谷秀明
江苏省建湖县人民医院康复科,江苏建湖 224700
脑出血是临床较危重的疾病之一,该病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主要因脑实质内血管严重破裂所致,临床死亡率较高[1]。临床当前依据具体病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可将致死率降低,但易伴发各种后遗症,如偏瘫,对患者运功功能、预后等均会产生严重影响[2]。因此,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除了需予以专业治疗之外,还需展开相应的康复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康复,提升生存质量。该研究将该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8例脑出血偏瘫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予以康复护理干预,一组予以常规干预,现对两组干预情况如下。
该研究方便选取108例患者为对象,均为患脑出血偏瘫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依据不同护理干预分组:对照组 54例,男36例,女18例;年龄35~76岁,平均(49.68±1.50)岁;干预组 54 例,男 32 例,女 22 例;年龄33~76 岁,平均(51.65±2.58)岁。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纳入标准:①与“脑出血偏瘫”临床诊断标准相符[3];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研究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该院科教科支持此研究[4];排除标准:①其他脑部疾病者;②心衰者;③合并运动功能疾病者[5]。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病情观察和治疗、健康宣教等;干预组予以康复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干预:入院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发展作一个准确评估,并将治疗方法、护理方法、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中风对一个人的精神打击是很大的,他们常常会因为中风而变得抑郁。据统计40%~70%的卒中患者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认知障碍、焦虑、抑郁、性格改变等问题,多与其交流、沟通,以缓解其紧张、恐惧、担忧等消极情绪,使其积极配合医生、护理人员完成各阶段的治疗、护理工作。②急性期康复护理干预:准确摆放患者体位,偏瘫患者大都起病急,发病凶险,急性期注重病情观察和治疗,容易忽视正确体位的摆放,正确体位摆放是为了预防或减轻痉挛或畸形的出现而为患者设计的一种治疗性体位,既对抗痉挛模式的体位,亦称良肢位。健侧卧位时,健侧在下,患侧在上。患侧卧位,即患侧在下,健侧在上。可每隔1~2 h变换1次体位,确保其运动功能保持良好。对肌肉部多做按摩,按摩力度应适当,手法轻柔,力度适宜,尽可能的牵伸其肌肉、肌腱,顺沿挛缩方向多进行被动运动;被动运动目的的是预防关节活动受限,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加感觉输入。原则: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参照健侧关节活动范围做患侧,从大关节开始。执行频率,早期做1次/d,以后做2次/d,40 min/次,每周6 d。③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患者在恢复期时,护理人员需协助其多做床上运动,指导其做翻身、起坐等活动,同时指导其完成收腹、站立、下肢、伸直腰部等额康复训练,训练的力度应适宜。还对患者进行平衡训练,患者体会坐位的感觉或用镜子矫正坐位的姿势,然后训练从有依靠到无依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在凳子上。学会在坐位作前后、左右改变重心,加强患侧承重练习及左右交替负重练习,以后在坐位下向不同方向取物即自动态平衡。在外界推动下保持坐位动态平衡。
干预前后,对2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等进行评分:①运动功能评分:选Fugl-Meyer评分法[6]对运动功能展开评估,总分100分,超过95分,即轻度;85~94 分,即中度;50~84 分,即明显;低于 50 分,即严重;②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选Barthel指数[7]对日常生活能力展开评估,总分100分,评分越高,提示生活能力越好。
干预后,对2组护理有效率展开评估,发现患者偏瘫肢体肌力已完全恢复到V级,即显效;患者偏瘫肢体肌力已恢复到Ⅰ~V级,即好转;偏瘫肢体肌力无任何改变,即无效。护理有效率=(显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选SPSS 20.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 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组护理有效率94.44%,较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入选患者干预后护理有效率比较[n(%)]
干预前,2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2 2组干预前后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 运动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n=54)对照组(n=54)t值P值45.58±2.69 46.48±2.18-1.910 0.071 80.49±2.16 69.57±3.50 19.511 0.013 48.62±2.63 47.19±2.48 2.907 0.062 82.49±3.47 71.58±4.15 14.820 0.015
脑出血是较危重的病症之一,该病致残率非常高,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后,尽管能提升临床疗效,但易伴发后遗症(如偏瘫),临床症状表现为关节挛缩、体位性痉挛、畸形、肌肉萎缩等,从而致使患者伴发严重肢体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自理能力[8]。肢体偏瘫是脑出血较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大部分患者治疗后均会伴发相关的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身心健康等均会有影响[9]。但正确、严谨的康复训练对脑出血偏瘫的运动功能快速恢复具有促进作用,对患者展开初期康复训练,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因此,该次研究主要选康复护理干预展开护理工作,以在改善临床症状的同时,促进患者运动功能及早恢复。
康复护理干预在护理工作开展中,将患者放在中心位置,重点强调护理人员应该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发展,以针对具体病情制定安全、合理、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方案,重点护理任务是促进肢体运动功能得以明显改善,从而增强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比如,在初期康复护理干预中,予以患者心理护理、挛缩预防及按摩等方面的护理干预,在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提升护理依从性。而且,在开展康复护理干预时,护理人员通过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对其制定相应的改善身体功能的康复训练方案,从而防治并发症。
康复护理干预方案是依据患者病情发展合理制定,积极落实的一种护理干预方法,经从此次研究结果分析,护理效果显著。由于脑出血偏瘫患者所需恢复时间较长,对此,对患者进行治疗期间也应要求患者家属积极配合护理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能从心理上予以患者更多的支持、安慰,还能辅助其完成护理人员所制定的各项康复训练计划,以在提升护理效果的同时,改善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及早恢复健康。
该次对54例干预组展开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发现干预组护理有效率94.00%,较对照组77.78%高 (P<0.05);干预组运动功能评分(80.49±2.16)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82.49±3.47)分,较对照组(69.57±3.50)分、(71.58±4.15)分高(P<0.05)。 这与史艳萍等人[10]的研究结果类似,史艳萍等人[10]为了解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中的作用,抽选100例患者对照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组护理有效率96.00%(48/50),比对照组 76.00%(38/50)高(P<0.05);且运动功能评分(82.65±4.50)分,也比对照组(67.25±2.69)分高。 这是因为患者在患病急性期,予以其康复护理干预可刺激患肢运动感觉,促进局部淋巴、血液回流,较好的改善其关节功能,对患侧感觉、运动功能快速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也能较好的防治各种并发症,如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等;而在患者恢复期,予以康复护理干预,经对其展开运动训练以提升其生活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于脑出血偏瘫患者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升护理有效率,促进运动功能快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建议推荐。
[1]陈艳,李春利.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在脑出血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评价[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0):8-10.
[2]曾丽媚.早期康复护理在基底节脑出血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26(4):152-153.
[3]徐康英.循证护理在改善脑出血偏瘫功能康复及抑郁状态中的效果体会[J].医药前沿,2016,6(6):327-328.
[4]丛素芳.社区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6):319.
[5]Crago EA,Sherwood PR,Bender C,et al.Plasma Estrogen Levels Are Associated With Severity of Injury and Outcomes After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 hage[J].Biological research for nursing,2015,17(5):558-566.
[6]邹芳,李慧.分期性康复护理对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影响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7):4181-4182.
[7]王念婷,刘燕.肢体功能恢复锻炼联合心理护理应用于脑出血偏瘫90例的临床效果评价[J].今日健康,2016,15(4):187.
[8]杨梅芳.针灸按摩配合综合康复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的影响[J].西部中医药,2015,28(1):90-92.
[9]刘汉娇,塔长峰,盛朝辉,等.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的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模式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4,10(5):160-162.
[10]史艳萍,蒋羽薇,丹凌,等.评价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