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国家在宏观上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县域经济不断发展,同时也是城镇化由以农业为主,向以非农产业为主的、兼有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现代型城市逐渐转变的过程。这是城镇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的一种必然形态,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存在着线性相关的关系,互利共生、相互依赖。城镇化发展不仅仅在于提升我国宏观经济能力,更是对解决农业、农民、农村三大问题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辽宁省要想提升经济水平,使城镇化率越来越高,要走以城镇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城镇化水平提升的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县域经济;相关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5034
通过县级行政区划分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中心,乡镇为联系纽带,农村为根据地,在建立过程中体现出地域特色的,以市场为方向标,在政府的帮助管理下的区域化经济叫作县域经济。纵观我国如今的经济状况,正处于平稳而逐步增长的阶段,正应该抓住当下的时机,而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经济总体方面要想有所提升,必须从基础抓起,而县域经济这一区域化经济作为国家经济中最基础的底层部分便是重中之重,城镇和乡村在发展过程中,对彼此有着影响、依赖,并共同增长。这一不断变化的过程,是有规律的,是跟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以及现代化普及过程中的出现的典型社会经济现象,而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变迁,主要研究的便是县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相关性。
1对城镇化水平与县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的内在探讨
党和国家的目标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并在第十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了这一目标,在第十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主席更是提出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一原则,以城镇化为动力,国家进行宏观指导,以县域经济与城镇化相互发展为助力,这一长期有效的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历史以及实践表明:发展城镇化能够以减少农村人口的方式对城镇人口进行有效增加,增加农民的收入,逐步减少贫富差距。从宏观上来看,国内很多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1980年以后,以浙江省各县为代表的经济强县,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地出现,县域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绩斐然,为我国的GDP迅速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一些县域经济甚至成为所在省市经济的中坚力量。
县域经济具有开放性,地方機构及其成员不能违背国家的政策,滥用或消极地使用手中的权力,去维护地方的局部利益,要开阔格局,在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资金流通等基础上,各县域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开放。虽然县域经济之间会有一定的落差,但这是自然发展、经济发展水平发展的不同造成的,应在有限的市场经济范围内进行开放。
县域经济具有区域性,GDP的提升是靠城镇经济的蓬勃发展推动的,而城镇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乡镇经济的发展,乡镇经济的发展又与乡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层与层之间相互递进,相互作用,不断发展。我国的GDP若要保持持续增长,根据水桶效应,必须是每一部分共同发展,一小部分与一小部分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这一小部分便是每一个经济区,而它们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自然发展不同,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形成了县域经济的区域性。
县域经济具有综合性,是国民经济的具体体现。具备了国民经济的综合特点,涵盖了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农业和建筑业等部门。计划经济、统筹财政、整理税收、调整物价、教育文化普及、卫生检查,这些职能一应俱全,是一个完善的基础的单一系统。功能完善易于发挥,各个小系统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大系统。国民经济依赖其发展,其存在的意义十分重大。
综上所述,城镇化的起步,是与县域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县域经济就像一张巨大的网,城镇在中心,县域的资源在周围。城镇的建设依靠于县域的丰富天然资源,在交通运输、水能电能各方面将县域资源向城镇输出。
2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完善城镇的基础设施,加快城镇建设的步伐,同时城市产出的产品向县域进行消费,双向加速了彼此的经济发展,因此,各职能部门应紧密统筹、计划,根据县域经济的情景提出措施,使双方共赢。
邓小平曾经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一理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也是成立的,将主要的力量集中在拥有丰富资源的小镇上,进行优先建设、重点建设,再带动其他的城镇进行发展。而资源转化为财富离不开工业的建设,抓住时机加速工业化才能加速资源的转化,起到领头作用。现今的农业人口获取收入的方式很单一,增加收入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加速,将城市市场进行扩大,逐步改变农村市场,利用城镇经济反哺农村经济,而以量著称的农村市场将渐渐地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永久的动力,这是一种共同发展、共同牵制的战略。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城镇人口渐渐增加,城镇的生产力水平提高。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将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一起繁荣。这不仅是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的目标,更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加速现代化的目标,以及解决穷人和富人的差距,进行合理的社会分配的目标。
村镇的企业在布局上很分散,要想促进城镇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可以利用市场的体制,有针对性地实施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向城镇方向集中有力的产业政策,改善外来投资的环境,吸引个体户和各类企业关注城镇的发展,而这也更加需要将数量庞大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提升劳动力与生产力。这一任务也是对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优化投资环境,加速资源的流通,增强消费的能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无论是什么样的市场经济条件,人力资源一直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各地方政府必须保证引进人才的机制长期有效。因为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体现。与当地的高等院校、科技研究培训机构保持长期的合作,改善相关的政策,扩大人才市场,使人才源源不断地加入发展的浪潮。时刻关注国家和地方对人才的政策并加以充分利用,制定适合企业自身体制的人才发展方式,并提高现有人力的能力、创新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增加培训力度,丰富企业的文化,人才往往在自己喜欢的,并有着丰厚的待遇的岗位工作,发展自己的事业。这样才能使企业有着大量的人才生力军,以防止经济发展迈大步造成人员断层,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地方政府应从投资环境出发,时刻关注国家新出台的政策,以及对现有的政策梳理,增加利于外部投资的条文规定。在公共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上激发民营企业参与进来的兴趣,对民营企业进行文化指导、中介服务,使民营企业更多地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社会公共事业共同发展出力。
利用现代的技术,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普及现代科学技术,如工程食品技术、信息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等会对加速产业生产有着极大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力。产品的研究开发,经营销售井喷式进步,生产出有安全保障、质量可靠、营养充分、纯净的绿色食品,这种现代的管理经营方式在经济的发展中被普遍应用。农业的更改变革、发展壮大离不开现代化的管理,这种增强农业产业链的结构的途径,最终会体现在增加品牌的影响力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等方面。
县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有大局观,遵守保证国民利益,顺应经济发展,有阶段地、分层次地对县域经济进行一定的规划,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国家经济水平的提升,县域经济应多方面发展,对资源产量、能源开发、区位划分、人才培养进行严格把控。对优势产业进行资源倾斜,向经济和竞争方面转化,对资源依赖性强的产品,如不可再生的林业资源、水力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应减少产品输出,由于本国技术不够强硬,相应的成本就高,自然而然优势便相对较低,中国的手工业和服装业相对占据优势,应向这些本国优势产业进行转化升级和发展。
终上所述,县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城镇化,而城镇化又是县域经济的动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断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怀岳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尹成杰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J].求是,2003(2).
[3]张海棠中国县域经济问题[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
[4]谢自奋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
[5]孙春梅内蒙古县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乌兰察布市为例[J].中国市场,2014(4).
[6]谌玲河南省县域经济与城镇化协同发展路径及对策研究[J].中国市场,20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