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琛
注:本文是河南省教育厅2018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优化路径研究”(2018-ZZJH-548)的成果
【摘 要】我国高校在经历了外延式与规模化发展后,必然需要内涵上的质量回归,“双一流”建设目标的提出,更是给高校财务管理的变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高校是一个纯消费部门,缺乏财务管理和经费节约的意识,经费支出过于随意,教育资源浪费与资金不足并存,反映了高校在经费管理模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想要寻求和探索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优化路径,需要从财务管理本质上入手,以改革促发展,提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走内涵式发展建设道路,从而为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优化
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为高校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从之前的规模式扩张到现在向全面内涵建设转型,高校办学规模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高,招生人数的增加、新校区的增扩建、仪器设备的添置、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一流学科的创建,都需要充足的教育经费支持,经费需求的增加与有限教育资源的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这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新时期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优化路径的意义
2016年3月,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进一步明确了推进教育现代化,全面提高高校创新能力,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任务。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需要若干一流大学和一批一流学科,这是教育强国的重要标志。这就要求高校需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合理路径,改革和完善高校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创新与完善财务管理体制机制,寻求适应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财务管理优化路径。
如何依靠科学的财务管理为教学科研以及广大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助推高校“双一流”建设,是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改善以及优化高校财务管理模式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1.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优化路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再次明确指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人们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优化改进的意义已经有所认识,高校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灵活高效,富有活力,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优化路径。从理念的转变,结构的优化,机制的创新,到目标的构建,原则的定位形成一套完整优化的管理体系。
2.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优化路径是“双一流”建设的需要
建立适应一流大学建设需要的管理体系,就要从实际出发,科学运用创新理念和方法,通过创新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转换。财务资金作为高校运营的保障,对高校的内涵式转换和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优化财务管理路径,对促进一流大学建设,节约资金,少走弯路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3. 研究高校财务管理优化路径是改善资金结构、提高办学效益的需要
2000年以来,我国相继推行了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以及省级财政经费核拨制度改革。在高校的发展进程中,单一的国家财政拨款,已不能满足学校规模日益扩大的资金需要;旧的工作理念与工作模式亦不能满足市场经济更新的步伐。高校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契机,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开拓新型的办学模式和融资渠道。创新财务管理运行机制,优化财务管理工作流程,推进高校的和谐发展。
二、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及目标
1高校财务管理的内涵
知识经济时代,高校财务管理也需要重新找准定位,并充分考虑和兼顾各相关主体的利益。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的运动,高校财务管理的对象即高校财务资金的运营。高校财务管理要求对财务资源的使用以实现价值增值为取向,向管理要效益。
2012年12月最新颁布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合理编制学校预算,有效控制预算执行,完整、准确编制学校决算,真实反映学校财务状况;依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节约支出;建立健全学校财务制度,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使用状况,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学校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
高校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预算管理、收入管理、支出管理、结转结余管理、专用基金管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财务监督等。
目前,我国很多学校的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高校财务的科学化以及规范化管理,对于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展开有着重要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学校办学自主权的不断扩大,高校办学模式也向着多样化、灵活化方向转变。新时期的高校财务管理具备以下几点特征:(1)财务管理的性质呈现多重性;(2)财务管理的范围以及工作内容不断拓宽;(3)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从单一化、事业化向着多元化、专业化转化,并逐步走上了理性化、科学化轨道。
2、高校财务管理的目标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任务主要有:(1)严格遵循党和国家制定的财政经济方针政策、法规,自觉维护财政经济纪律,保护公共财产安全;(2)结合学校自身办学情况,遵照上级规定,对学校年度预算或计划进行编制,并在年终做出决算;(3)拟定学校的财务规章制度,并要求各部门严格落实;(4)对学校的各项资金、财产的管理以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5)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对学校资金使用效果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检查。在高校日常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以及勤俭办学理念,逐步建立、充实和改善学校的教学、科研条件,从而更好地为培养和输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供保障。
三、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使得高校资金需求与财政拨款之间的缺口逐年扩大。财务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与系统性较强的管理工作,主要围绕着组织财务活动以及处理财务关系展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贯穿于高校经营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具有配置资源以及价值创造功能。现如今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并没有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在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以及管理方法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以及实地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当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财务管理是高校日常管理的重中之重,其管理效率不仅关系到高校各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对学校今后的发展壮大也起着关键作用。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与管理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变化,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观念陈旧,认为财务管理只是单纯记录高校各项资金收支的一项工作,并没有将财务管理视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关键动力;高校各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足,缺乏与财务管理人员的良好交流与沟通,信息传输不畅,财务管理流于形式;此外,高校普遍缺乏高素质、高水准的财务管理人才,或者尽管聚集了众多专业能力突出的人才,但是由于人才结构的不合理,再加上没有重视财务人员的培训、再教育,这些都直接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滞后。
2.财务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高校制度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所有者缺位”。众所周知,高等教育的出资方主要是国家,国家并不会强制要求其归还国有资产,也没有要求与学校共同分享经济上的利益,而是将这些资产交由高校自行经营与管理。由于国家不会直接参与高校的财务管理,造成投资的所有者缺位。高校管理者独立行使法人权利,却并不承担具体的受托责任,这就会使资源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管理。而高校财务工作中,很少会主动去进行成本核算并计算损益,财务管理弹性较大,这也是高校财务管理功能弱化的一大表现。
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同时规定“高等学校预算编制应当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高校财务制度建设与高校的发展态势相比相对滞后,高校对于超出自身支付能力的事业支出,在预算上不列支,不计算赤字,不反应分期债务,不资本化债务利息,不计算损益,这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财务管理的职能,高校财务数据无法全面反映学校的实际收支情况。同时,高校内部对于某些特殊业务的经费使用,并没有相应的明确规定,通常需要相关职能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内部协商确定,财务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不健全。
3.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
在信息时代,高校也需要与时俱进,将先进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纳入到管理体系中。而怎样凭借信息技术有效降低高校办学成本、实现高校财务的信息化管理等就成为现阶段急需探讨的课题。由于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培养高素质人才,虽然有部分校领导已经认识到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对高校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并且投入了大量资本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由于缺乏对信息化全面透彻的认识和理解,片面的认为只要软硬件到位,就可以实现信息化。基于这种观念,信息化建设往往流于形式,信息化项目建设也只是简单的跟风行为,既不切合高校实际,又无法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此外,有些高校为信息化建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信息化程度较高,但从整体上看,由于观念的缺失,各部门沟通不畅,内部管理系统缺乏整体规划,信息规则各成一派、信息编码不统一等现象,都会造成数据采集以及处理口径的不一致,很难实现全校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这无形中增加了信息化建设成本,同时又使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给高校财务管理带来巨大阻力。
四、新时期实现高校财务管理优化的有效路徑
1.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实现财务管理观念革新
在新时期,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有效性,首先要从提升教职工思想意识方面入手:(1)坚持可持续发展观。高等教育担负着向国家以及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所以,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要求高校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做好财务管理工作。具体来说,高校财务管理需要有前瞻性,既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同时又能实现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高校办学实力,降低投资风险;(2)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需要各部门及成员的通力协作。对此,应该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人性化的管理具体财务事务,在管理过程中对具体事物要本着对人的理解与尊重,使财务运行机制逐步向着权责利相互结合的形式转变,将对人的约束与激励放在首位,激发教职员工的工作主动性以及创造性,以强化财务管理效果;(3)确立全新的风险管理观念。相关财务部门需要加强对财产收入来源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的重视,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自筹资金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政策法规,要以全新的风险管理观念以及科学的财务管理方法,将财务风险降到最低。
2.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系,充分发挥财务管理职能,提高预算支出效率,改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就必须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项综合性极强的工作,全面预算管理需要财务部门及各部门的积极配合。
为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体系,高校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主要有:(1)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完善学校预算管理制度,根据财政部与教育部的教育经费分配与使用的具体规定以及学校自身办学特点,确立合理的预算管理目标;(2)高校财务部门需要依照上级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及要求,制定学校年度预算编制的基本原则,并收集基础数据,将上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作为参考依据,重点分析可能影响收支变化的因素。按照项目支出遵循轻重缓急安排预算资金,做好科学高效的统筹运用有限资金。在预算编制环节,按照“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早编预算、细编预算”基本前提,量入为出、集中财力、细化预算的收支项目,真正做到全口径预算。这对财务预算编制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人员应该全面掌握院系和部门内部运行情况,明确项目资金的支出方向,清楚知晓院系和部门的收支情况,才能做到科学精细预算。同时大力推行零基预算,高校以往采用的增量预算,在某种程度上掩盖了高校支出不尽合理的地方,无法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零基预算可以弥补增量预算法的不足,将有限的资金转移到重要项目支出中,提高资金使用率,同时也让经费的使用更加灵活;(3)规范预算执行的刚性,强化预算执行监督。高校财务管理主要是项目管理,有时会有众多项目同时运行,涉及领域较广。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学会全面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特别是针对大额资金重大项目,要检查其经费使用是否合法合规、是否存在超支,相应的审批程序是否完备等。在实际操作中,因特殊原因需要调整预算的,则必须要经过完善的审批程序才可进行。此外,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审计,来实现对预算项目支出安排与执行情况的有效监督与评价,使预算的有效性、规范性可以得以保障;(4)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问题,可以结合高校经营管理现状,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法规,联合内部审计以及财务监督部门,在明确界定各部门职责范围的基础上,实现审批部门的层层把关,以形成权责利相结合的财务监督管理机制。高校要针对院系年度财务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分析,对其预算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在职代会上通报,以听取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自觉接受和配合高校内部审计以及纪检等部门的监督审查,这也是不断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3.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给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带来深远的影响。由于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问题重重,大数据的技术优势无法得到充分发挥。高校需要制定和实行有助于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的管理策略:(1)积极构建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强化基础数据建设。高校各部门需要借助大数据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优势,加强基础数据建设,按照规范统一标准输入数据,建立统一接口和数据标准,对财务、资产、人事、后勤以及科研等部门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构建集预算、核算、决算、收费、支付等于一体的大数据信息化平台,以实现各类数据的信息共享;(2)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财务队伍整体素质。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对高校财务人员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应加大对大数据技能与业务知识的培训投入力度,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相关培训活动,使其综合素质有效提升,为学校组建一支精通财务与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团队,以便提供有价值的财务信息数据,为高校的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依据;(3)加強安全建设,提高财务数据安全性。大数据技术的使用虽然为财务工作创造了极大便利,但是财务数据的安全风险也大幅增大。高校可以通过身份认证、设置访问权限、防火墙以及数据加密等技术,来保障数据安全。另外,还可以建立相应的财务信息安全评估机制和财务风险防控制度等,对财务信息安全实施全方位的管理。
五、结语
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经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适应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需要的高校财务管理优化创新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对高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鉴于此,各高校需要正视当前财务管理工作的问题与不足,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实现财务管理观念革新,这就需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成本效益管理,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机制;加强财务绩效评价,构建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加强财务控制与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从而改善高校财务管理现状,优化高校财务管理路径,完善财务激励模式,以吸引全球一流的人才来校工作,为今后高校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我国高校顺利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乌婷,权凯. 适应一流大学建设的高校财务治理创新探讨[J].会计之友,2017(1):110-113.
[2]杨飞. 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和优化途径探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4(24):146-147.
[3]薛砚丹, 徐建, 高玉琢. 浅析高校财务管理系统优化策略[J].中国电子商务, 2014(20):47-47.
[4]庄燕娜. 新时期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6(36):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