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文雅 陆军 李兆睿
2013年11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调研扶贫攻坚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分类指导,把工作做细,精准扶贫。”旅游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金钥匙”,在带动贫困地区的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水平提高发挥了显著的作用。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非常迅速,已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但在乡村旅游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出现了许多问题,乡村旅游发展水平不平衡,存在明显差距,同时发展与环境、企业与当地居民等矛盾不断,各类问题有待改善。根据国家提出实施精准扶贫,不断创新扶贫手段的方针,对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乡村地区要开展精准扶贫。明确扶贫范围,精准每村每户,为真正贫困人口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帮助迫在眉睫,因此立足于“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研究,对实现我国“旅游扶贫”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旅游扶贫
旅游扶贫是在具有一定的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通过开发旅游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通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方式的“造血”式产业扶贫。
据统计,我国乡村聚集了70%的旅游资源,全国12.8万个贫困村中,至少一半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同时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又可以带动70%的贫困户脱贫。旅游业作为一种扶贫方式不断被政府采,旅游扶贫项目能够有效沟通连接贫困地区与旅游发展,因此实现“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有效融合是提高旅游扶贫的精准化的关键所造。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
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将乡村旅游融入到精准扶贫工作中是促进精准扶贫的最佳路径,二者融合会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发现贫困户的问题基本离不开经济困难、能力不足、知识欠缺等。旅游扶贫在实践中出现的矛盾不断凸显,旅游扶贫也由此备受争议,不少人提出疑问:乡村旅游发展能有效缓解相关利益者之间的矛盾吗?乡村旅游扶贫绩效到底如何呢?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如何实现?针对这些问题,将基于崇左市大新县堪圩乡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堪圩乡基本情况分析
基于上述问题并与实际对接,为此调查了崇左市偏远的贫困乡——堪圩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情况。堪圩乡是属于大新县的边境乡镇,距离越南边境线最近仅4公里,以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景观为主的地文景观类自然风景旅游区。堪圩乡身处大山,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水平低下。乡民为了谋生,纷纷将水稻改种甘蔗,以获得经济收入维持基本的生活。为解决当地居民的生活问题,当地政府积极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并联合旅游企业发展当地乡村旅游,2015年至2017年,全乡共落实帮扶459户贫困户,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也从单一的农产品收入转为多样化收入。
(二)堪圩乡乡村旅游发展绩效分析
大新县被誉为“百里画廊、天然氧吧、世外桃源”,正在积极打造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现代城市形态、生态绿色的特色旅游名县。目前,大新县堪圩乡乡村旅游开发依靠明仕村为载体打造的农家乐一条街、明仕旅游公司打造的明仕山庄风景区休闲度假旅游和政府全面贯彻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1.农家乐一条街促经济收入。明仕“农家乐”一条街位于明仕田园风景区核心区域,整条街覆盖明仕村弄斗、茶一、茶二、弄朋、那乙、那都、地板等七个屯,现有50家“农家乐”旅管。同时通过不断挖掘边关特色,打造民俗风情体验节,开发壮族风情明仕珍珠鸭、明仕河鱼、明仕烤猪等特色佳肴,让游客体验农家乐风情;加之政府的金融支持,先后为38户农家乐办理贴息贷款300多万元,解决了农家乐业主创业资金缺乏的问题,解决了260多人的就业问题,实现了当地居民的经济增收。
2.企业开发旅游带动经济效益。明仕旅游公司将明仕方圆20公里内的旅游资源进行规划管理,形成了集休闲体育、度假、娱乐、探险、健康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目前,明仕旅游公司已与政府洽谈,计划将风景区扩建五倍,并打造明仕攀岩项目,计划打造形“全域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据统计,2016年举办40多场,参与游客20万人次;2017年在16年的基础上举办场数和接待游客呈直线增长,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带动了当地农家乐旅游、农产品加工业等其他产业联运发展,增加当地群众经济收入。
3.政府全面贯彻脱贫攻坚促旅游发展。政府要做到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旅游精准扶贫工作有效落实,除自身不断为贫困户提供保障政策外还动员和鼓励景区、酒店、及其他旅游企业帮扶周边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农户开办农家乐、吸收农村群众就业等,使堪圩乡农民的经济来源由单一的甘蔗等农产品向明仕珍珠鸭养殖、高产优质水稻种植、特色旅游产品销售、农家乐旅游服务等多元化收入转变。在这些举措下,帮助全乡2015年建档立卡的693户贫困户到2017年年底仍需继续改造的仅剩23户,堪圩乡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有效成绩。
堪圩乡的乡村旅游是以明仕村作为中心,打造明仕田园风光带。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堪圩乡政府与明仕旅游集团同联手,共创“党支部+”和“以企带村”的两条新路子,将乡党委、政府、企业和当地居民有效融合,三方共同投身于乡村旅游建设中,为脱贫攻坚打下坚实基础。
(一)“党支部+”促脱贫攻坚
1.村企携手联动,共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链。在乡党委的引导下,明仕旅游公司党支部合并到明仕农宿协会党支部,在企业和农家乐经营户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党支部指导农宿协会将各农家乐信息并入明仕山庄的网络预订系统,实现资源共享。经过多渠道宣传和推荐,先后推出明仕香米种植、珍珠鸭养殖、谨汤河鱼养殖等特色产业,打造出一条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链。
2.乡村旅游引路,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经济。围绕扶贫攻坚中心工作,乡党委和明仕旅游公司共商开辟了从明仕山庄到堪圩乡谨汤、拨浪两个贫困村的乡村旅游线路,并在沿线选定了12家条件成熟的农户作为游客客栈打造点,鼓励贫困户以家庭为单位发展乡村旅游客栈,为游客提供食宿和导游服务,打造一条集贫苦户有收入、游客有食住、旅游公司有项目为一体的旅游扶贫经济带。
3.党员先锋带富,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协会党支部每名党员结对帮扶4名贫困户,带动25家农家乐加入到扶贫济困工作中,各农家乐统一悬挂起“一起在,扶贫在路上”的协会旗帜,每家农家乐主动帮扶4户贫困户,给贫困户提供烹饪、酒店服务等培训,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并协助帮扶户销售生产的农产品。
4.支部发力助困,聚力打好脱贫攻坚。协会党支部协调明仕山庄和协会各农家乐为当地贫困户提供竹排船工、清洁工、服务员等就业岗位,共解决了11名贫困户就近就业问题。在明仕山庄景区设立扶贫商品区,免费为贫困户的农产品提供摆卖摊位,共为33名贫困户安排了农产品摊位。同时,乡党委组建旅游扶贫志愿者分队,到贫困村开展鸡苗发放、政策宣传、技术培训等扶贫济困工作,助推全乡的脱贫攻坚工作。
(二)“以企带村”促乡村旅游
发展乡村旅游,需要长期而系统的辅导培训。发展乡村旅游须以企业为主,走市場化道路,明确奖惩制度同时建立常态化、针对性强的培训和辅导机制。因此大新县党支部与当地企业联手,共建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链。在明仕村建立以政府为监督、以大新明仕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为领头羊,采取“公司+农户”方式成立“明仕农宿协会”,化零为整,对全村50多家农家乐进行统一管理,统一培训,进一步提高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
1.加大投入、完善设施。统一规划,设立专款扶持农户修建特色住宅,扩建明仕村“农家乐”一条街街道,配备村屯路灯、公共娱乐设施、文化室等。目前,明仕田园核心景区周边的15个村屯均完成了环屯道路硬化、河道整治、水渠修建,形成了以明仕壮族文化风长廊、壮族民居博物园、明仕竹排游、明仕田园景区为主,集休闲体育、度假、娱乐、探险、健康养生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度假区。
2.转变思路,特色种养。随着游客热衷于住农家,吃农家饭菜,体验乡村生活的需求,引导群众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珍珠鸭养殖、超级稻种植,仅明仕村弄朋屯植优质水稻达270亩、养殖珍珠鸭6000多羽和乳猪3万多头。同时,转变思路,组织群众利用冬季闲田种植油菜花,让“闲田”变成“休闲”胜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游玩,改变了田园秋收后游客量减少的局面。
3.加大宣传,创新营销。将明仕田园景区与农家乐体验捆绑营销,迅速提升“明仕农宿协会”的知名度,拓宽市场,推动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全村接待国内外游客已达60万人次以上,目前,明仕村“农家乐”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近250个就业岗位,当地农民收入人均6196元增至人均8500元。
4.重视企业化运作,扩大旅游市场。据统计,目前已有一半的“农家乐”加入农宿协会,为其他未入会的“农家乐”也在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争取加入农宿旅游协会。农宿协会对于入会的农家乐统一规范管理,有效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更好的服务经营者和游客;缓解了旅游市场恶性竞争,打价格战、哄抬价格欺骗顾客、服务质量不达标等矛盾,推动了农家乐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堪圩乡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为堪圩乡的经济发展、贫困户脱贫增收带来了有效的契机,但同时还是存在许多不足。从全乡来看,未享受危房改造政策且需要被改造的贫困户还有23户,截止目前报名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户有6户。同时通过在堪圩乡的游览过程中发现,堪圩乡的旅游产品比较单一,还是以最基础的观光为主,没有挖掘当地文化,未将旅游发展融入当地文化,缺乏全面而统一的规划。通过归纳和整理,可将发现堪圩乡现存的问题主要在政府旅游扶贫项目和乡村旅游发展两个发面。
(一)政府旅游扶贫方面的主要体现
1.缺乏经营与管理能力。堪圩乡作为一个偏远地区的小乡镇,在经营和管理方面缺乏人才,且旅游扶贫作为一个新生词,堪圩乡村干部和乡镇领导在现代旅游管理的理念和经营能力方面的自我知识储备和技能方面还不够完善,再加上旅游扶贫是建立在村民参与的基础上实施的,而他们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旅游经营相关知识、更没有参与管理的经验,缺乏旅游服务意识在乡村旅游的经营和管理上存在困难。由于这些现实问题,会制约乡村旅游的发展,影响乡村旅游效益。
2.旅游扶贫项目存在漏洞。在项目实施方面,部分项目存在瑕疵,编制项目规划缺乏科学论证和规范性,堪圩乡正在大力发展交通、林业、农业综合开发等,这些项目在资金申报上会与旅游扶贫的相关项目存在重复内容,会对旅游扶贫项目造成影响;在项目验收方面,由于交通、通讯等硬件设施的不完善,导致文件下发不符合实际。
(二)乡村旅游发展方面的主要体现
1.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配套不完善,特别是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道路狭窄崎岖,路况不佳且路途遥远,游客在路途上过于奔波;在旅游产品方面,大多处在自然观光状态,乡村旅游项目开发力度不够,从而制约了乡村旅游发展。
2.乡村旅游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堪圩乡村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现流行且广泛使用的宣传方式缺乏认识,仍保留着落后的市场观念,导致一些乡村旅游区、农家乐经营业主市场营销意识不强,资金投入不足,市场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缺乏对乡村旅游产品的包装和促销。
3.乡村旅游地域文化特色不足:全乡在发展乡村旅游时对当地民俗文化、民族文化以及本地特色挖掘不够,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不够明显。 在发展旅游文化产品方面,没有与自身特色相结合,没有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产品的类型仅仅停留在食物方面,旅游产品无文化内涵,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
根据2016年9月,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制定并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提出堪圩乡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发展对策。
(一)建立人才培養系统,规范经营管理模式
在人才培养和培育方面,应建立专员培训小组,对政府人员和当地村民进行定期专业知识讲授、业务技能培训;同时,政府相关部门要制定完善管理条例并有相对应的管理体系,出台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规章制度,为乡村旅游的健康持续发展营造健康有序的环境。
(二)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鼓励贫困户主动脱贫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无法改变贫穷的思想。精神贫穷才是限制脱贫的关键因素。因此要增强贫困群众脱贫的自我意识,鼓励他们主动脱贫。首先,干部应该发挥领头羊的作用,积极开展脱贫扶贫思想工作,以身作则,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其次,制定“一户一策”的精准帮扶举措。
(三)建立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合平台,增加贫困农户资产收益
农民是主体,只有充分尊重农民,充分听取贫困户经营体的建议,才能实现双方互利共赢。 发展乡村旅游时,堪圩乡政府和旅游企业可以探索建立贫困人口股权分红制,鼓励贫困群众用他们拥有的资源如土地经营权、林权等入股旅游经营主体,参与分红,激活贫困户掌握的产权资源。
(四)科学编制乡村旅游扶贫规划
堪圩乡在发展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时,应成立 “旅游精准扶贫专项小组”,由领导亲自带领,分小组组长具体实施,一级对应一级,确保层层抓落实,级级有明确负责人。不孤立乡村旅游发展,将乡村旅游扶贫纳入规划行列,与国民经济、土地利用、乡村建设等专项规划有效衔接,探索“多规合一”。
(五)健全宣传体系,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各地要发展与拓展宣传媒介,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通过民族节日、特色活动等开展乡村旅游扶贫公益宣传。 可以通过请网络技术人员制作属于堪圩乡自己的 APP,每个农家乐业主作为 APP应邀商家, 可以自主的在软件上宣传自己的农家乐以及明仕风光来增加网络影响力。
(六)打造乡村旅游品牌
堪圩乡是一个壮族文化浓厚的乡村,在发展旅游时,应该深度挖掘文化内涵,使旅游与文化结合,如明仕田园是多部电视剧的拍摄点,可设立影视文化景点,还原电视剧情节。同时,应积极联合德天跨国瀑布景区、老木棉景区、黑水湿地公园、恩城山水这四个景区,共创“一条龙”旅游线路,积极打造“全域布局、全境打造、全民参与”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堪圩乡紧紧围绕“兴农业、重旅游、保生态、惠民生”的工作思路,以旅游业为主抓手,推动全乡经济社会不断向前迈进。利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有利契机,乡党委、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当地群众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通过“党支部+”的模式,探索了党建促旅游扶贫的新路子。借助《花千骨》电视剧的热点效应,明仕山庄联合当地政府组建明仕农宿协会,积极鼓励当地居民加入协会共同创建“农家乐一条街”,创新“企业+农户”的模式,带动了当地旅游收入。但堪圩乡仍需对这两个模式的不断摸索、学习与创新,使堪圩乡乡村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