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机车之恋

2018-06-14 06:01沃尔夫海波特·皮特斯
海外文摘 2018年6期
关键词:蒸汽机车梅尔德国联邦

沃尔夫海波特·皮特斯

在昔日的达姆施塔特一柯拉尼希施泰因铁路编组站的调车场里,有这样一群痴迷机车的爱好者,至今仍对老旧的蒸汽机车痴情不改。他们的世界虽然冒着滚滚煤烟,却满含浓浓的爱意。

光线从机车库的窗口照进来,昏暗,迷离,空气里弥漫着煤烟、粉尘和润滑油的昧道,一个略显瘦削的男人身着蓝色工装,站在一辆有着亮红色辐条的机车车轮旁,亲昵地抚摸着这重达58吨的至爱。“这就是美因茨G8-4981型机车。”他郑重说道。

关于这辆深绿色蒸汽机车的故事,克里斯蒂安·采尔可以一连讲上好几个小时。它的功率有1100马力,行驶时最高时速可达55公里。它是由哈诺玛格公司在1913年为普鲁士国家铁路所建造的。当时,德意志帝国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威廉二世希望能在短短13天之内就从柏林到达美索不达米亚,于是政府就把这辆机车送到巴格达铁路干线去服役,这条铁路连接着君士坦丁堡和今天的伊拉克。“那时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是盟友国,这辆G8机车就承担了更多的政治任务。”克里斯蒂安·采尔说。而这一切都发生于1915年,比他的出生早了整整72年。

采尔今年30岁,是一名工业机械师,曾在德国联邦铁路公司工作了4年,现任职于汉莎航空。虽然也热爱飞行,但他的灵魂却始终停留在蒸汽机车那里。每个周六他都会来到机车间,亲手摸一摸自己心爱的机车:老旧的机器,破损的车厢,蒸汽以及煤灰——这才是他的世界。

掌握着最新现代科技的采尔,却被老旧的蒸汽机车掌控了生活。作为达姆施塔特一克拉尼施泰因铁路博物馆的志愿者之一,每周六,他都和其他50名机车爱好者一起来到博物馆义务干活儿,扭紧螺丝、卯定柳钉、锤击部件……大家同心协力,彼此就像一家人一样亲密。虽然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对机车的无限激情把他们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爱好者们组建了铁友协会,租下了德国联邦铁路公司旧编组站的调车场,在这里建立起了这座铁路博物馆。博物馆里展出着他们从全世界收集来的200余辆机车和车厢,这些机车有的经过维修已重新焕发了昔日的光彩,有的还在可怜巴巴地等着被翻新。“完成这项工作至少需要好几个世纪,”采尔说,“但是大家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这项工作虽然很不容易,但也能让人从内心感到非常快乐。”

为了挽救这些即将消失的“宝物”,他们无数次踏上惊险的救援之旅。比如采尔此刻亲密爱抚着的G8机车,之前曾静静地在黑海海岸躺了近20年,锈迹斑斑,直到1987年才经救援来到了他们的身边。起初,救援工作的展开困难重重,希望渺茫。然而经过多番努力,他们还是成功将这辆几乎已沦为一堆废铁的机车从土耳其运回了达姆施塔特,途经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奥地利。他们就是这样一群“猎人”,到处搜寻那些遗失已久的宝物,从不轻言放弃。“实际上,”采尔说,“蒸汽机车原本只是一堆毫无生气的钢铁,但是,当注入锅炉里的水慢慢开始沸腾时,它便有了呼吸,有了鲜活的生命。”

采尔是如何被蒸汽机车的魅力俘获的,他自己也说不清,“如果知道为什么的话,那我对它的热爱肯定还会更进一步。”14岁时,采尔偶然经过铁路博物馆,一眼看见蒸汽机车,就无法自拔地爱上了它,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家中摆放着一座铁路模型,但他嫌它“像线一样细”。显然,他想要更大的家伙。

这些老旧的庞然大物释放出一种独特的魔力,让人不禁渴望流浪,也让人不经意怀念童年。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也许是对过去美好旧时光的眷恋——那时,人们还穿制服:那时,世界更加单纯。据估计,今天在德国大约有1500万机车爱好者,其中最狂热的约1.4万人是德国联邦铁友协会的会员。他们中的有些人整日在模型车间里打发空闲时间;有些变成了“火车搜客”,拎着相机四处搜寻机车和车厢:有些则将各类机车资料进行整理归档或潜心研究列车时刻表。达姆施塔特的机车爱好者几乎全部都是男性,他们都想在真正的机车上过一把拧螺丝的瘾。

当克里斯蒂安·采尔离开车间时,出口处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隆声:锤击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煤气火焰在不断的嘶吼……一个穿着旧式连衣裤工装的男人正压低身子,爬进一个旧机车的燃烧室,也就是火车工人俗称的“火室”,工人们在这儿加热锅炉,进行铆接,这一系列传统的工艺,机车爱好者们都极为珍视。钻进燃烧室工作的这名爱好者,成为一名工程师之前专门学过铁匠手艺。采尔说:“我们想原封不动地再现旧式的工作流程。”而整个机车库就像一个巨大的转车台,能将36辆机车分配到不同的轨道上去。

离开车间,采尔遇到了一个名叫莫里茨·班德的年轻人。他反戴着棒球帽,正从一台Elna 6型机车上爬下来。他一脸煤灰,身上的蓝色polo衫也完全褪色了,却显得容光焕发。“明天我们要开这辆车出去,所以得事先给它上好油。”他一边说一边用抹布把手擦干。这台机车以1万马克的废品价被购入,历经了12年的修修补补,终于重获新生。现在,它正轰轰隆隆地拖着一列列车厢,载着博物馆的游客四处游览。

班德今年21岁,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精密机械师。13岁时,他第一次来博物馆,就欲罢不能地迷上了机车。如今,像他这样热爱机车,且能给机车上润滑油,也愿意做铲煤或抛光木椅工作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

班德的朋友们都认为他“疯”了,但这里的“疯”不是贬义,而是朋友们对他专注力的一種赞扬。他本身的成长环境和机车密不可分,“我父亲是一名职业内燃机车驾驶员,以前也经常来协会帮忙。”让年幼的班德感到无比着迷的是,要让如此庞大的机车轰轰隆隆跑起来,只掌握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拥有惊人的毅力,并为此付出极大的耐心。发动一辆蒸汽机车可不像发动一辆汽车那样简单,“如果它完全冷却了,你就需要8个小时来给它预热。同时,还得特别小心别把锅炉给弄坏了。”谈到这些时,班德的口气就仿佛像在谈论自己的孩子一样。

在Elna机车的火室里,大堆木柴噼里啪啦地燃烧着,冒出熊熊的火焰,不一会儿就把煤块烧得通红。班德仔细检查着从烟囱里冒出的烟。当驾驶室内的压力计指向12巴时,Elna机车就能全负荷运行,功率达715马力,可将一列货车拖行700米之远。即使在今天,这一马力也足以胜任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货运任务。

一个健壮的男人从铁道旁的灌木丛里钻出来,他叫乌维·布莱特梅尔,生于1949年。他的身份首先是铁友协会的主席,其次才是一名律师兼公证员。他成长的地方离蒸汽机车间仅有百米远,蒸汽的嘶嘶声和车间里叮叮当当的敲击声陪伴他度过了美好的童年。

上世纪60年代,德国联邦铁路公司宣布停用蒸汽机车。这一令人痛心的消息深深地触动了布莱特梅尔。他不愿见到蒸汽机车像大象和老虎等动物一样濒临灭绝,决心要“挽救”它,于是在21岁时创立了铁友协会,与会员们一道筹建起了这个铁路博物馆。说起来,事情的起初还有些诡异和滑稽。“当时,联邦铁路公司举办了一届有奖竞猜比赛,名为‘铁轨之星——唱片之星,获胜者可以赢得一辆98/812型号的蒸汽机车和30张慢转密纹唱片。最终,一个拜罗伊特人赢得了比赛,但他却并不需要机车。”布莱特梅尔说。后来几经辗转,这台机车才到了他的手上。从那时起,布莱特梅尔就一直秉承着“收集、保存、研究、展示”的原则来开展自己的救援工作。在大学攻读法律专业期间,他先是考取了司炉资格,随后又拿到了蒸汽机车驾驶证。这些年,他不断地在世界各地搜寻机车设计图纸和备件。由于许多备件无法续购,他甚至自己在锻造车间或木工车间里完成它们的制造工作。

提到布莱特梅尔,这儿的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十足的“火车成瘾者”。当铁友协会出现资金困难时,他常常自掏腰包,帮助协会渡过难关。迄今为止,协会共投入了约2000万欧元,用于购置博物馆内的各类展品。资金的来源主要是协会会员上缴的会费、博物馆的门票收入、各类捐赠以及基金会的盈利。

在夏季,博物馆只在每周日才对公众开放。但是,今天采尔破例开放了博物馆,因为今天他们要向公众展出两样特殊的展品:列车员的帽子和制服。在从前,这两样东西可象征着国家的权威。为了此次展览,他们还在博物馆内专门搭建了一个旧式的售票窗口。铁路公职人员们躲在窗口后面,只通过玻璃上的小孔与乘客进行交流,钱款和车票则通过一个金属圆盘进行交换。

总之,在铁路博物馆里,处处都体现着旧秩序。那时,乘蒸汽机车旅行就是一项激动人心的冒险行动。克里斯蒂安·采尔希望,这旧世界的无限魅力同样也能俘获下一代年轻人的心。所以,每当有整个班级的學生来博物馆参观时,他和他那些满脸煤灰的伙伴们总是竭尽全力地演示一切来吸引孩子们,希望他们也能爱上蒸汽机车,爱上那个旧时代。

蒸汽机车来自过去,但它远没有过时,将来也不会绝迹。

[译自德国《明星》]

猜你喜欢
蒸汽机车梅尔德国联邦
蒸汽机车博物馆:时光慢递,后会有期
车坛往事4:引擎进化之屡次失败的蒸汽机车
梅尔:我的追求塑造了梦
德政府:中国无人机没有风险
梅尔维尔鲸
“熊”视眈眈
德国就业人数创统一以来新高
梦想是眼睛,第一个攀上珠峰的盲人探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