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卓娅
那天下午回家,看见女儿红着眼睛,我搂着她问:“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吗?”女儿委屈地说:“下午上体育课,小明在我的胳膊上打了两拳,还把我推倒在地。还有,你给我戴的新发卡也被弄丢了……”
我心里的无名怒火“噌”地一下就上来了,连忙把女儿的袖子撸起来,看有没有受伤。一看我紧张的样子,女儿哭得更厉害了。我看她浑身上下没事,才松了一口气。但我仍然怒气未消,拿起手机准备在女儿的班级群里向老师表示不满。编辑好信息准备按发送键时,我看见女儿正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好像没事人一样。我稍微清醒了一点,放下了手机。我感觉自己有点“玻璃心”,对于孩子间发生的小摩擦过于紧张。
第二天接女儿放学,碰到小明的爸爸,我客气地与他进行了沟通。原来,两个孩子玩得正高兴,突然因为一支彩笔翻脸了,你推我搡间,男孩子力气稍微大些,弄疼了女儿。
原来如此啊,是我小题大作了!回到家,我对女儿说:“小明抢你的彩笔,是他不对。但是,同学要借一下,你是不是应该大方借给他呢?”女儿噘着小嘴说:“可是,那是我的,我也想用。”我笑着引导:“那你可以跟他说明情况,告诉他要轮流用呀!”女儿想了想,点了点头:“嗯,可以轮流用。”
那之后没多久,有天女儿放学后开心地告诉我,她主动帮小明换了座位。原来,小明想和一名同学换座位,可是那名同学不想和小明换。僵持之下,女儿便用老师奖励自己的小红花作为交换,让同学同意和小明交换。
看到女儿不计前嫌,还这么大方,我在心里为她点赞。老公也笑着对我说:“你之前过于紧张了,搞得孩子产生很大压力。其实,很多问题孩子都能自己处理好,你只需要管好自己的情绪就行了。”我可没那么“心大”,完全放手。不过,我倒是可以把手稍微放开一些,必要时给孩子指明方向,让她自己考虑怎么办,也就是既让孩子有自主权,又让她感受到家长时刻站在她身后。
但是,对于有颗“玻璃心”的妈妈而言,这也很不容易。从这学期开始,每天早读课上,老师都安排几个孩子上台演讲。刚开始知道这个安排时,我在家便督促女儿想好演讲什么主题,怎样表达。女儿大大方方地走到我家客厅中央,即兴演讲了起来。她说得很流利,但是找不到重点,几乎是想起什么说什么。我便告诉她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用什么样的方式和语气表达。一番指点下来,我以为女儿会表现得更好,谁知她不仅忘词,连笑都不会了。见此,老公不满地说:“你这一堆条条框框下来,谁能淡定呀!”我才意識到,我的“玻璃心”又发作了。
轮到女儿演讲的那天,我特意找老师问了问情况。老师说,女儿有些紧张,出现两次忘词和短暂冷场。
回家后,女儿果然显得很懊恼,她泪眼蒙胧地说:“妈妈,今天演讲,我又忘词了,同学都笑我呢!”我抱抱她,说:“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人,谁都会出错,很多名人在台上演讲也会忘词呢,这算什么!咱们下次想好说什么,表达清楚就行了。”见我满不在乎,女儿轻松了不少,含着泪笑了:“我下次一定会说得更好。”
那之后,女儿还常参加演讲和别的比赛,也有成绩比较糟糕的时候,但女儿的抗打击能力越来越强。有一次舞蹈比赛,她们团队得了倒数第一名。我很怕她哭鼻子,她却反过来安慰我:“妈妈,这次是我们没发挥好。失败乃成功之母,下次我们一定要得正数第一!”
看着她信心满满的样子,我很欣慰,并且庆幸自己早早改造好了那颗“玻璃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