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述
(沂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 临沂 276300)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发,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的致病病毒,沂南县乙肝病毒的流行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对沂南县乙肝发病情况进行了解,对乙肝的流行特征进行掌握,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对沂南县防控策略进行治疗,对于沂南县的乙肝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本次研究就对2010年~2016年沂南县乙肝疫情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1 调查对象: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调查对象为沂南县统计局所提供的沂南县2010年~2016年的人口统计资料,以及在这期间沂南县各个医疗单位使用国家疾控报告系统所提交的乙肝患者的资料。
1.2 研究方法:通过对收集的乙肝患者的资料的流行特征开展描述性分析,通过采用Excel2007软件,以及SPSS20.0软件开展统计学处理,用[n(%)]来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1 2010年~2016年沂南县乙肝疫情强度分析:2010年~2016年沂南县的乙肝病例报告数量为264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95/10万(377.57/90万)。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2010年~2016年沂南县乙肝疫情强度分析
2.2 2010年~2016年沂南县乙肝病例性别分布:2010年~2016年沂南县2643例乙肝病例中,男性165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24/10万,女性990,年平均发病率为15.71/10万,男性发病率相较女性发病率明显更高,且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62,P<0.05)。
2.3 2010年~2016年沂南县乙肝病例年龄分布:2010年~2016年沂南县2643例乙肝病例中,每个年龄段都有乙肝病例发生,发病年龄主要以20~50岁为主。0~9岁共发病98例,发病率为1.47/10万;10~19岁共发病112例,发病率为1.78/10万;20~29岁共发病836例,发病率为13.27/10万;30~39岁共发病789例,发病率为12.52/10万;40~49岁共发病482例,发病率为7.65/10万;50~59岁共发病,发病率为3.37/10万;60岁以上共发病104例,发病率为1.65/10万。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0~29岁,其次为30~39岁年龄段。
2.4 2010年~2016年沂南县乙肝病例职业分布:2010年~2016年沂南县2643例乙肝病例中,所占比例最高的职业为农民,患病人员例数为1850例,占到了总人数的70.00%;其次为学生,患病人员例数为207例,占到了总人数的7.83%;民工患病人数为150例,占到了总人数的5.67%;工人患病人数为127例,占到了总人数的4.81%;自由职业患者人数为145例,占到了总人数的5.49%;干部职工患者人数为60例,占到了总人数的2.27%;其他职业患病人数为104例,占到了总人数的3.9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2010年~2016年沂南县共报告乙肝病例264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1.95/10万(377.57/90万),其中以2010年发病率最高,之后发病率得以有效降低[2]。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25~29岁,其次为20~24岁,最低为0~15岁。对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是由于:①沂南县对儿童乙肝疫苗接种工作给予足够重视,从而有效降低了儿童的乙肝发病率;②青壮年的社交活动范围广,与他人的接触频率高,因此具有更高的乙肝感染概率;③青壮年吸毒人数的增多也导致其乙肝病毒感染的概率提高[3]。青壮年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人数所占比例不高。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以原由,可能与男性的社会接触面相较女性更快,具有更多的人际交往活动有关,这也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符。发病率最高的人群为农民,其次为学生。分析其原由,可能和农村的人口数量众多,经济水平较低,卫生意识较差等存在关系。学校由于人群密集,加之年龄较大的寄宿学生具有更密切的接触机会,加之年龄较大的学生大多不愿主动接受疫苗接种,因此导致发病率较高[4]。根据沂南县乙型肝炎流行特征,提出如下预防管理对策:①沂南县各级领导应该对乙肝的预防和控制更加重视,通过开展有效监督监测工作,使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能够正常、高效的开展乙肝疫情的监测和控制工作,避免乙肝疫情的爆发流行。②加强对全县居民乙肝预防控制知识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普及,让更多人懂得乙肝的防治知识,提高自身的乙肝防范意识,对于农村和学校等地方需加以特别重视。③加强对全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建设,对医疗秩序进行合理维护,从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进而将乙肝感染的概率降低。④加大对我县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具备完善充足的乙肝防治知识,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乙肝防治作用[5]。⑤疾控机构要加大对乙肝疫苗的宣传力度,继续做好新生儿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同时要加强对我县乙肝防治工作的重点人群,以及高危人群的监测工作,做好这部分人员的筛查工作及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将乙肝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更好的乙肝防治成效。
[1] 褚新颖,张青善.交城县2006-2012年乙型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14,30(9):67-68.
[2] 单多,王娟,孙江平,等.云南省德宏州2011-2013年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型肝炎母婴传播效果研究[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1):942-946.
[3] 杨少鹏,李静.HBsAg阳性孕妇乙型肝炎防治知识调查及乙型肝炎疫苗联合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3):183-185.
[4] 刘灿磊,姚军,施海云,等.甲型乙型肝炎联合疫苗免疫后的甲肝免疫效果观察[J].浙江预防医学,2014,26(12):1189-1192.
[5] 于丽洁,刘鸿宇,郑娟,等.中国东部三省份农村成年人乙型肝炎歧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5,49(9):771-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