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骨保护素水平联合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对早发冠心病患者的预测作用

2018-06-14 07:37吴博华朱明亮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危险冠心病血清

吴博华 饶 磊 朱明亮

广东省化州市人民医院,广东化州 525100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且高发心血管疾病之一,现已成为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有研究发现血清骨保护素(OPG)可以成为冠心病的新检测指标,OPG的作用机制为对内皮细胞存活率进行提升,减轻炎症细胞因素对血管的损伤[1]。为进一步探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OPG变化情况以及危险因素,我院特开展相应研究,现报道如下。

表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我院冠心病患者共105例参与研究,选取我院时间区间均为2016年4月~2017年10月的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曾存在不同程度的胸闷或压榨样胸痛,经我院或外院的一种或多种临床检查检验如动态心电图、平板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心脏彩超、冠脉造影等已确诊为冠心病。根据患者的年龄要素(男≤55岁,女≤65岁)将其分为早发组和晚发组,其中早发组患者62例,男41例,女21例,年龄37~50岁,平均(41.3±3.2)岁;晚发组43例,男24例,女19例,年龄56~71岁,平均(62.1±4.2)岁;另择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22例,女28例,年龄33~54岁,平均(44.3±6.4)岁。所有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三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空腹状态下进行静脉血样3mL抽取,将离心机速度设置为3000r/min,对血样进行10min离心处理,并放置于-20℃环境内保存待检。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方式采取荧光ELISA法。血清OPG同样抽取3mL血样,离心处理后,后放置于-70℃环境内保存待检,采取固相夹心法ELISA检测,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BIM、吸烟及饮酒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史以及冠心病家族史等8个危险因素。观察指标的界定[2-3]:吸烟持续1年及以上评定有吸烟史;持续1年平均每天饮用啤酒360g或葡萄酒100g或白酒30g评定为有饮酒史;收缩压超过140mm Hg,舒张压超过90mm Hg评分为有高血压史;空腹血糖超过7mmol/L,任意时间血糖水平超过11.1mmol/L评定为有糖尿病史;一级男性亲属<55岁,女性亲属<65岁患冠心病评定为有冠心病家族史。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18.0表格中,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经比较,冠心病患者和健康者8个疾病危险因素中,饮酒史及BIM指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6个因素的统计学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研究对象的OPG水平以及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经比较,早发组和晚发组8个疾病危险因素中,饮酒史及BIM指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剩余6个因素的统计学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研究对象的OPG水平以及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4],我国因患冠心病致患者死亡的数量在全球范围内名列第二。该疾病的发生是基于性别、年龄等内在因素及吸烟饮酒、肥胖、血压水平高等外在因素共同影响下所致[5]。冠心病可分为早发型与晚发型两种,其中早发型冠心病相对特殊,在临床中将男性年龄55岁及以下,女性年龄65岁及以下冠心病患者定义为早发型冠心病,该类型冠心病具有发病早、病情凶险等特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显示,早发冠心病患者数量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更加严重[6-7]。

表2 两组患者危险因素比较

早发冠心病的发病主要危险因素是家族遗传史以及患者自身吸烟史,就遗传因素分析,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发展视角下,研究发现2q21.1-22、xq23.26两项染色体致早发冠心病的可能性最大[8]。有报道称[9-10]ApoE、FⅢ以及纤维蛋白原酶等多种基因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有紧密关系。并且如果一级亲属有早发冠心病病史,可使其患冠心病的风险大大提升,并且患病年龄将有显著性提前改变。而吸烟行为则会对人体血管内皮造成损伤,导致其功能障碍,可诱发冠脉痉挛等,最终造成患者动脉硬化形成冠心病。此外,性别也是冠心病发病常见危险因素,大量研究显示男性发生早发冠心病的概率远高过女性,这与男性生理特点以及其吸烟者更多有关[11-12]。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中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以及遗传因素等多种内容,且冠心病患者与健康者上述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发冠心病患者和晚发患者的上述影响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现阶段关于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有明确解释,部分早发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依靠现有的危险因素也无法完全进行解释,导致该部分患者的疾病预防效果较差[13]。但是在炎症反应、基因变异等多种机制中,有相关研究发现[14],血清OPG水平与冠心病发生和进展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清OPG属于一种肿瘤坏死因子,其表达受到激素、细胞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OPG可在人体血管内皮细胞以及平滑肌细胞中进行表达及释放,而白介素1和肿瘤因子α对血管内皮、平滑肌进行刺激后可产生OPG表达。在一项研究中发现[15],冠脉狭窄和不狭窄者的OPG水平差异明显,狭窄者OPG水平更高,经过多因素回归计算显示OPG水平与冠心病发病及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同时,有尸体病理检验发现,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后,其纤维帽局部发生活化泡沫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说明这是炎性反应的一种。斑块内的炎症细胞、炎性产物对斑块脂质中心组织完整性造成了一定的破坏,细胞外基质也发生了降解反应,因此导致斑块稳定性下降,进而引发斑块破裂。本研究结果显示,OPG与早发冠心病发病间有正比关系,说明OPG对冠心病,尤其是早期冠心病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综上,基于OPG与早发冠心病之间的关系,联合其他疾病危险因素可对冠心病有很重要的预测作用,提高疾病早期确诊率,减少疾病漏诊率,这对于保障患者健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等都具有积极意义。

[1] 张晶晶,刘会晶,胡建峰,等.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骨保护素、胱抑素C、YKL-40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2016,36(24):6121-6122.

[2] 张亮琳.外周血骨保护素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6.

[3] 李海滨,姜志安,张晓光,等.血清骨保护素和基质交感分子1水平预测冠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和支架内再狭窄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2015,35(7):1779-1780.

[4] 杜玉英.老年人血清骨保护素与骨量异常的相关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

[5] 苏蓉,尤丽英,曾西云,等.血清骨保护素与高血压及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6,14(11):1023-1026.

[6] 李海滨,刘向东,杨志慧,等.血清OPG对PCI术后预后的预测价值[J].医学与哲学,2015,36(12):32-34.

[7] 张韩,李彦明,刘枫,等.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与血清骨保护素及其受体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3):334-336.

[8] 张燕,陈岩,李庆民,等.血清骨保护素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与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7,38(4):4-6.

[9] 徐俐.血清OPG、sRANKL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南华大学,2015.

[10] 李春芝,刘洪英,刘军肖,等.老年心脏瓣膜钙化与血清骨保护蛋白、非活性基质Gla蛋白水平的关系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6,32(1):40-43.

[11] 陈春林,何秀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CA125和骨保护素检测的临床意义[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6):752-754.

[12] 戴婷,郭俊平,王健,等.术前血清sRANKL/OPG对瓣膜病合并房颤行改良迷宫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7,37(6):703-708.

[13] 解强,冯燕玲,黄冰生,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血清骨保护素浓度的变化[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19(2):164-167.

[14] 陈晖,刘伶,陆卫军,等.血清骨保护素与2型糖尿病及合并冠心病的关系[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7(1):8-10.

[15] 李国平,孙学清,张风雷.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J].医学综述,2011,17(22):3509-3511.

猜你喜欢
危险冠心病血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Meigs综合征伴血清CA-125水平升高1例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血清IgE、IL-5及HMG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喝水也会有危险
拥挤的危险(三)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