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晓青
(桂林市市政热线服务中心,广西桂林 541004)
基于信息中心云平台的桂林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网络,从桂林市城市管理的实际出发,立足不断满足市民基本生活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以“群众得实惠、管理出实效”为价值取向,通过条块联手、整合资源、再造流程、强化监督指挥功能等手段大力推进城市管理的现代化,使城市管理中的作业(服务)、管理、执法、监督等四个环节真正形成有机衔接、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闭合系统,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项目于2013年8月完成招投标,随着深化设计跟硬件备货的完成,项目开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2014年9月项目完成了项目一、二期主体工程的建设,并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正式验收;2015年9月项目完成三期招投标工作,项目三期主要完成了地图数据的更新,同年12月份完成项目三期验收;2016年9月完成项目四期招投标工作,项目四期主要是对呼叫中心进行扩容以及系统功能升级,同年12月完成项目验收;项目现处于推广阶段。
把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努力为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优美、洁净、舒适、有序的人居环境作为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便利度、舒适度。
城市管理面广大,实现城市管理中问题的发现和处置的高效、敏捷,必须强化统筹协调、各方协作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与技术创新相匹配的互动机制,优化城市管理流程,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的运转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快捷、优质的公共服务。
参照相关行业标准,统一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兼容性、开放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整合现有资源,提高城市管理效能,避免重复投资建设。
结合桂林市实际情况,突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性、实用性,注重创新、注重实效,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管理效益。实现技术数据共用、信息共享。系统预留接口,方便升级换代。
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桂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和开发,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选择先进、成熟的技术和产品进行建设。
桂林市数字城管平台的网络整体上是基于信息中心云平台的,信息中心云平台按照安全级别划分为内网、外网两部分,两部分的数据交换通过物理隔离设备——网闸进行。外网与互联网之间采用防火墙进行逻辑隔离。桂林市数字城管2012年上线运行,2015年,按照相关要求,整个系统从原有的物理服务器整体搬迁到云环境中。因为城管通终端是通过运营商网络接入系统的,而云平台的内网不允许直接与互联网对接,因此当时采用分离部署的方案,采集平台服务器(为城管通手机提供服务)部署在外网,其他服务器部署在内网。采集平台服务器通过网闸访问内网的数据库、图片服务等服务器。具体系统各部分如下:
硬件系统建设内容包括LED大屏、网络设备、呼叫中心系统设备、会议系统设备,办公设备等采购与安装调试。网络建设内容包括完成市区政务内网的接入,以及4G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接入。
完成基础数据底图制作、影像数据处理与建库、万米单元网格划分与建库、地名地址编码普查与建库、城市部件普查与建库、部/事件手册制作。
数字城管应用软件是桂林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核心,包括9个基础应用子系统、5个扩展应用子系统和1个微信公众平台。
出台了桂林市案卷处置标准,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实现了对坐席人员、监督员的岗位考核,和对各城区城管局、联动单位的多级考核。
建立包含信息采集员账号管理,排班管理,责任区划分,定位显示,轨迹查询,绩效考核等一整套管理体系。
桂林市数字城管系统是以网络基础设施平台、基础软硬件平台、相关标准和信息安全为依托,以数字化城市管应用软件标准子系统和扩展子系统为核心,以城管门户网站和各类信息化终端为服务和表现手段,以组织领导、政策法规和运营机制为保障环境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体系。
桂林市数字城管系统体系架构主要包括接入层、应用层、组件服务层、数据层、基础软件层以及网络硬件层。图1为接入层。
系统在2015年切换到云平台,2016年正式大规模上线运行后,出现了一些比较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有:
(1)平台上的案卷经常无法看到图片,或者等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图片。
(2)城管通手机经常性出现无法登录、无法上报,或者登录上报缓慢的现象。
(3)城管通手机偶尔出现无法接收任务的现象。
(4)平台端经常出现下发任务失败的现象。
(5)采集平台服务不稳定,经常出现连接数据库超时、连接mongodb超时等现象。
对系统的网络情况进行监控,发现从采集平台到内部各个服务器的网络访问丢包情况比较严重,经过跟信息中心多次沟通,最终确定丢包问题发生在网闸上面,而且由于物理隔离的需要,丢包问题无法解决,且为了保障信息化安全,网闸也无法去除。因此只能在网络部署上面寻求解决方案。
图1 系统接入层
图2 现有部署方案
图3 改进后部署方案
由于网闸在系统中无法绕开,因此只能通过部署方案调整,降低在网闸上传输的数据量,以此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下面对调整方案进行具体分析:
如图2是现有的部署方案,网闸位于采集平台服务器和内网的服务器之间。在这种模式下,采集平台需要经过网闸与内网的三台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且要求比较稳定的网络环境来保障TCP连接,而网闸无法保证这个要求。
同时,手机端上传图片后经过一次转换和两次传输,都需要经过网闸,这也加剧了数据传输失败的风险。
为了降低网闸的数据传输压力,我们将采集平台服务器搬迁到内网,其结构如图3所示。
在这种结构下,对网络稳定性要求较高的TCP访问(MQ、Oracle、MongoDB)都移到了内网,不经过网闸。而手机端改为通过网闸访问采集平台的HTTP和FTP服务, HTTP和FTP相对于直接使用TCP协议来说提升了一定的容错能力,所以稳定性会有一定提升。同时采集平台与其他服务器之间的图片交换也都不再通过网闸,减少了一定的流量压力。
图4 未来系统网络规划
从目前网络切换的结果来看,手机端登录、上报等操作的响应速度与原先持平或者稍好于原先。稳定性方面尚待持续观察。
但是由于网络并未从根本上调整,所有手机端与平台之间的数据仍然都要通过网闸交换,因此本次部署方案的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系统性能,但是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网闸丢包等情况还是存在,随着未来系统的业务量进一步增长,网闸仍然是系统性能提升的一个瓶颈。
将来,随着桂林城管系统的持续运行,对系统历年运行的各类案卷、轨迹、部件等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等应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移动处置、移动办公、移动执法、移动普查等应用也都将提上日程,以及数据分析和共享对系统对接的需求,整个数字城管平台对基础网络的带宽、稳定性等要求也将提升一个档次。未来系统网络规划图如图4所示。
具体规划如下:
(1)规划城管专网,将系统的服务器、办公区域纳入专网。
(2)运营商网络直接映射到城管专网(中间防火墙隔离)。
(3)地图数据采用政务版数据,可以运行在城管专网中。
[1]王洪深,胡环宇,胡晓彤,吴江寿.基于SaaS模式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应用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3,02:83-88.
[2]佘冰,朱欣焰,呙维,徐晓.基于空间点模式分析的城市管理事件空间分布及演化——以武汉市江汉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13,06:924-931.
[3]申振东,朱文龙.建立生态文明城市管理动力系统意义研究——以贵阳市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38-43.
[4]陈廷坤,郑君,张丽萍.中小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摭探——以潍坊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为例[J].潍坊学院学报,2013,03:6-8.
[5]莫于川,雷振.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治理——《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的理念与制度创新[J].行政法学研究,2013,03: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