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赵至国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思维方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本校2016级护理专业2个班级的86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将护理1班43名学生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病例教学,将护理2班43名学生作为观察组,采用动态思维方式开展病例教学,观察与对比两组学生的教学成绩。结果:观察组操作技能评分、理论考核成绩相比对照组,均高于后者(P<0.05);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动态思维方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另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综合能力,教学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动态思维方式 病理学教学 应用
為深入探究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动态思维方式的实际效果,最大程度提升病理学教学质量与效果,笔者针对本院2016级护理专业,从中选取了2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两班级分别采用动态思维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开展病理学教学,教学后,对比两班级的教学成果。结果发现,运用动态思维方式开展病理学教学,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评分相比采用传统教学方式的学生,要明显偏高,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校2016级护理专业2个班级的86名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性别均为女,将护理1班作为对照组,共计43名学生,年龄区间17~21岁,平均17.6岁;将护理2班作为观察组,共计43名学生,均为女年龄区间17~20岁,平均17.5岁。两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病例教学,观察组基于此,采用动态思维方式开展病例教学。
1.2.1在病理学教学中切实融入动态思维方式
在病理学教学中,教师应以一种合理、恰当的方式融入动态思维方式,如在讲解大叶性肺炎时,需基于病程发展,将其划分为4个时期,即充血水肿期、红色肝样变期、灰色肝样变期与溶解消散期;然后向学生详细讲解大叶性肺炎每个时期对应的病因、发病机制以及病理变化情况,让学生能够正确、详细了解此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掌握大叶性肺炎各时期、各阶段临床联系、生态学特点。比如,此病处于充血水肿期后,伴随病情的持续进展,除了使出现水肿液吸收之外,还会加重肺间质血管的恶性充血扩张,增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许多纤维蛋白、红细胞会进至患者肺泡腔,经肉眼观察,类似肝脏,此期呈显著红色肝样。通过开展此种动态思维,以炎灶血管的病理变化为轴心,使学生理解更加深入、认知更加全面,从原本的抽象逐步变为具体,进而理解因“红色”加纤维蛋白渗出,而造成肺质地变实,呈现为“肝样”;因肺泡腔深入大量的红细胞,而呈现为“红色”。将其当作大叶性肺炎病变第二期阶段的肺质病变,势必会激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其深入探究泡腔渗出物后续的变化与发展情况,如此便可进入第三期灰色肝样变期的讲解。
此外,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善于运用基于动态思维的问题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与教学重难点密切相连的问题,如教师在利用动态思维方式完成关于大叶性肺炎病程发展情况内容的讲解后,便可提出类似于“肾盂肾炎的发展过程”这方面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以动态思维方式,去更加深入、细致的认识问题;另外,教师还可将肾盂肾炎方面的知识教授给学生,提出诸如血尿患者病情发生原因,发展过程以及以后可能会出现哪些病变等问题,以此来更好的启发学生,使其基于已掌握知识与信息,发散思维,找寻答案,如此一来便达到训练其思维能力的目的。
1.2.2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中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一般会让学生仔细观察病理标本切片的形态学病变特征,这些切片往往以“静止”状态而呈现。教师在讲解时,容易忘记或直接忽视病变组织或器官在体内形态学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中国所具有的规律性,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其在实际学习中,也存在固执、机械的情况,对于相关知识往往无法切实理解与掌握。所以,教师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应善于合理应用动态思维方式,如在教授大体标本纤维肉瘤时,除了要讲清楚肿瘤的生长方式、发展过程及基本特征外,还需向学生讲解恶性肿瘤在机体内的基本形成机制及变化过程,使学生对此能有一个概念化认识,进而帮助其更好理解与记忆。
1.2.3临床观摩
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学生临床观摩,通过特定病例的长期观察,帮助、引导学生熟悉活检、病理切片、尸检等。通过开展临床管理活动,学生直观面对真实病例,印象会更加深刻,思考会更为活跃;另外,患者病情的发展过程,也会帮助学生形成或构建一种动态化的思维方式。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学生的操作技能评分与理论考试成绩,另比较两组对病理学教学的实际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SPSS22.0处理各项数据,计量资料由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由百分比表示,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操作技能与理论考试成绩对比
观察组操作技能与理论考试成绩较对照组,均优于后者(P<0.05)(见表1)。
2.2两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对教学效果满意42名(97.67%),教学满意度41名(95.35%),师生互动41名(95.35%);对照组分别为34名(79.07%),35名(81.40%)、34名(79.0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病理学是一种对解释与阐明疾病本质特征的学科门类,是一种全面展示疾病变化与发展过程对应的形体学病变特征的一门学科。在实验课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实验手段之外,还要求其了解各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与过程。而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其多为固化、机械的教学方式,如板书、观察、讲授切片,此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动态地位的产生,对于一些比较难懂、复杂的病变特征,仅能机械、死板去记忆,无法深入、透彻的去理解。伴随当今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更新,思维教学在教育界越发受到重视。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用性思维,教师需深入、全面研究教材教法,围绕教学内容,制定有针对性、目的性与计划性的教学方案,持续更新与优化教学策略,恰当、合理地融入思维策略,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质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由本次研究可知,观察组操作技能评分、理论考核成绩相比对照组,均高于后者;观察组学生对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高于后者。表明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动态思维方式,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水平,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综合能力,教学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庞海红,宋志宇.整体观念在中职学生病理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04) :618-619.
[2]黄小英.在病理诊断中使用非逻辑思维方法规避逻辑思维方法的局限性[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5,(04) :579-580.
[3]常晓宾,郭珺,李勇莉.课堂“提问式”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J].现代医药卫生,2016,(02) :291-293.
[4]李永真,贺国洋,崔静.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病理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6,(74) :103.
[5]崔力,姚亚坤,常晓宾.动态演变的教学模式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16) :251-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