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天津市杂技团原创杂技剧《胡桃夹子》的成功看杂技剧的创作方向

2018-06-13 10:07郝天石
戏剧之家 2018年7期
关键词:杂技团杂技技巧

郝天石

一、中西文化元素与高超杂技技艺相交织,令人赏心悦目

天津市杂技团主创的原创杂技剧《胡桃夹子》是以芭蕾舞剧为蓝本改编而成,凭借精湛上乘的杂技技艺和舞台表演功力征服了广大观众。该剧是一部以高难度杂技技巧为主,融合创新了戏剧、武术、舞蹈、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演绎出兼具中西文化元素的全新原创剧目。

该剧用杂技的手段讲述了小女孩玛丽美妙而又奇幻的梦境。整部剧无论是情节结构、技巧展现还是舞台呈现都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在杂技与剧的融合上找到了契合点,由“演技”向“演剧”转变。该剧前半段运用了舞剧《胡桃夹子》的内容去讲述女孩梦境中王子卫队与老鼠兵的战斗,展现出西方文化的意蕴;后半部较之原作有所变化,舞台上硕大的中国结和浓烈的红色瞬间把观众带入了东方文化的氛围。为了强调民族特色,剧中展示了中国传统的杂技技艺,搭建了以中国文化符号为背景的表演区域,这一部分的表演占到了总节目时长的一半。并且创造性地引入了京剧的元素,头戴雉鸡翎的演员身着京剧旦角服装表演抖空竹,辅以京剧锣鼓点。最后一部分又还原回到芭蕾舞剧的框架之中,杂技的难度系数也明显加大,中西“混搭”实现了改编上的创新。杂技艺术作为该剧的核心内容,艺术含量高、演员技艺精湛、技巧一流,将柴可夫斯基的经典曲目与中国元素相结合,不仅使以往单项展示的杂技技巧表演有了一定的故事性,给人以新鲜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在具有强烈民族性的同时,也更具国际化竞争力和海外演出的宽广市场。

剧本方面改动较大,填充了原作中没有的情节,甚至针对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的问题,提出要教会孩子懂得珍惜和分享,教育的部分非但没有让人觉得生硬,反而会感觉剧情距离中国的现实更近了,同时也为杂技技艺的施展提供更多的表现空间,令观众充满期待并大开眼界的同时,也给予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让《胡桃夹子》以童话剧的形式来改编呈现,这样的改编扩大了观众覆盖面,把儿童观众和他们的家长都吸引到剧场里来,实现亲子共享的作品定位,给予各年龄段观众游乐场般的互动性快乐体验,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这种感受是其他的戏剧演出所无法比拟的。传统的杂技表演以技术取胜,叠加大量绝活儿但整体性欠缺,情感和演剧的表达空间上存在局限性,而在原创杂技剧《胡桃夹子》中每个人物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和内心情感,而且充满灵性,让杂技超越了本身的技术性而更富有情感,同时不因改编为剧而破坏杂技自身应有的魅力,很多炫技性手段在恰当的时候出现来匹配剧情,产生出最佳的艺术效果。

杂技是以高难技巧取胜的艺术,“险、奇、难”是杂技的本质特征,技与艺孰轻孰重的问题一直是创作上争论的焦点。在一台杂技剧中,如果过于追求技巧的高难度,势必造成观众的紧张心理,破坏整台演出的美感和观众观剧的连贯性,在一台杂技剧中把握好技巧难度的尺度尤为重要。《胡桃夹子》在这方面就非常成功,编导以适中的技巧难度去展现杂技的美,容纳了大量美不胜收的杂技单项技巧,单项展示的技巧表演和故事剧情相融合,产生了故事性,演员将看家本领都施展出来,舞流星、钻圈、草帽、柔术、绸吊、对手顶、滚灯、空竹、转碟、顶坛子、蹬伞、魔术戏法等,编导赋予了这些节目以某种含义,舞流星用于国王卫兵和老鼠兵对打的场景,导演和编舞用高难度“绸吊”节目演绎美好的爱情,转碟则化为了飞舞的片片雪花;蹬人技巧惊险刺激,令人眼花缭乱的草帽、传统的“顶缸”、活泼灵动的抖空竹,技巧难度很高的双人对手顶等技艺都很好地穿插在叙事之中。在梦境结束前女孩和王子的一段表演,男女主演的头顶芭蕾让喜爱杂技绝活儿的观众过足眼瘾,不仅将芭蕾的美引入了杂技,更重要的是用芭蕾的标志性动作加大了杂技技巧的难度系数,女演员用足尖单脚站在男演员头顶的技巧,其难度、配合默契度和对观众产生的震撼力是不言而喻的,起到了畫龙点睛的作用,正因为有了这一独创的高难度技巧,使观众在欣赏舞蹈美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杂技的独特魅力。

除了展现杂技之美外,舞美和串场设计编排也独具匠心,整部剧以小丑和魔术师串场,他们制造出诸多悬念,让现场洋溢着欢快的气氛。舞台背景、灯光颜色的变化鲜明、艳丽,演员造型新颖,服装上在传统杂技演出服的基础上增加了具有丰富色彩的装饰性元素,显得生动活泼,伴随着西方音乐和中国戏曲音乐的衬托,给人以视觉听觉双重美的享受。音乐创作上化用了柴可夫斯基的经典音乐段落,“花之圆舞曲”一节中充当背景的西洋花窗和演员饰演的花朵意象的协调运用生动到位地诠释了主题音乐,展现出一个美轮美奂妙趣横生的梦境。芭蕾、杂技、魔术等艺术形式的融合,再加上华丽的舞台装置与一流的声光电舞美科技,实现了对经典的现代表达与演绎,呈现给广大观众中西合璧、赏心悦目的杂技盛宴,兼具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剧。

尽管该剧取得了如此高的成就,仍存在探索和提升的空间,单个节目之间如何自然衔接;如何使表演与杂技技巧相结合提高全剧连贯性,京剧武生单纯的耍枪表演与杂技剧并无直接联系,显得有抽离感和跳戏尚需改进,中西戏剧表达形式如何更好地融合而不显突兀?如何将炫技和剧情更好地结合,既能突出杂技难、险、奇的特点,又不喧宾夺主,还能让整体故事性更加流畅?如何加强戏剧和演员的表现力从而更好地融入剧情等问题都值得继续探索。

二、原创杂技剧《胡桃夹子》的创作中所蕴含的“天津经验”

原创杂技剧《胡桃夹子》值得称道之处在于编导没有刻意去讲故事或是通过某种单独的技巧去传情达意,而是懂得让所有的技巧组成合力,制造出戏剧矛盾来展示杂技,或通过人物内心的外化带出杂技,或运用人物性格和杂技形式上的相似来实现杂技技巧与剧的结合,展示一个完整的故事,努力呈现出有激情、有温度、有思想、有美学追求的一部剧,使之成为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表演出的艺术杂技。该剧的成功体现了天津杂技艺术的包容性和创新精神,借西方经典芭蕾框架融中国民族元素之美、创当代杂技舞台表演之新,既保持了经典的大气与唯美,又在杂技的难度和丰富性上进行大胆突破,以更简洁、更流畅、更精彩的面貌呈现给有不同观赏需求的观众,针对外国观众对中华文化的喜爱增加了京剧武生对打和抖空竹等技艺的展示,并且设计了以中国红为底色的表演背景,针对国内儿童剧优秀作品匮乏的现状以及儿童剧承载寓教于乐功能的需要,该剧在保留了原剧浓郁的童话性之外将人物卡通化,并且赋予其一定的教育意义,为杂技剧向儿童剧、动漫舞台剧的延伸或者跨界合作摸索出新的经验。《胡桃夹子》的成功为杂技剧的创作传达出新的理念,即把展现杂技之美作为创作的主旨,杂技剧方能展现出自身的独特魅力。

三、创新探索永不停步的天津市杂技团

天津市杂技团勇于担当,突破创新,坚持走市场化道路,将杂技与戏剧艺术相结合,将中西方艺术表达形式相融合的创新模式非常好,《胡桃夹子》的成功为杂技剧的排演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

杂技作为天津艺术的一张“名片”,多年来在国内外为天津这座城市赢得了大量荣誉,作为国内公认的知名杂技团之一的天津市杂技团在剧目创作上始终保持着不断进取、改革创新的优良传统,天津市杂技团对外来文化、外来剧目没有一味地排斥,而是大胆化用、移植,根据对国内外市场变化的判断、观众要求和演出方要求不断改进,积极地寻找市场,天津市杂技团获得经费的途径是多样化的,不仅仅依靠国家拨款,同时还有在国内外演出市场上的商演收入,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盈利,相对充裕的经费也保证了创作的独立性和顺畅性。在商演的同时,天津市杂技团也经常参加公益性演出,在观众中拥有良好口碑,在盈利与惠民便民之间保持平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演出方式创新方面也都走在前列,在大剧场、小剧场都能演出,甚至能应邀在游乐场进行驻场演出。天津市杂技团出品的一系列剧目取得成功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准确的市场定位,另一方面也得益于用肢体动作“表形”的杂技比用语言等手段表意的戏曲曲艺更易于被世界各国的观众接受和理解,这也是杂技能在海外市场屡获殊荣广受赞誉的原因。

原创杂技剧《胡桃夹子》能取得成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天津市杂技团在艺术上一贯追求的必然结果,该剧在海内外市场不断复排、上演日臻完善,最终通过市场检验成为天津市杂技团新的经典保留剧目,天津市杂技团在剧目创新和市场定位以及开拓市场方面的成就,为其他想要走出本地走出国门的艺术院团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天津经验”。

四、如何提高杂技剧的艺术水准

(一)处理好剧情与技巧之间的关系,革新意识

杂技剧成功的关键是处理好剧情与技巧之间的关系。从单个杂技节目到杂技剧经过了若干年的摸索。如何用杂技讲故事,一直是杂技剧创作的棘手问题,杂技技巧本身不具备叙事的功能,要借助其他艺术形式,在不可避免地和舞蹈、音乐、戏曲等其他艺术形式结合的过程中,为了表现故事而伤害杂技本体的错误时有发生,一些杂技剧要么不以“杂技语言”演剧,要么千剧一面罗列堆砌技巧,是杂技之于戏剧探索的某种失败。要纠正这种谬误,必须解放思想,转换创作思维。

创作杂技剧是一种艺术跨界,要有整体意识还要有主导意识,依照市场的需求还应有世界性视野,突出创造性和独特性,处理好杂技与戏剧之间的平衡是摆在创作团队面前的首要问题。杂技更强调在传承旧有的基础上实行创新,传承恰恰是建立独特风格的基础,已有的传统杂技节目是中国杂技的宝贵财富,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杂技节目的学习与传承。同时要保护好新的创意,尤其要重视保护好它们的知识产权,新的技术动作不仅要在经常性的排练演出中完善,更要尽力对其进行传播和营销。有意识地对杂技剧编导进行创新教育,鼓励他们大胆分析思考,以创新发展的思维来考量节目编排设置和技术动作设计,自主进行创新性编排。

(二)选择适合杂技剧表现的故事题材

那些哲理性说教味很强,矛盾冲突过于复杂、人物过多人物关系复杂的故事题材不适合用杂技剧来表现。家喻户晓、流传广泛的经典故事、传播久远的名著等应成为杂技剧故事题材的首选,因为其中的人物、情节已为广大观众所熟知,创作者不必为交代剧情而费心力,也不必为观众是否能看懂剧情而担心,而把精力集中在张扬杂技本体特质和细微刻画剧中人物形象上。

强行突出主题先行或者硬贴概念化的主题是容易失败的。主题要通过生动的表演自然流露,让观众沉浸在轻松的艺术氛围里,不刻意张扬留有回味,让主题蕴含在整体架构之中。

杂技技巧要有明确的方向性。杂技剧故事情节的展开要靠剧中主人公的行为走向即行动线来引领,主人公的行动线为剧中的杂技技巧规定了明确的方向性,因此杂技技巧的设计也要围绕主人公的行动线来展开。此外,讲故事的手段和细节要相互统一,要有能统领全剧的“魂”。

(三)要用浓郁的文学性来提升杂技剧创新的境界与品位

一部杂技剧(主题杂技晚会)的品位和艺术感染力离不开其文学性,因此杂技剧的文学性是必要而不可忽视的,如果把杂技技巧视为杂技剧硬实力的话,那么其文学性便是杂技剧的软实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对杂技剧而言文学性的注入和文学氛围的营造与技巧的表现具有同等艺术审美价值。

(四)成功的杂技剧需要有“四梁八柱”的支撑

现在有些杂技剧要么剧中没有“挑大梁”的主打节目段落,要么“挑大梁”节目的技巧、道具、样式流于俗套缺少差异性,舞台手段过于“富裕”,表演方式日益“浮华”,剧中人物角色缺乏个性差异;这些都是当今杂技剧创作中的共性问题。

技巧是杂技剧呈现于舞台上的基本要素,“四梁八柱”是剧作的支撑点,所谓“四梁八柱”是指分布于全剧不同的位置对剧情中的核心冲突加以诠释的主打节目段落,是全剧的中心看點,主打节目段落不仅要在技巧上过硬,还要以独有的特色融入剧情,提高杂技剧中“四梁八柱”(主打节目段落)的质量是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提升杂技剧艺术水准的关键所在。

(五)要建设复合型人才梯队

为防止出现人才断档,应遵循杂技人才的培养规律,杂技学员入学年龄控制在8-12岁,培养7年后方可登台表演。可以效仿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做法开办专门的杂技学校,保证杂技人才供应;或是采取团带学员的方式,或是让院团与当地艺术院校合作,由院校代为招生,提供训练场地、学员住宿场所等,当地杂技团提供师资用系统化方法教学,定向为当地培养演员;同时在杂技专业中招收有志于从事杂技剧编剧事业的学生,除了培养演员之外,也可以开办杂技剧编剧专业辅导班,招收、培养、选拔杂技剧专业编剧,建设服务于杂技剧创作演出的复合型人才梯队。

(六)要转变观念

要转变观念跟上时代,敢于迎接机遇和挑战。单纯靠输出人力资源换来的只是眼前利益,从长远来看高水平团体应该善于自我营销,努力打造明星团队,勇于占领市场制高点,突破某些旧有的人为的限制,让展现杂技之美的理念贯穿杂技剧的创作始终,改变杂技剧创作力和作品质量普遍偏低的现状;学会在创意和市场运作上逐步跟上并引领世界潮流,科学务实、健康良性地去发展中国的杂技剧。

参考文献:

[1]骆天.标新立异杂技剧[J].大舞台,2006,(04):54-55.

猜你喜欢
杂技团杂技技巧
武汉杂技团杂技剧《英雄之城》
中国杂技团杂技剧《呼叫4921》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看杂技
指正要有技巧
老鼠演杂技
借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