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孝鹏
抗战期间,八路军的供应一度非常困难,这给部队和实行半供给制半工资制的军工厂工人造成了極大的困难。1940年,八路军前方后勤部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杨立三出任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为保障大家的生活,杨立三经过调研,决定由以货币为单位计发工资改为以实物为单位计发。这样,不论物价如何涨,大家得到的实惠都不会变。他们选择了小米这个实物,各种费用都用小米的数量来表示。这时就需要有一个字来表示这种实物名称,于是,杨立三就创造出了“食”“衣”相加的“饻”字。至于读音,他取了“吸”的音。
一“饻”应包括多少实物呢?经计算和实验,最后统一为一“饻”包括中等小米2斤,中等小麦2斤,食油5钱,盐5钱,中等家用煤1斤半。用“饻”计发工资的办法是:发工资时,先按驻地各种实物每月15日中午时的市场价格计算出每“饻”的值,再算出每人应得的工资或津贴,然后折合成货币发给个人。
这种制度,一直实行到1950年物价稳定后才取消,并受到民主人士的称赞。
(华邺摘自《炎黄春秋》2017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