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飞飞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神经内科,安徽 芜湖 241001)
脑供血不足可分为急性脑供血不足和慢性脑供血不足。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头晕是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研究表明,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头晕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1]。为了进一步探讨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头晕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笔者对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诊的7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头晕患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对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诊的78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头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和参考组(39例)。观察组患者中有女性23例,男性16例;其中年龄最小的49岁,最大的73岁,平均年龄(62.85±7.39)岁。参考组患者中有女性24例,男性15例;其中年龄最小的50岁,最大的75岁,平均年龄(62.63±7.53)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存在可比性。
对参考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包括对其进行病情监测、用药指导和饮食指导等。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头晕患者因不了解自身的疾病和担心治疗的效果,常会出现烦躁、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耐心地向其讲解有关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知识(包括发病原因、治疗方法及治疗期间需要注意的事项等),以提高其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程度,消除其心中的疑虑。2)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自行按揉太阳穴和百合穴(10 min/次,3次/d),以提高其脑部的血氧含量,缓解其头痛的症状[2]。3)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定时进行有氧运动(包括慢跑、散步、打太极拳、上下楼梯等),以改善其全身的供血情况。循序渐进地让其增加运动的强度,防止其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意外。4)护理人员指导患者多食用蘑菇、黑芝麻、海带、大蒜等食物,少食用糖、盐及动物油。告知患者养成少食多餐、按时就餐的饮食习惯。5)护理人员指导患者泡澡(将水温控制在37℃~38℃之间),20 min/次,2次/d[3]。6)护理人员指导患者站立在地面上(双脚与肩同宽),告知其微微弯曲膝盖,然后自上而下地颤抖全身,以促进其血液循环,5 min/次,3次/d。7)在患者出院前,护理人员告知其出院后要按时按量服药,并嘱咐其定期来医院复查。
对比两组患者治护的效果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
显效:接受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头晕、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有效:接受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接受治疗和护理后,患者的头晕、头痛等症状未好转。
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统计软件SPSS22.0中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中治护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23例(占58.97%),为有效的患者有15例(占38.46%),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2.56%)。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为97.43%(38/39)。参考组患者中治护效果为显效的患者有12例(占30.77%),为有效的患者有17例(占43.59%),为无效的患者有10例(占25.64%)。参考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为74.36%(29/39)。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24例(占61.54%),为满意的患者有15例(占38.4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100.00%(39/39)。参考组患者中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为非常满意的患者有15例(占38.46%),为满意的患者有16例(占41.03%),为不满意的患者有8例(占20.51%)。参考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为79.49%(31/39)。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高于参考组患者(P<0.05)。详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
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头晕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相关的文献指出,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头晕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其头晕发作的次数,缩短其头晕的时间[4]。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97.43%)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100.00%)均高于参考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74.36%)和对护理的总满意率(79.49%)。
综上所述,对慢性脑供血不足所致头晕患者实施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良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