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林波,卜秀秀,李延超
台江县苗族反排木鼓舞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鲁林波1,卜秀秀1,李延超2
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贵州 都匀,558000;2.上海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0438。
采用实地考察和访谈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的项目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传承内容保护、习练人群与传承活动开展保护及保护规划与措施等五方面的保护状况展开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如何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全体民众的积极自发参与、健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法律法规、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和专业人才培养引进、拓宽开放的新媒体平台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推动台江苗族反木鼓舞朝着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反排木鼓舞;文化遗产;新媒体;保护
据《苗族古歌》记载,苗族反排木鼓舞是祭祀性舞蹈,源于祭鼓节,传说苗族祖先姜央为祭祀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蝴蝶妈妈”,在杀牛祭祖吃鼓藏时,敲响木鼓、跳木鼓舞来达到娱人娱神的目的[1]。反排木鼓舞不仅是台江苗族人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还是世界了解和认识台江苗族文化的重要窗口。在政府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和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台江苗族反木鼓舞迎来了又一次机遇期。2006年5月,台江反排木鼓舞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本文通过对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的项目保护、代表性传承人保护、传承内容保护、习练人群与传承活动及保护规划和措施等保护状况展开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旨在找到更好地传承与发展苗族反排木鼓舞的保护路径,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对策。
国家为积极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保护政策法规。同时也建立了国家、省、市(州)、县四级保护体系和代表性传承人体系。通过走访黔东南州“非遗”保护中心了解到,反排木鼓舞主要流传于黔东南州的台江、凯里、剑河、黄平、三蕙、雷山、天柱等县市的苗族人民聚集地,在主要流传区域中尤为集中的区域在台江县的台盘乡、南公乡、革一乡、司洞镇、方召乡等地,尤其以方召乡的反排、覃高、巫梭、巫脚交、巫脚南等村寨和南宫乡的大寨、交密、交下等村寨的木鼓舞为主。现如今台江县反排木鼓舞于2006年5月已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台江县反排村已申报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邻近的一些村寨也成功申报了省级或州级非遗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重要载体,活态传承的文化形态,传承人是作为其重要的承载者和传递者[3]。通过实地调查台江县反排木鼓舞传承人情况所知,包括1位国家级传承人,1位省级传承人,3位州级传承人,6位县级传承人。而传承谱系较为明晰的当属“万”姓与“唐”姓两支,其中一支“万”姓传承人谱系为:第1代杨我衣→第2代杨岁→第3代杨波高→第4代张荣鲁→第5代万政文(国家级,70岁)→第6代唐汪报(女,省级);另一支“唐”姓传承人谱系为:第1代剑河久仰“公五”→第2代展沼“公九”→第3代南宫交下村“公你”→第4代唐思成父亲→第5代唐思成(州级)。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代表性传承人为其做出过贡献。如田文科(州级),杨志学(州级),唐林(县级)、唐龙(县级)、唐宁(县级),唐阿翁(女,县级),唐翁翁(县级),张文清(县级)等。由此可见,苗族反排木鼓舞已建立起国家、省、州、县四级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体系。
木鼓,苗语称之为“略斗”。木鼓的形状呈圆柱形,细而长,包括祖宗鼓和子孙鼓两类。木鼓舞苗语称之为“祝略斗”,木鼓舞在木鼓敲击声的伴奏下,采用单击、合击、交错敲击等手法,随着错落有致,节奏明快的鼓点而起舞,鼓点与舞蹈动作有机地结合。由于所敲部位同形成不同音色,鼓点器具由木鼓、鼓架、鼓棒组成。鼓的大小决定鼓的声音,木鼓大小略有不同。其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动作形象、演绎的顺序采用递进式。反排木鼓舞的内容分为5个自然章节,每个章节对应不同的鼓点,不同的跳法,也包含不同的寓意(详见表1)。
表1 台江苗族反排木鼓舞的传承内容、舞蹈名称、寓意、跳法、鼓点章节及敲击手法统计一览表
通过对苗族反排木鼓舞传承活动、习练人群、参与动机及活动开展情况调查所知,大多数习练人群主要集中在10-30岁之间,约占75%,而31-50岁之间的习练人群比例占20%,51岁以上的习练人群约占5%。然而在参与该活动的习练人群中女性的积极性明显高于男性。同时,对反排木鼓舞活动参与动机(塑造身材、放松身心、休闲娱乐、强身健体、消磨时间及其它)调查所得,其中放松身心、休闲娱乐、强身健体分别排在选项的前3位。
台江县有97%的人是苗族人,在苗族的重要节日或重要集会场合,他们都会进行大型群众性的反排木鼓舞表演和比赛活动。如:牯藏节(其中,大牯13年1次的,小牯每年1次)、农历五月五、农历六月六、农历十月十过苗年以及春节等。1989年9月,成立由万政文、唐汪报等为主要参与人员的艺术表演团在国内进行巡演,并被邀请到美国进行20场的展演。尽管当地有关政府部门非常重视项目的保护与传承,然而近年来随着传承人的逐渐老去,习练人群的锐减,也使反排木鼓舞的保护出现了濒危的局面。
在黔东南州文化局考察和访谈相关人员得知,对反排木鼓舞的普查工作主要由台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担,自2006年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出台相关保护条例,如:《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同时黔东南州制定了2007-2012年苗族反排木鼓舞五年保护计划,现已基本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2013-2017年)也基本完成。为了长久有效保护苗族反排木鼓舞,各部门已经采取如下6个方面保护措施:(1)州人大出台《保护条例》,县人大也将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2)按省、州、县、乡四级划出保护带、特色村研究基地,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3)建立非遗项目传承人档案,提供基本生活费补贴,帮助其挖掘与整理祖传口碑资料,办班授课,纳入当地中小学乡土课程进行普及教育。(4)建立反排木鼓舞数据库,不断充实普查信息资料,分批出版《台江县文化遗产丛书》若干卷,并在网上发布,实现资源共享。(5)坚持全县乡镇轮流举办反排木鼓舞观摩展示活动制度,规定每5年举办一次大型反排木鼓舞比赛活动,让全县人民参与。(6)全县每年投入必要的保护经费,单独划拨一定的反排木鼓舞保护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同时向国家、省、州争取民保资金,维护正常运转。可见,台江县政府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制定出相关的保护规划,亟待抓紧落实相关措施。
任何非遗项目真正做到有效保护,都建立在不断增强全民族文化保护自觉和提高全社会的高度关注的前提之下。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对反排木鼓舞保护意识。苗族非遗项目不仅是苗族人民文化发展史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实现文化认同、维系民族存在、增进民族情感以及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高对反排木鼓舞相关知识的引导与普及,提高自身的影响力。因此,在接下来反排木鼓舞的保护工作中,大力宣传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充分发挥苗族群众的力量,利用苗族重要的节日习俗(如牯藏节),营造出全民族参与的氛围,增强苗族人民对本民族的认知感和认同感,实现对苗族非遗项目保护的文化自觉。
非遗项目保护工作要做到有法可循、有据可依,遵循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据相关规章制度条例来推动非遗项目保护的开展,使其科学合理、合法合规,健全和完善非遗保护工作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条例制度非常重要[4]。近年来,随着国家和贵州省相关政府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文件和条例,具体详见表2,并将一些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中,并对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和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制定相关法规政策文件和条例是苗族反排木鼓舞进行有效保护的根本保证。政策法规、条例是否落实到位,将直接关系到非遗项目保护的好坏。因此,健全和完善法律保障体系,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到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标准范围,促使政府主管部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真正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领头羊”。
表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公约、法律法规文件及条例统计一览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明确规定,对各地区非遗的保护经费以立法的形式给予保证[5]。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中指出,全国所有省份均已设立了非遗保护专项资金,主要针对非遗保护工作开展、传承人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经费资助[6]。随着国家对非遗项目保护资金投入的加大,但仅仅依靠国家资金投入的现象普遍存在。反排木鼓舞活动开展的资金来源主要以国家和各级政府投入为主,来源渠道过于单一,不利于该项目长久有效的保护和发展。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在增加经费投入的同时,与电视台、影视公司、文化传媒公司、高校及研究所等单位展开合作共赢。同时未建立起反排木鼓舞传承人才培养体系,缺少数字化、大数据等新时代核心专业人才的引进,严重制约着非遗项目保护的成效。因此,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引导专业人员编写教材,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当中,并注重数字化核心专业人才的引进。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社交网络媒体作为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展示平台,如何实现其对非遗的有效传播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7]。黔东南州文化主管部门对反排木鼓舞项目的保护比较重视,对于牯藏节和苗族传统节日的展演活动均录制有影像资料。但对反排木鼓舞的宣传力度及新媒体平台建设仍有待加强。常见的新媒体平台包括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因其有获取信息独有的便捷性、即时性、互动性及公众参与性,而传播形式又多样化,因而深受大众的欢迎。随着智能手机等各种移动平台的普及和4G网络等的应用,利用新媒体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实现非遗的推广和宣传[8]。所以充分利用好新媒体,挖掘其潜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反排木鼓舞新媒体传播体系,与传统媒体形成有效互补。因此,加大反排木鼓舞保护机构在新媒体平台上建设,扩大在黔东南州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节庆活动宣传力度,合理地利用新媒体优势,已成为提高该项目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反排木鼓舞是苗族宗教祭祀、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的文化积淀,更是注入了民族精神和民族记忆,记录着民族的历史印痕,关乎着民族的未来发展。在国际和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推动之下,黔东南州在非遗项目保护过程中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在未来发展方面仍任重而道远。随着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逐渐老去,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年青人对时尚文化的追求,使他们渐渐失去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受外出打工潮的影响,直接导致传承链的断裂。只有通过树立正确的保护理念,使全体民众的积极自发参与、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加大保护经费投入、加强项目传承队伍培养及文化科技复合人才引进、合理地利用新媒体平台,才能推动苗族反排木鼓舞运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搜搜百科.反排木鼓舞[EB/OL]. http://baike.sogou.com/v10595652.htm.
[2]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第一批[EB/OL]. [2006-05-20]. http://www.ihchina.cn/5/5_1.html.
[3] 胡 敏.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管理[J].文艺生活,2010(10):140~141.
[4] 白晋湘,万 义,龙佩林.探寻传统体育文化之根,传承现代体育文明之魂——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北京体育大学,2017,40(01):119~12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J].司法业务文选,2011(09):30~37.
[6] 文化部网站·各地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情况评估报告[EB/OL].[2017-02-10]. http://www.mcprc.gov.cn/whzx/ggtz/201702/t20170210_490717.html.
[7] 张武桥,黄永林.移动互联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15(05):145~151.
[8] 孙传明,程 强,谈国新.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现状及对策分析[J]. 广西民族研究,2017(03):124~131.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 of the Protection of Miao Nationality in Taijiang County
LU Linbo1, BU Xiuxiu1, LI Yanchao2
1.Faculty of Sports Qiannan Nation Normal University, Douyun Guizhou, 558000, China; 2.Dept.of Econmic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Univ.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 China.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interview, through the project of says ha tae-keung miao Fanpai Wood Drum representative heritage protection, protection, inheritance content protection, practicing population and inheritance activities to carry out the protection and the protection plan and measures in five aspects, such as the protection status of research, analyzes its existing problems. All the people from how to set up the correct protection concepts, positive initiative participation, and improve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protec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increase the capital investmen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broaden the opening of the new media platform five aspects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promoting says ha tae-keung miao Fanpai Wood Drum toward the direction of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anpai Wood Drum; Cultural heritage; Evolution process; The new media; Protect
1007―6891(2018)03―0092―03
10.13932/j.cnki.sctykx.2018.03.25
G80-051
A
2017-12-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BTY114);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项目(2016ZC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