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河张家山站1933年最大洪水过程分析

2018-06-13 09:55王晓斌
陕西水利 2018年3期
关键词:水磨泾河水文站

王晓斌

1933年黄河流域发生大洪水,作为黄河十大水系之一的泾河也发生了建站以来最大洪水。由于当时测验手段和观测时段的局限性,至今对该次洪水的计算是依据张家山水文站1933年月报表进行最大值和总径流量的计算,其洪水过程不得而知。笔者搜集资料时,在泾阳县档案馆发现了当年洪水后泾惠渠张家山监工向引泾工程处副总工程师刘钟瑞的汇报《呈报八月七、八、十三日泾河暴涨经过及渠洞被冲淤情形由呈》[1],同时采用在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文档案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对1933年洪水过程及测验情况整理分析。

1 现有洪水资料

张家山水文站1932年1月起在泾河张家山(一)断面观测,民国期间该断面称为水磨桥断面,1952年6月下迁2700 m为张家山(二)断面测验至今。对于1933年8月泾河张家山站发生的年最大洪水,其原始资料只有当年的月报表即《民国二十二年水磨桥站月报表》[2],再就是195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刊印的《黄河流域水文资料》[3],该资料对张家山假定基面减去0.60 m换算成大沽基面,其年水位过程线见图1。这些资料中只记录有日平均水位和月最高水位,并无详细过程记载,具体见表1。

图1 泾河张家山站1933年水位过程线(来自《黄河流域水文资料》)

表1 泾河张家山站1933年8月7-10日日平均水位黄委会整编前后对照表

另外,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院史辅成、易元俊、高治定根据收集的洪水资料著有《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4],其中对泾河张家山的本次洪水描述道:“本场洪水在泾、渭河及黄河干流河口镇至龙门区间都是两次洪峰过程。第一个过程泾河张家山8月7日2时起涨,8日14时出现9200 m3/s之洪峰,…。第二个过程泾河张家山10日17时洪峰流量为7700 m3/s,…。这次洪水,陕县、状头有实测流量资料,泾河张家山、渭河咸阳站当时有水位记录,但最高水位时水尺冲失,其最高洪水位是洪水后插补而得,从各方面分析,数据是可靠的,其流量系用历年水位流量关系推求的。”根据描述这次洪水过程见图2。

图2 根据《1933年8月黄河中游洪水》一文所绘泾河洪水过程线

2 收集到的洪水资料

在泾阳县档案馆全宗号5“张家山水文站”中,发现了当年洪水后渠首工作人员向引泾工程处副总工程师刘钟瑞的汇报:《呈报八月七、八、十三日泾河暴涨经过及渠洞被冲淤情形由呈,该报告对这次洪水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并对渠首遭受的损失进行了统计。

另外从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文档案馆查找到1934年张家山水文站正式成立后,站长薛滟对这次洪水过程进行整理,成果见表2。根据该表说明可见,当时泾河水位观测为每天三次,即6时、12时、18时,因此测验过程不很完整。为此,在张家山水文站正式成立后,水文观测进行了加强,改为每小时固定观测一次,涨洪时适时增加测次,这样以后对洪水过程能较为完整的记录。

表2 泾河张家山站1933年最高洪水记载表

3 1933年泾河张家山洪水过程

根据《呈报八月七、八、十三日泾河暴涨经过及渠洞被冲淤情形由呈》记载,泾河在1933年8月7、8、10三日出现三次水峰过程,根据当时调查村民认为这是三十年来最大洪水,该档案记载为:

“7日凌晨2时许,泾河突涨,4时涨过南洞口,洪水漫过水磨桥石堤进入渠道,其后渠水从高家沟洞口溢出流入泾河。12时水磨桥站水位达到最高449.10 m,最大含沙量为48.8%,14时河水逐渐下落,但河水仍高于渠堤,22时,河水下落逐渐加快,到24时河面低于渠堤。

8日8时,水磨桥水位降至446.00 m,8点30分复猛涨,河中水面又高于河堤,到12时,河水仍继增涨,洪水高过北洞口闸门台1 m多,洪峰水位452.58 m,到18时仍保持最高洪水位,到深夜才明显降落。

9日,洪水持续下落。

10日16时30分,水磨桥站水位降至441.04米尺,后又大涨,17时30分猛涨到451.38 m,重新漫入渠道,22时30分,水位开始下降。23时洪水低于渠堤,再未进入渠道。此次洪水较7日最大洪水位高2.2 m,较8日最大洪水位低1.2 m。”

根据以上描述,对这次洪水过程进行整理,绘制水位过程线见图3。

图3 根据档案描述整理的泾河张家山站1933年最大洪水过程线图

该档案记载对这次洪水的水毁情况描述为:“7日洪水时将筛珠洞小木桥冲走,老龙王庙至闸门台间一段山路完全冲毁,路旁放置的木板、檩椽被全部冲走,引水洞一半为淤泥,渠道内淤泥有1.2 m厚。大量石块及柴草树木堵塞水磨桥南侧的高家洞内,北洞口闸门被砂砾淤积,使致闸门无法开启。南洞口至水磨桥间石堤多处被洪水冲。8日洪水上涨时将闸门台上的席棚、器物及两旁的木桥冲去;将羊圈房及内部物品全部冲走。被冲毁渠堤更加增大。其后洪水低于8日,造成渠道淤积更加严重。”

这次洪水过程由引泾工程处对所设立的水磨桥站(即张家山(一)断面)进行了观测,由于起初的水文观测主要为泾惠渠修建服务,因此观测较为简略。

4 洪水过程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标准《水位观测标准》(GB/T50135-2010)5.1.3条规定:水位的观测段次应根据河流特性及水位涨落变化情况合理分布,以测到完整的水位变化过程,满足日平均水位计算、各项特征值统计、水位资料整编和水情拍报的要求为原则。在峰顶、峰谷及水位变化过程转折处应布有测次;水位涨落急剧时,应加密测次。

收集1932~2017年张家山站洪水要素资料发现,泾河张家山站洪水特性为:洪水猛烈,逢高量大,涨洪时漂浮物多,含沙量大。水位流量关系多呈绳套曲线。洪水涨落急剧,一般涨峰历时3~5小时,落水2~3天或稍长。

根据档案记载和文字描述,结合泾河张家山段洪水特性,对其水位过程进行分析修定并点绘过程线,见图4。根据修定后过程线图可见:本次泾河张家山(一)站洪水从1933年8月7日2:15分水位437.90 m起涨;当日12:00形成第一个洪峰,水位449.10 m,此后8日6时降至446.00 m,12时又形成第二个洪峰452.58 m,也就是截止目前泾河出现的最大洪水记载;10日16:30落至441.04 m,当日18:00又出现第三个洪峰451.38 m,此后逐渐下落,到11日18:00落至441.97 m。

图4 泾河张家山站1933年最大洪水过程线修定前、后对比图

1955年5月为了解黄河最大洪水来源,供黄河规划参考,陕西省水利局主持,黄河水利委员会、北京水利设计院派员参加,由张金昌组成十人调查组,对泾河水系洪水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并整理了《泾洛渭河洪水调查报告》,重新对1933年8月8日张家山(一)断面洪峰流量进行分析计算,计算得最大流量为9330 m3/s。1973年陕西省水文总站对调查资料进行了审查,1984年12月由陕西省水利厅刊印入《陕西省洪水调查资料》[5],修订本次洪峰流量为9200 m3/s,按实测资料对待。

5 结论

1933年8月8日泾河张家山站洪峰流量资料按实测对待,但是其洪水过程并不详细,通过对现有刊印资料及档案馆馆藏资料分析,对该次洪水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修定整理,使这次泾河张家山站设站以来最大洪水的水位观测情况有了较为详实的呈现,对分析泾河洪水起到参考作用。

[1]泾阳县档案馆.全宗号5[M].张家山水文站.形成于1925年~1949年.

[2]张家山水文站.民国二十二年水磨桥站月报表[M].1933年.

[3]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水文资料[M].1956.5.

[4]史辅成、易元俊等.黄河历史洪水调查、考证和研究[M].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12.

[5]陕西省水利厅.陕西省洪水调查资料[M].1984.12.

猜你喜欢
水磨泾河水文站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金沙江坝下水文站中泓浮标系数稳定性分析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豫西北沁河流域水磨文书的整理与研究
西双版纳州水文站网合理布设及测验方法探析
幸福的泾河水
水磨钻施工工艺在路基抗滑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水文站缺测资料插补展延实例分析
泾河油田裂缝型致密油藏地质特征及开发对策
幸福的泾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