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中国航空科技发展反思录

2018-06-12 01:30闻雨
航空知识 2018年6期
关键词:全球化航空科技

闻雨

中美贸易战、中兴事件、芯片危机、鸿茅药酒……这个春天有点烦。种种迹象表明,世界正面临着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似乎又到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时刻。“山雨欲来风满楼”。此时此刻,回头看看来路,做几次深呼吸,想想前面的路该怎么走,实在很有必要,中国航空科技发展也不例外。

从蹉跎到辉煌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沿着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取得了震惊世界的成就。但是细究起来,航空科技的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步伐并不完全合拍,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中国航空科技基本上处在一个徘徊的局面,后20年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上世纪80年代初,由于国家战略调整,军品订货锐减,许多航空型号被砍掉(史称“型号大下马”),整个航空工业一下子跌入到谷底,惨到什么程度?许多单位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为了生存,飞机设计师去倒卖袜子,飞机设计所搞什么“垃圾砖”,总装厂用昂贵的冲压机生产“大马勺”,航空工程师去帮着农民割麦子(一天挣五块钱以给孩子交学费)……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了1990年代末期。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这种局面确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但不可否认的有两点:一是,这近20年的蹉跎岁月使中国航空工业元气大伤;二是,如果考虑再缜密一点、措施再周密一些,战略调整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小很多。

进入1990年代后,连续发生了海湾战争、台海危机、“炸馆事件”等大事件,迫使国家重新审视包括航空工业在内的军事工业发展战略,特别是发生1999年5月的那次“炸馆事件”,一下子点燃了全国人民强国、强军的激情,并且凝聚成强大的国家意志。从此,中国航空科技发展进入到一个突飞猛进的新时期。

在最迈十几年时间,航空人以航空报国为己任,放飞思想,创新拼搏,攻坚克难,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以改革发展的实践绘出了一幅激荡人心、催人奋进的壮丽画卷。

在军用领域,先是歼10实现了从第二代向第三代的跨越,紧接着歼20完成了从第三代到第四代的嬗变;运20让我军战略机动能力提升了一个档次;歼15成为维护海洋权益的“杀手锏”;“霹雳火”和“黑旋风”极大提升了中国陆军的超越突击能力:空警2000、空警500、轰油6、高新6号等特种飞机使我军拥有了一批克敌制胜的高技术装备;高性能无人机异军突起,我国一举成为无人机强国……

在民用领域,新舟60、新舟600持续改进,市场表现可圈可点;ARJ-21支线客机顺利投入航线运营;C919大型民航客机成功首飞;“蛟龙600”一飞冲天;AC313直升机突破8000米升限……

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中国航空科技完成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再到“并驾齐驱”的三级跳,实现了从“捉襟见肘”到“得心应手”的历史性跨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总计有上百个航空型号实现了首飞、鉴定和设计定型。这些都是中国航空人用辛劳与智慧书写的一段段传奇,也是属于全体中国人的辉煌!

跨越的動因是什么?

中国航空科技所取得的成就非常了不起,震惊了国人,也震惊了世界。

那么,这伟大成就背后的动因主要有哪些呢?显然,很多也很复杂,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有国内的也有国际的。归结起来,主要有以几种:

大国崛起、民族复兴的恢弘历史背景;日益雄厚的综合国力;日益完善且强大的科技工业基础;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持续旺盛的航空需求;中国航空人航空报国的情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正确的战略决策和技术路线,等等。除了上述因素外,信息化、全球化、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航空科技的发展也是不容忽视的。

毫无疑问,“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中国航空科技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得益于航空人的不懈努力。鉴于本文是探讨即将到来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的问题,故而重点分析一下信息化、全球化以及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航空科技发展的影响。

先说信息化。自上世纪80年代,发生了包括微电子、计算机、互联网、光纤数字通信、卫星通信、虚拟现实等技术在内的信息革命,从而推动着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取代了农业技术和工业技术开始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同时也有了“信息化”的概念,所谓信息化就是信息产生价值的过程,它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生成模式。中国航空科技的跨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化进步:看得准、决心大、下手狠、措施得当,通过大力推进信息化,让我们的许多技术实现了“弯道超车”。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航空人,他们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并未意识到其重要作用,措施也不得力,因而丧失了许多发展机遇。

再说全球化。所谓全球化,指的是全球联系不断增强,全球意识崛起,尤其是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现象和过程。应该说,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收了大量全球化的“红利”,中国航空科技也不例外。如果没有全球化,中国航空科技发展不了这么快。全球化对中国航空科技发展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在直接影响方面,由于全球化使得中国航空工业通过“转包生产”这块敲门砖,快速融入到了世界航空产业链当中,成为世界航空产业链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间接影响方面,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迅疾成为“世界工厂”,工业体系愈加完整,工业能力迅速提升,航空科技从中受益良多。

纵观航空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对航空事业往往会产生巨大影响,中国航空科技发展也不例外,两件事情的影响尤其巨大:一个是1999年的“炸馆事件”,再一个是上世纪90年代的“苏联解体”。“炸馆事件”让我们收获了强国的意志和奋进的激情,“苏联解体”让我们拿到了许多曾经可望不可及的技术,没办法,“自助者,天助之”。

启示与建议

民族复兴,需要一双翱翔的翅膀。

回眸我们过去取得的辉煌成就,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有几点启示与建议呈给大家:

以更加坚定的决心,矢志不渝的发展航空科技。航空科技是一种既能产生生产力又能产生战斗力的所在,它是国防力量建设的基石之一,是民用航空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最需要创新、也最能带动创新的领域之一,同时也是强国博弈的工具。实现民族复兴,必须大力发展航空科技,愿中国再也不要出现航空科技的“蹉跎岁月”。

认清差距,尽快补齐短板。我们取得了引以为傲的成就,但也必须看到我国航空科技与美国、欧盟、俄罗斯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高性能发动机、大型民航客机和自主创新能力等三个方面。对待航空科技,“瑕不掩瑜”是万万要不得的,应该牢记“木桶效应”——短板的高度决定了木桶的容量。尽快补齐短板,方能让中国航空真正走在世界的前列。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坚定信心,理性思考,沉着应对,创造有利的发展氛围,抓住机遇,用好、用足“时代红利”。切忌思维“愤青化”、行为“盲动化”。

完善航空科技创新机制,当前应着重完善三个机制:预先研究机制、协同创新机制和成果转化机制。

借力项目拉动。所谓项目拉动,就是通过实施具有重大战略需求的项目,以项目抓落实,以落实促发展,以发展带项目,进而对整个行业、整个领域产生巨大的拉动效应。

多措并举,像保护眼睛一样呵护好航空科技人才队伍。在航空工业跌入低谷的时候,许多有才华的航空人不得不选择离开,损失十分巨大。要切实让航空科技人才在工作环境,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上自信起来,让他们真正能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武瑾媛

猜你喜欢
全球化航空科技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