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mon
“如果我没有被欺压过,我不会如此害怕强势的人;如果当年没有被孤立,我不会如此害怕孤独的处境。”校园霸凌发生在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身上时,造成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严重到就像柴静在书里写到的“被讲坏话都可能会自杀”。我们无法估量,被校园霸凌压迫下的孩子心理会发展到怎样压抑扭曲的地步,我们也无法想象施暴的孩子在被社会、法律、学校的惩罚下,人生会发生怎样的转折。校园霸凌造成的双输结果,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如何才能有效得避免、遏止校园霸凌呢?答案是需要孩子、家长、老师、学校、以及社会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的共同努力。愿孩子的世界少一点霸凌,多一点关爱;愿保护孩子的羽翼能够再宽那么一点点。
校园霸凌事件的频发引起很多思考,究竟什么是造成霸凌的根源?校园中的霸凌者与受害者通常是走极端路线的不成熟孩子,前者是家庭中备受溺爱的“小霸王”,后者是家庭中不受关爱的被忽视者。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家长对孩子绝对的顺从,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造成的后果是忽视了教导孩子要尊重他人,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考虑他人的想法。有些爷爷奶奶对孙辈过分宠溺,在父母教育孩子时不停地挡枪打岔,让孩子成长为为所欲为的小霸王,造成“自己的任何要求都可以被满足”的错觉,如不能获得满足,则诉诸于哭喊打闹等胡搅蛮缠的行为。这样,初级阶段的暴力在学校中就会演化升级为校园霸凌。
另外还有一种极端,就是破碎家庭或留守家庭中的被忽视的孩子。离异家庭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而留守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父母的关爱。在这样缺乏家庭关爱与教育的孩子心里,对于爱是没有太多的概念的。他们或者选择成为霸凌者来伪装自己缺乏关爱,又或者通过欺凌他人来宣泄因缺乏关爱而产生的不安感。这些孩子即便没有参与霸凌,也较容易卷入霸凌事件中。
教育专家韩似萍说,我们要引导孩子明白什么是好的行为。一旦孩子做错了,一定要通过惩戒的方式让他们不敢再做同样的事。同时孩子需要关爱与鼓励,做的好的要及时赞扬。因此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否避免卷入校园霸凌事件的决定因素。内心强大又有爱心的孩子可以有效地避免校园霸凌事件,每一个家庭要给孩子适度的关爱与教育,既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的爱、知道家庭温暖是后盾,也要爱得有节制、不能溺爱;既要教育孩子照顾自己,又要引导孩子尊重他人。
一些骇人听闻的校园霸凌事件的背后,可以看到有学校与教师疏于管理的失责,甚至有些是教师对学生的霸凌。一些老师面对霸凌事件,认为这只是孩子之间的玩笑,淡化了霸凌的伤害。这种潜在的纵容态度,让校园霸凌的危害性被掩盖起来,也让很多霸凌行为相互效仿、肆无忌惮起来。
校园是霸凌事件频出的地方。学校应针对霸凌事件制定相关的校规校纪,并组织专门的监管小组来执行,对霸凌行为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采取不同方式的教育。对低年级的学生可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自我保护教育;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相互关爱的氛围;对高年级的学生要采用规则管理和心理引导两种方式相结合。
教师还应该是霸凌事件的直接干预者,不管是预防教育还是事后管理,教师都是避免校园霸凌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尽量以最平等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避免出现忽视某个学生而成为隐性的“霸凌者”。面对暴力事件要及时制止,面对孤立事件要及时缓解班级氛围。
孩子的自律也是有效避免校园霸凌的重要方式,父母、学校、社会都没有办法随时随地为孩子保驾护航,因此让孩子学會自我保护和自我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增强自我意识,例如,“我是强大的,别人欺负我时我不能只是害怕,要选择适合的方式缓解或者正确反击。”又比如,提前发现强势者霸凌的苗头,避免霸凌深度发生。另外还要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律和自我约束,比如把控情绪,明白欺压别人是不好的行为,树立正确的三观。
孩子内心的世界不容小视,无论是多小的孩子,内心本身都有一套自我的生存“原则”,这种原则一般受到环境与成长的影响。因此,平时需要对孩子进行自我保护与自我约束的引导,这样当孩子遇到问题,就会选择正确的方式进行自我把控。
今年5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妇联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贯彻落实〈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协调机制,联合开展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工作。《方案》分别从学生教育、学校管理、家长培训、隐患与问题排查等4个角度切入,积极有效预防学生欺凌。这将有助于整个教育管理与评价过程形成良性的教育生态。专业机构在校园安全方面不仅要进行调查,还要进行事前评估,及时查找可能发生欺凌事件的苗头迹象,防控风险。有助于对学生欺凌事件的科学化、合理化处理,有利于切实有效地遏制学生欺凌势头的发展,将建立健全防治学生欺凌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多部门有效沟通、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汇集学校、家长和社会各方的力量,形成了时间上连续、空间上衔接、作用发挥上互补等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