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刚刚关闭了窦靖童又酷又帅的机场照片后,又顺手打开了木村光希为时尚杂志《ELLE JAPAN》7月刊拍摄的封面照片。照片和花絮视频中的她留着一头短发,被粉丝用加持了口吻说就是“拥有一份特有的元气少女感”。透过五官,你不能发现她基本就是一个女版的木村拓哉。没错,作为木村拓哉和工藤静香这对当年娱乐圈第一明星夫妇的千金,尽管此前对女儿保护得非常严密,但木村光希还是以明星的身份正式出道了。
一组封面照片,算是把当年的木村拓哉或者工藤静香的老粉丝全都激了出来。甚至即便不是他俩粉丝的很多当年日系文化追随者,也在这个时候把自己当年喜欢的偶像纷纷列了一遍,然后这些青春偶像的帅照自然就又占领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一阵子。怀念青春,大意就是我们自己老了,然后下一代纷纷出炉,成为新的偶像,成为新的时尚标签,那就更能说明我们已经成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中的那个后浪。
后浪也没什么不好的,谁还没有过年轻,当年自己也是这样把上一代人推到在沙滩上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幸有老的那一天,对吧?
包括如今风起潮涌的偶像练习生、101女团,当你看到那么多的疯狂粉丝为他们卖命拉票时,甚至可能会怀疑自己所处的时空。你不认识蔡徐坤范丞丞,你对王菊不感冒,这没什么,也不能说明你就老了,除非你非得像周鸿祎那样去质问网友自己到底哪里老了、不够年轻时髦了,才有可能被打上“尴尬”的标签。本来就是每個世代都有每个世代自己的喜好和追求,这才是正常的,如果你的儿子跟你喜欢的一样,比如他还在听王菲窦唯的歌,这才会让你感到焦虑吧。
说到焦虑,其实眼下的这股轰轰烈烈的星二代层出不穷,以及明晃晃器宇轩昂的新偶像快速迭代,倒是能够反映一点我们身处的娱乐需求正是处于非常焦虑的状态。大家当然不满足永远都是梁朝伟、巩俐这些明星偶像,当你看到如今的大IP电影,主角还是那些十几二十年前的男女主角,一定也会首先感到一种气馁,怎么还没变?
有时候“变”本身就是我们对于文化环境的一种强烈诉求。只有不断变化,才能让我们更加眼明心亮,沿袭传统、复制前人成功,这些固然是一种途径,但真正有创造力的文化艺术,一定都是要让当代人张大嘴巴的那些。所以,你对新鲜面孔的蔡徐坤、对与前人决然不同的王菊才会投上一股炙热的注意力,他们才是新鲜的。
当木村光希披着残酷而绚丽的星二代外衣,出现在时尚杂志的封面上时,她也一定是做好了给人品评的心理准备。换个角度来说,你大概也会对木村拓哉感到一点惊讶,比如他除了很会当明星以外,竟然还很会培养小孩。毕竟这么一个出众的女儿眼看着已经出道,其自身光芒也已经足够耀眼。木村光希有着她父亲一样的骄傲,这一点跟还在参加综艺节目的焦恩俊女儿焦曼婷不大一样,尽管“老父亲”焦恩俊也在一旁不断用自己的焦虑来为女儿争取话题和人气,但上一代的局限自然也会沿袭到这一代,超常发挥或者完全颠覆上一代的正负影响,也是一件很难的事。
我自己倒不是非常看好木村光希的星途,但是想到一个偷懒的做法,就是木村光希在出道后完全可以重新复制一遍自己的父母,比如翻唱那些金曲,或者翻拍他们的经典旧作,这既是个噱头,也是一个新的创造。毕竟木村光希与自己的父亲实在是太像了,而她父亲的高度,确实又是很难抵达的,就用一个致敬和偷懒的方式,去接近和再造,这个也挺好的。
现实就是我们看到的星二代,几乎没有一个愿意重复自己上一辈的。你看窦靖童的叛逆中的小可爱,是不是比王菲当年怼记者要自然多了,她当然也会喜欢甚至崇拜自己的父母,但很多时候,这一代人的精神领域,已经完全无法用上一代人的世界去解释了,虽然说人类在几千年的所谓进化和文明演进中,真正称得上变化的东西并不多,但放在每一个独特的个体身上,他们身上的元素和特点自然无法完全雷同。
当我们把热情投注在木村光希、窦靖童、蔡徐坤、王菊这些星二代和新偶像身上的时候,我们也是在放纵自己的焦虑,那些对于不变的焦虑,以及对于老旧和陈腐的不安,时时都在捆绑我们。真的只有所谓的“新”才能拯救我们眼下的焦虑口马?也许是的,但所谓的“新”更多时候只是披上了一层新鲜的外衣,其内在的一切都没啥突破性的改变,很可能那些内在的东西还不及当年的辉煌和震撼。这一点可与人类同样在突飞猛进的科技完全不同,毕竟芯片这玩意儿在每个十八个月就翻一倍的“摩尔定律”下,是大家都能看得见的。
换言之,在明星迭代、新鲜人设偶像不断层出不穷的这件事上,我们其实并不需要一个诸如“摩尔定律”这样的世界,我们有时候只是想象征性地保持一点所谓的新鲜感,以至于让自己显得不至于那么乏味和焦虑。用一种看上去的“新”来占领我们的物理世界,这个是人类的刚性需求,追星和用娱乐文化填满自己的业余生活如此,居家过日子装修房子购买应季服装包包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