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视角、沉重主题和通俗演绎—漫评印度电影

2018-06-12 08:22:18钟冀昱
上海艺术评论 2018年2期
关键词:拉吉丈夫印度

钟冀昱

近年来引进的印度电影大都取得了骄人的巨量票房和豆瓣的高评分,口碑更是持续发酵,引发国内观众的强烈观影热情与众多议论话题。影片的走红,除了故事的通俗有趣、人物的鲜活生动、风格和艺术手法的幽默轻松,更在于影片从平民视角揭示社会矛盾、触及社会痛点、针砭社会时弊、激发社会共鸣,将严肃沉重的主题作了通俗娱乐的演绎。以至影迷在欣赏、点赞之余,惊呼:“又一次被印度电影扎心了!”“印度电影又跑赢了我们?”“我们为什么拍不出这样的电影?”话虽然有些偏激,却让人产生种种思索。

还是从几部印度影片说起吧。

在学校教育领域的阶层固化,是社会贫富悬殊的后果之一,它引发平民、普通百姓的郁结和挣扎。我们的电影没有触及,而印度电影来了。

今年4月上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揭示这一社会矛盾的尖锐性与中国当下社会某种契合度,让观众面对银幕,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这是一出中产家庭子女择校“变形记”。影片揭开了印度社会教育资源分配极度不平等的痈疽。草根“暴发户”、服装店老板拉吉和太太米塔,为让女儿皮娅进入顶尖私立名校,接受更好的教育,他们买富人区学区房,试图贿赂校长、竭力假扮名流,托人情找关系,还是难以“入流”、如愿。终于,他们发现了“救命稻草”,企图骗得名校按政府政策留给贫民25%的名额,于是搬进贫民区冒充贫民,应对上门“审查”……一对中产夫妇,“三界”游走,短短几个月,闹出了种种笑话,也尝尽了尴尬与苦涩。而观众从中看到的,是贵族、富豪阶层的冷漠、傲慢与虚伪,和底层贫民的朴实、善良和精神上的富有。

影片着墨不多、并非主要角色、却令人震惊的一个人物,倒是贵族学校胖胖的女校长。她出身贫寒,自是一番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地位。她举止稳重,貌似处事公道、清廉拒贿,开始给观众的感觉完全是个正面人物。其实,固化多年的阶层地位,她骨子里早已经变了,成了个“两面人”。所以当假装贫民的真相被人发现,感到无地自容的拉吉前来“自首”,她断然拒绝!因为她自知,侵占贫民子弟名额的,绝不只有拉吉女儿一人。而学生表演结束,拉吉要上台自白,她竟下令保安去抓拉吉,要把他赶出去。拉吉止住了保安,在台上对畸形教育制度、贵族学校虚伪面纱,作了振聋发聩的痛心揭露。此时,影片中除了拉吉妻子之外,开始没有人站起来为他鼓掌,第一排一位男士还悄悄按住了身边女士因感动想要鼓掌的手。这就透露出了女校长害怕被揭露的社会真相:在她的隐蔽内心,穷人家的孩子即使中签进了她的学校,也肯定付不起昂贵的校内开销,何不将名额用于暗中交易。可见,政府偏向、照顾贫民子弟的政策,在金钱诱惑的魔力下,甚至会被消弭于无形。

诚然,真实社会的阶层固化,决非主人翁拉吉的一番理性高呼所能改变。社会越是贫富两极分化,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不平等,还会愈加恶性循环。“起跑线”事实上的迥然不同,所谓“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只能是个伪命题。中下层百姓,也许奋斗一生,至多只能使下一代的“起跑线”向前移动那么一小点。但是影片通过这个荒诞甚至滑稽的故事,以及最后拉吉女儿从私立名校退学、进入他捐资助学、修整一新的公立学校就读,这个“大团圆”式结尾,毕竟使影片题材原本的残酷性,被注入了宝莱坞天生的乐观明朗基调。模式化的喜剧样式,消解了原本沉重的主题,给了人一线希望。

根据真实人物、事件改编的影片《摔跤吧!爸爸》,故事其实十分简单:曾得过全国冠军的退役中年摔跤手马哈维亚,妻子生的偏偏接连4个都是女儿。一次女儿为了教训欺负她们的邻居男孩,居然把对方打得鼻青眼肿,他在向邻居道歉的同时,欣喜中“天眼”一闪:何不培养如此能“打”的女儿成为摔跤手,以实现他夺得世界冠军、为国争光的夙愿? 于是,经济条件并不好的他,面对妻女、乡邻、赛场工作人员、政府体育部门官僚的不理解、嘲弄、阻挠和巨大的经济压力,艰辛拼搏多年,终于将大女儿吉塔送上了世界冠军的宝座,小女儿巴比塔也夺得了全国冠军。尽管电影看了开头,就能猜到结果,似乎缺乏“悬念”,然而影片的精彩之处,就在于通过精湛的人物刻画、生动的情节细节和曼妙的音乐歌舞,展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马哈维亚和他的两个女儿的曲折历程。

这个通俗故事最精彩的是前半段。男主人翁马哈维尔少言寡语,个性“独裁”,内心却深藏对女儿的爱。他严酷到近乎“残忍”的一系列训练要求,“粗暴”剪去女儿美丽的长发,一度让她们无法忍受。影片的歌词抒发出了女儿们的心声:“他是救世主,还是我们的梦魇?”“爸爸,请不要这样折磨我们!”“请您仁慈一点,我们还是孩子”。

《摔跤吧!爸爸》

于是,在这场“父女战争”中,儿女们暗中破坏简陋摔跤场的灯泡,偷拨父亲枕旁的闹钟,假装败给陪练的堂哥,甚至逃避训练、去参加晚上村里乡亲的新婚狂欢。而最终唤醒自我,使女儿们结束和父亲心理对抗的,却是那个新婚女孩的内心哀诉:“我都希望能有你们这样一个父亲,至少你们的父亲是为你们着想”,而不像她,从小就有整天做不完的家务,到了14岁,为了减轻父母家庭的负担,就得出嫁给很远地方一个从来没有见过的男人。

在这部影片中,可以欣赏到很多场印度邦级、国家级直至世界级精彩纷呈的摔跤比赛,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观赏性,还能看到印度社会的“众生相”,以及对种种社会痼疾的嘲弄、揶揄和讽刺。

有意思的是,片中男主角严酷训练女儿,以实现自己的世界冠军梦,曾引发网上一番争议,一度成为热门话题。有人认为这是父权的自私和压迫,是缺乏人性、对女儿们自由选择人生的“阉割”。但更多人认为,这体现了父亲对女儿的真爱,并指出评判不能离开印度的国情和农村下层女性悲惨命运的客观现状,用都市女性的生存境况和心理来作比照是不合理、不恰当的。就如片中母亲问:“女儿们这样训练,以后没有男人愿意娶她们怎么办?”父亲的回答是:“等她们变得强壮了,好男儿随她们挑。”事实上,即使在社会文明的女性观上比印度也许先进了一个世纪的中国,农村女儿被强迫出嫁、乃至被卖以换取儿子的媳妇的事,至今还存在和发生着。

片名一语双关的《神秘巨星》,有两条相互交织的主线。表层是小人物逆袭,从小喜欢唱歌、具有非凡天赋的女主角尹希娅,历尽艰辛终于圆了歌星梦。里层则是对印度社会极度男尊女卑、父权至上、家庭暴力的抗争。

影片中,尹希娅在有着同样音乐爱好和天赋的母亲娜吉玛的帮助下,上传罩袍蒙面的“神秘”演唱视频,其实只是害怕受到残暴父亲的责罚,没想到迅速窜红,引发轰动。而身为工程师的父亲法鲁克动辄毒打妻子,看到女儿不佳的成绩单,会暴怒中狠狠地用刀挑断了女儿吉他的琴弦,而发现电脑竟是妻子偷卖项链换来的,居然又一次毒打妻子,命令女儿将电脑扔下楼!

《起跑线》

《神秘巨星》

《起跑线》

要说人物刻画,其实母亲形象的深刻度超过主角女儿,因为性格随着剧情发生深刻嬗变,才是人物更为动人、发人深省的源泉。有人认为,历来对丈夫逆来顺受的母亲,怎么会在全家即将飞往沙特的机场,仅由于丈夫因行李超件、将遭罚款、要抛弃那把吉他,就和丈夫正面对抗,毅然“决裂”?似乎显得突厄,不合情理和性格逻辑。其实这是没有看到母亲性格一步步发展的脉络。如果说,她早年就曾抗拒丈夫、离家拼死才生下了尹希娅;之后她“偷”丈夫的钱给女儿买吉他,卖掉嫁妆项链给女儿买电脑,促成了女儿上传演唱视频,也是为了女儿和丈夫暗中抗衡;那么,在后来的一场母女冲突中,她的心灵终于受到了巨大的触动。

那天,尹希娅在著名音乐人夏克提帮助下,好不容易得到女大律师提供的离婚法律文书,回来交给母亲,开始,震惊的母亲愤怒责骂女儿竟敢不顾危险,私自乘坐飞机前往孟买录制电影主题歌曲,还断然拒绝女儿的离婚提议,她觉得“男人的脾气都一样”。最重要的是“你爸爸没问过我要不要结婚,我女儿也不问我想不想离婚,没人关心我到底是怎么想的。”显然,她的自尊受到了女儿的伤害!这对相互挚爱的母女,第一次爆发了激烈争吵。女儿含着泪,向母亲发出一声声灵魂的呐喊,责问父亲究竟有没有过错,责问该不该认命,更质疑人生的“定数”……

正是由于这场母女的心灵冲突,才引发出后面机场最尖锐、最痛快淋漓的夫妻大对抗。虽然已从姑奶奶处得知自己“身世”的女儿,万念俱灰,为了报答母恩,也认了命,甚至对父亲将要把她嫁给她素未谋面的沙特丈夫,也暂时模糊了态度和选择。但面对竟要在机场公然家暴的丈夫,压抑已久的母亲终于爆发。她勇敢挡住丈夫的手,平静、坚定地说这把吉他不是“垃圾”,而是女儿的梦想!没有梦想,是生是死,是醒是梦都没有意义!接着从行李箱拿出离婚法律文件,自己签完字,递给暴怒中的丈夫,找回吉他,带着女儿和儿子凛然走出机场,把气得发抖、终于“让步”,答应留下吉他的丈夫抛在了身后。这震撼人心的一幕,其力度,甚至超过了影片结尾母女在孟买“魅力”大奖颁奖典礼上,“神秘巨星”露面,上台领取大奖、受到全场欢呼的辉煌—因为这是人性的升华和胜利!

印度电影擅长歌舞。片中她那些用心唱出来的优美的歌,抒发出了普通人、小人物面对世界变幻、人生无常的茫然、忧伤和对美好的向往。影片中性格独特、鲜明的有趣人物不少。那个已经过气,开始被艺坛冷落的夏克提,习惯于满口毒舌,还几次因绯闻而离婚,“名声”不好,却不但慧眼识才,还对尹希娅有着深深的理解和同情,流露出他心底仍有善良、真诚的另一面。他曾说自己和尹希娅的经历非常像,他的骨子里依然有着小人物的哀痛和孤独,让人怦然心动。

当然,许多印度电影佳作,也有为追求戏剧性、“前后呼应”,时而有过于夸张、巧合等人为痕迹和不足。单说票房,或者热门程度,美国和国产的一些“大片”,也并不亚于、甚至还明显超过这些印度电影(而在世界电影市场上,中、印电影的票房和受欢迎度的对比,恐怕就完全是另一种“状况”了)。但是人们还是对近年来的印度电影感到亲切、喜欢,影迷是如此,跟着口碑而来的普通观众也是如此。因为除了娱乐,热闹、“好看”,这里还有共鸣和熨帖,有人心的相通。可见,要从电影大国迈向电影强国,仅靠高票房赢不了尊重,单有大投资、高科技、炫人耳目的缤纷场景和“脑洞大开”的奇幻故事,也终究无法得到心灵的深度认同。

猜你喜欢
拉吉丈夫印度
大麻烦②
今日印度
中外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9 03:54:04
我丈夫是得抑郁症了吗?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9:26
丈夫做事先斩后奏为哪般?
五彩缤纷的洒红节 印度
幼儿100(2021年8期)2021-04-10 05:39:44
沉默的英雄
大学生(2018年3期)2018-07-04 10:49:44
意大利首都罗马迎来首位女市长
人民周刊(2016年13期)2016-07-25 09:47:41
我爱丈夫,胜过自己
海峡姐妹(2016年6期)2016-02-27 15:20:52
外星人的“活靶”
中老年健康(2015年5期)2015-05-30 10:48:04
印度式拆迁
海峡姐妹(2015年5期)2015-02-27 15: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