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康
【摘 要】当前的男子初中1000米教学教学手段单一,并且常常忽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导致教学过程枯燥,学生往往对耐力跑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进而成绩没有有效提升。文本对初中1000米教学需要把握的原则进行概述,并分析如何通过更加科学的手段教学,希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突破心理障碍,实现体力和毅力的锻炼,并达到成绩提升的目标。
【关键词】初中男生 1000米 方法 手段
1000米作为中长跑项目之一,要求学生在跑动过程中保持重心平稳和体力的均衡分配,但是学生的跑动时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成绩不佳,甚至一些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因素不能完成,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反思教学环节,通过必要的理论指导和跑动策略的制定让学生勇于突破极限,并保持跑动动作连贯和速度的稳定,实现学生成绩的提升。
一、初中男子1000米教学需要把握的原则
1.准备活动要充分
由于1000米对于初中生来说具有较大的挑战性,是体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因此学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不但有利于达到良好的成绩,更是对学生身体关节的保护。但是很多学生认为热身没有必要,其实这是错误的思想,充分的热身可以让身体机能达到最佳状态,避免过快达到体力极限。因此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做好热身准备,让学生身心都处于兴奋状态,1000米的准备活动时间在8-15分钟,教师要让参加1000米比赛的学生进行400米的慢跑热身,然后进行原地徒手操,起到拉伸韧带的作用,之后让学生进行30-50米的加速跑。完成热身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脉搏进行检测,确定学生是否具备跑动能力。
2.到达“极点”要坚持
中长跑比赛对学生的耐力要求较高,肌肉耗氧量大,尤其是后程跑动心肺供养不足,学生经常会出现缺氧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和学生的呐喊和鼓励会使学生突破生理障碍,让学生用信念支撑自己跑完全程,同时教师需要提醒学生减小步幅,强化呼吸深度,进行必要的减速跑,这样就会逐渐恢复体力,重新燃起斗志,奔向终点。
3.呼吸方法要正确
对于1000米跑动来说,需要呼气和吸气配合好才能使身体的血液得到循环,这样就会较少腹部疼痛感,让身体更加放松,步伐轻盈。正确的呼吸方法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学生需要明白规律呼吸的重要性,以及在跑动中合理利用两步一呼、两步一吸;以及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其次,呼吸一定要深入,做到“入心入肺”,如果呼吸次数过多,呼吸肌就会疲倦,导致肺气质量差;如果呼吸较浅,气液和空气不能充分交换,使吸入的空气变为“废气”。再次,跑动时的呼吸需要口、鼻共同工作,仅通过鼻部或者嘴部呼吸都不能满足空气的供给。因此,教师需要在理论知识讲解中向学生传授呼吸的相关知识,并且在1000米达标或者比赛前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五分钟的深呼吸练习,这样就可以让耐力更加持久。
4.体力分配要合理
在1000米的比赛中,学生要想取得好的成绩需要合理分配体力,尽量保持速度稳定,这样才会使氧气平稳的供给,让身体处于最佳奔跑状态。然而部分初中生过于自信,听到发令枪向后就像离弦之箭一样冲出跑道,于是在不到400米的距离时就力不从心。因此,为了培养学生合理分配体力的能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400米或800米的匀速跑。
5.高重心要保持
学生进行途中跑时身体重心偏高,因此需要加快步频、减小步长,要用前脚掌蹬地,通过摆臂的配合使动作趋于平稳,从而节省体力,达到良好的跑动效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训练时,需要收腹、挺胸,进行原地高抬腿练习,这样就可以保持重心稳定。
二、如何通过更加科学的手段提升初中生的1000米成绩
1000米的中长跑对于很多初中来说是不小的挑战,不仅是因为学生处于身体成长的关键时期,在耐力方面有所欠缺,也因为在后程阶段学生身心俱疲,容易导致速度下降较快,因此需要教师进行技战术的指导和心理辅导,此外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有可能让学生长久的保持竞技状态,创造佳绩。
1.注重起跑环节
在1000的比赛中,学生需要对教师以往在起跑和跑动中把握的要素进行回想,包括起跑时如何确立有利位置;如何利用呼吸的调解保持体能;如何在冲刺阶段保持速度的平稳等。1000米的起跑姿势大都以站立式为主,因此学生需要站在所在的道次,放松身心进行深呼吸,在起跑处按照个人的习惯分开前后脚。在起跑姿势的准备中,要做到双腿保持弯曲,前脚支撑地面,发力腿的大腿和小腿保持130°夹角,从而使身体重心前倾。同时在准备过程中,双臂也要自然弯曲,目光直视跑道,可以自己双拍大腿,使自己处于兴奋的状态。当听到发令枪枪响的那一刻,要根据对手的跑位迅速站领有利道次,并调整好呼吸。如果前方人员密集,需要立刻调整跑速,在进入第一个弯道前确立有利位置,为了达到更好的成绩,起跑后应尽量采用跟随跑战术。如果参赛人员较少,或者整体水平一般,学生需要按照平时训练的节奏跑完全程。
2.途中跑注意体力的保持和速度的平稳
对于初中生来说,1000米的途中跑过程较长,需要学生通过平稳的速度稳定前行。途中跑是影响学生成绩的关键所在,因此,在起跑后进入途中跑的衔接阶段,学生需要避免速度提升过猛。否则,会对体能有极大的消耗,导致途中跑的后半程速度明显放慢。同时,学生不应该追随速度较快的学生,这样容易打乱自己的节奏,要根据自己的水平,按照自己的节奏平稳前行,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世锦赛男子1500米的比赛录像,借鉴运动员的起跑方法和如何把握超越时机。在途中跑中,学生呼吸的合理利用是极大的考验,不仅需要满足心肺功能氧气的供给,也要使自身的心态保持平稳,避免出现紧张的情况,如果学生出现呼吸困难,四肢无力的情况,这时需要回想起教师指导的两步一呼配合两步一吸的方法,同时适当增加步频、减小步伐,这样就可以度过生理极限阶段。此外,在途中跑过程中,双臂摆动幅度要大,要把肩部作为双臂的轴。双臂摆动时,向前摆动手臂要置于胸前,摆动高度需要在颈部以下。向后摆臂时,肘部要向外侧微倾,这样就可以使摆动动作趋于合理,同时上肢摆动幅度要与下肢的步频相符,使整个肢体动作更加协调。
3.沖刺跑需要注意体能储备
学生在1000米的比赛中,由途中跑向冲刺跑过渡的阶段往往是学生身体的极限,使学生的体力往往不能与意识同步。尤其是在距离终点100-200米的距离,要求学生储备体力全力冲刺。如果学生的冲刺速度明显减缓,教师的一句鼓励或者学生的呐喊都可以让学生坚持跑完全程。为了使学生在冲刺阶段有足够的体能,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工作,在平时的训练中,学生转体、伸肩和压腰压腿等动作需要做到充分,在跑步之前,学生需要进行2-3组的加速跑,进行适量的器械运动,使肌肉韧带充分拉开,让自己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得到提升,减少冲刺阶段造成的身体伤害。
三、结束语
随着素质教育的改革,初中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因此男子1000米成为很多初中体育教学的项目之一。1000米作为一项运动项目,要求教师在起跑、途中跑和冲刺阶段,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1000米不仅对学生的体能提出较高的要求,更是对学生意志力的磨练。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不但需要指点学生的运动技战术和注意事项,也需要打磨学生的意志品质,使学生勇于突破自己,创造佳绩。
参考文献
[1]李敏连.关于提高中学生耐力跑成绩的方法研究[J]学周刊,2017(18):36-37.
[2]文韦.提高初中生800米和1000米成绩的方法与手段[J]新课程(中学),2016(8).
[3]麦火飘.中学男生1000 m锻炼方案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21):31-31.
[4]崔军.初中学生1000米、800米跑的教学与指导[J]田径,2017(4):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