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尚文
[摘 要] 现阶段,国内中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教育基本上以碎片化形态开展,对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更重要的是根本无法满足人才市场对高端人才的要求。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下探究职业素养课程不仅体现中高职院校基础教育,同时系统提升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
[关 键 词] 中高职衔接;职业素养课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129-01
一、中高职教育中职业素养课程现状分析
(一)从课程分类的角度
很多中职院校都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德育教育体系内,基本上都是与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经济与政治以及礼仪规范等基础课程共同开展。在高职院校中,职业素养课则被设置成单独的学科。
(二)从课程内容的角度
当下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更趋向于碎片化,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同时,职业素养教育中的求职书、面试技巧与礼仪以及劳动合同等内容总会在礼仪规范、就业指导等学科中重复教授。另外,当下中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课程的教学基本上都是2个课时,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对比较擅长的内容深入指导,对不擅长的内容则一带而过,这样根本无法让学生对职业素养内容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
(三)从课程教育对象的角度
中职院校的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经历过职业素养教育,因此中职院校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会结合社会需求、课程规划以及教学目标制订教学内容与计划。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中职院校的毕业生,另外一部分则是高中毕业生,这两种生源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分开进行。
二、中高职衔接教育中职业素养课程的探究
(一)探究背景
2015年我国教育部出台《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职业技能,还要关注中高职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中高职院校也充分利用自身教育优势,加快专业课程与公共课程的融通,让中高职院校学生在具备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与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中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探究实践
1.主题规划,融通配合
以发展主义课程理论为基础,将学生职业生涯的“一般發展”作为职业素养课程的内容设计与规划,其中中职阶段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点为职业精神、专业知识与技能、入职素养以及职业意识。另外,中高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需要进行主题规划,这样才能将专业课程与公共基础课程融合在一起,这就需要通过不同的课程明确不同的教育主体,如德育教学与职业基础课程开展“传统文化道德讲堂”主题教学活动,在《弟子规》教学内容中引导学生学习礼仪,同时做一名具有良好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的人才。
2.区分层次,彰显定位
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教育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设置就业指导、职业基础、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从不同层次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致力于培养创新创优、服务全局的高端职业人才。另外,高等职业院校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的同时,加强对学生职业行为与习惯的培养。
(三)探究反思
1.职业素养是职业生涯持续发展的根系
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用人单位对学生素养与能力重视程度排序如下:专业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职业操守、独立工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上述调查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其中包含了三个职业素养方面的核心内容。若我们运用大数据理论对一个人进行描述,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而树的根则是人的职业素养,只有当根系发达的时候树才能长得更加茂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与实践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2.科学规划理念支撑职业素养课程衔接
科学规划理念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支撑,不管是教学内容方面的衔接,还是转变学生观念与态度方面的衔接。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中,中职院校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应更侧重于学生通用职业素养的培养,而高职院校应该以中职院校职业素养培养为基础,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所必备的高层次职业素养,从而系统化地提升中高职衔接教育中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闫娟.高本衔接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研究[J].职教论坛,2018(6):133-137.
[2]叶艾仲,蒙友英.中高职衔接教育中职业素养课程的审视和探索:以会计和电子商务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235-237.
[3]谭强.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D].西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