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新宇
[摘 要] 班级管理和德育都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班主任应该将班级管理和德育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才能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打造良好的班风学风,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结合工作经验,提出将班级管理与德育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关 键 词] 班主任;班级管理;德育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2-0215-01
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是良好班集体的培养者,是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新的教育理念下,无论是班级管理还是德育都应该立足于学生的自我成长,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班级不仅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场所,也是培养学生个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和社会化统一的基本环境,而这都要通过班级管理和德育来体现。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的个性发展。
一、建立“学生电子成长档案”
充分了解和研究每名学生的个性及差异,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我为学生建立了“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包括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家庭状况、学期学习计划与总结、获奖荣誉等。对学生充分了解,工作起来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为做好这项工作,平日里我坚持多观察、多谈心、多记录。学期末,组织全体学生参照“学生电子成长档案”上的内容,在班级进行学期末总结,让每名学生感觉到自己的成长与进步。“学生电子成长档案”的建立是对学生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与过去的单一评价方式相比,更具有积极意义,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特长和爱好,也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创建“班级文化墙”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班级的文化墙是班级文化最直接的展示,是学生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全体学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级创建了以“团结协作,奋勇拼搏”为主题的文化墙,其中包括班风、班训、师生剪影、励志故事等专栏。“学生画、学生贴”的布置模式无形中增强了孩子的小主人意识,提升班级荣誉感。孩子用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为班级营造了浓郁、温馨,却又不乏童真的文化氛围。单调乏味的白色墙壁,因为有了孩子的作品装饰而变得趣味盎然,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蕴含着学子独具匠心的创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成长。
三、定制“特色班规”
俗话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对一个班集体而言,班规的制订和实行无疑是举足轻重的。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师生共同为班级量身定做“特色班规”。学生提议,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制订奖惩细则。比如,作业工整美观加2分,课堂积极发言加2分,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加3分,犯错也有相应的减分项。同时,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评比的方式,相互监督,共同进步。每周积分排名靠前的学生可以获得抽奖机会,奖品并不是什么实物,而是一个个有趣的要求。比如,学生抽到了“夸夸我”,可以让教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抽到免作业,就可以跟教师提要求说,“我今天想不写作业了。”将班规细分化的积分制,加上有趣的抽奖活动,不但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也激起了学生比拼的干劲。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认真完成作业,课堂积极发言,课下也会多读书,参加课外活动,既提高了成绩,又陶冶了情操。
四、实行“值日班长制度”
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学生人人参与班级管理,所有班级事宜都让学生以组织者的姿态积极参与。“今天我是班级的管理者,我必须为全班同学负责”是每名值日班长的奋斗目标。值日当天给值日班长发放“值日班长胸牌”和“值日班长报告单”。报告单中包含今日格言、违纪情况、卫生状况、课堂与自习、感动瞬间和一日收获六大部分。通过黑板上方的格言分享,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品味与修养;违纪情况、卫生状况和课堂与自习三部分反映了班级一天的卫生、纪律和学习情况;感动瞬间,鼓励学生用一双美的眼睛去发现周围人的闪光点,使班级的氛圍更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记录一日收获,学生受到教师平日管理班级的艰辛,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行使管理的权利和责任,同时也有维护与服从管理的义务。
五、开展“班级星”评比
为了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通过“光荣榜”评比台,学生投票选举出各项班级之星,这些“班级星”在各个方面表现突出,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班级每个月都会进行一次评比,目的就是让每名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在竞争中才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班级星”评比活动,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学生的自主自律意识明显得到增强,班级中也呈现出了“个个争做‘班级星,人人不甘落后”的新气象。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任重道远,其落脚点在于教书育人。作为班主任,应该积极探寻如何将德育和班级管理结合起来,在班级管理中巧妙渗透德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宋丽峰.新时期班级管理和德育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217.
[2]付桥生.浅谈如何通过班级管理渠道进行德育引导和渗透[J].神州,2014(3):63.
[3]唐之刚.德育的途径和方法[J].文史杂志,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