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军民 李进伟
摘要 围绕京津冀地区农业协同发展方式,探索以種业为统领融通农业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总结梳理出农业创新链(研发协同)、产业链(内部协同、外部协同)、服务链(资金协同、技术协同、文化协同)的“三链六协同”模式,带动农业产业链条的协同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5-0217-03
农业是立国之本,也是强国之路。“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我国农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必须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大力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和质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城乡关系深刻变化和农业农村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深刻认识和重大部署,也是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产业兴,百业兴,乡村振兴基础在产业兴旺。种业作为农业的“芯片”[1],是典型的“三产融合”产业,多年的实践证明,以种业为统领融通创新链、产业链、服务链,带动农业产业协同发展,能够有效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有效就业,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北京金色农华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色农华”)是我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近年来,金色农华坚持以“精确研发、精益生产、精准营销、精细管理”的企业经营“四精战略”,围绕京津冀地区农业协同发展方式进行探索,开展实施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项目,总结梳理出“创新链(研发协同)、产业链(内部协同、外部协同)、服务链(资金协同、技术协同、文化协同)”的“三链六协同”模式,实现了农业链条的协同发展。
1 打造一条创新链,实现上下游研发协同效应
农业科技创新链将农业科技链和农业产业链连接起来,促进农业信息、知识、技术、成果、资本等要素的合理有序流动及其经济价值实现,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2-3]。种子是决定作物产量与品质的内在决定因素,特定品种对种植生态条件和土、肥、水、药等要素有特定的需求,种子企业在推出特定品种的过程中,应该摸准品种的特性,掌握品种最适的种植区域和特殊的营养、植保等特殊性需求,以及这些要素应该如何协同,制定因种制宜的个性化全程解决方案,才能实现其产能最大化、品质最优化,产业链价值提升最明显。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的重要玉米产区,2016年玉米产量(1 915万t)占到全国(21 589万t)的8.9%左右,玉米平均单产7 680 kg/hm2,高于全国玉米平均单产(6 090 kg/hm2)水平[4]。金色农华围绕京津冀地区的农业发展现状挖掘出技术创新的需求和目标,且利用北京的高科技平台优势启动技术创新并形成原始成果,通过覆盖京津冀地区的技术网络对成果进行测试验证并完善熟化,进而在成果的推广中又找到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的新方向、新定位,真正实现了京津冀创新链的研发协同。
1.1 精确研发,构建全面集成创新链
金色农华已建立基于种质资源、亲本选育、品种测试、产品技术、应用技术、研发支撑等组成的全面集成创新体系。在创新文化塑造方面,公司内部有一条铁律“再穷都不能穷研发,再难都不会难创新”,强调“创新每人每事,创新每时每刻,创新每点每滴”、“遇难而乐,迎难而上”,通过创新载体,净化创新生态环境,推动创新链制度化、常态化。在创新团队培育方面,公司虽然没有顶级的育种家,但凝集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的,敢于攻克难关,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稳定的育种团队。在研发投入保障方面,公司从融资规划、资金投入、财务预算三个方面以制度保证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且已累计研发投入近6亿元,占销售额的10%以上。
1.2 经集成测试平台熟化与转化,创制重大新产品
金色农华实施精确研发战略,紧紧围绕源于京津冀地区反馈的玉米品种需求,整合京津冀各地的创新资源,在位于北京中关村的生物育种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利用分子标记生物技术快速开展有目的性的种质创新和自交系培育,在北京、邢台2个育种站利用各种人工逆境条件高强度开展亲本筛选和组合测配,在位于北京顺义、天津和武清、秦皇岛昌黎、唐山滦县和玉田、承德隆化、衡水饶阳、保定蠡县、沧州青县(年小区组合数200组)等地利用充足试验空间大规模开展品种测试。进而创制出具备熟期适中、耐旱抗倒、抗病性好、高产稳产的优良玉米品种在京津冀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在“农华101、农华032、农华205、锦华178” 等玉米新品种示范推广过程中,据调查,在京津冀中部及西南部,农民对于玉米种植轻简化管理需求的呼声越来越高,在京津冀东部及北部,农民对玉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重视,这为下一步的品种选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方向和要求。
2 打通两条产业链,实现内外部产业协同发展
农业产业链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组织形态,现代农业竞争本质上是产业链竞争。我国农业产业链组织化和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利益联结和分配机制不完善,政策支持和要素支撑体系不健全,产业链竞争力总体不强[5-6]。 打通农业产业链的目标,是实现种子链、服务链、种植链和消费链“四链”的有机融合、良性协同。其链条上的要素包括种子、肥料、农药、农机、资金、土地等;链条上的参与主体包括种植者(农民),农产品直接消费者(市民)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种子、农资、农机、储运、销售、金融等企业等。
金色农华不断完善产品技术与应用技术体系、把优良的品种,用优良的方法种植到优良的环境中,从而实现良种良法良境的高度结合。通过精益生产,设计建造的立式种子加工线,使得种子破碎率显著低于先锋的卧式生产线,引领了全国种子加工线的转型升级;通过自主研制批量式包衣机、玉米去雄机,已开始大规模示范应用;通过高通量色选技术应用于种子加工,解决了长期困扰种业的加工难题;通过建立种植服务中心、兴办农民种植学院,把先进的种植技术及时传授给农户;通过打通上下游产业链信息与业务通道,实现共享协同、智慧管理。
2.1 育繁推产业链协同保障农民丰产
2.1.1 探索119种子质量标准。在生产出高质量玉米种子的基础上,继而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探索“119”种子质量标准体系建设(育种家种子99%,培育核心种子99.99%,亲本种子99.9%,商品种子99%),大大提高了产业的相互不侵犯条约进程与行业质量标准。通过兄弟单位(北京大北农农信互联公司)所建立的货联网系统,在北京怀柔玉米种子加工基地加工生产的高质量种子可以快速及时的配送到京津冀地区的各个县乡。
2.1.2 精准推广。金色农华在京津冀玉米新品种的网络体系建设上,将示范基地建到每个县乡,目前已在该地区共建立了110个示范基地。通过每个县乡基地的示范种植,真正做到了精准推广。配合示范基地建设,金色农华将销售网络也建到了县乡层面,将原有的“公司-省级代理-市级代理-县级代理-乡镇代理”,缩短为“公司-县乡代理-关键农户”,既实现了田间种植的精耕细作,也缩减了市场流程成本,为农户、为公司带来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之目的,最终实现双赢。
2.1.3 采用会议营销模式与六户合一模式。会议营销模式是指统一组织农户集中开展技术培训会、苗期观摩会、脱粒会、中间长相比较会、成熟期观摩会。通过技术服务,扩大种植优势,使农户实现良种良法配套,达到增产增收效果。六户合一模式是将示范户与组织观摩户、物流户、销售户、订购户、技术服务户捆绑一起,以提高农户的参与度、凝聚力。
2.2 种药肥、种养加协同提高农民收益
2.2.1 种药肥协同。金色农华在京津冀地区推广玉米新品种过程中,还注重与兄弟单位的相互联合。如通过与绿色农华联合,将绿色环保的液体肥、生物农药、种衣剂等植保产品与京津冀玉米新品种组合成套餐方式,减少农民的农资成本,增加农民收益。
2.2.2 种养加协同。通过与农信互联公司联合,将线下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并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管理,实现会员、良种、订单、促销优惠活动等信息共享。通过与京津冀地区的种猪厂、饲料厂联合,定向回收农民种植的京津冀系列玉米,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特别是玉田大北农种猪场,以高于玉米市场价0.2元/kg的价格回收优质玉米用于母猪料,既解决了高质量优质饲用玉米来源,也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种植收益。
公司在京津冀玉米生产推广过程中,既充分联合大北农集团内部畜牧、作物、互联网相关产业的优势力量,实现了产业链的内部协同。同时,还与京津冀地区的各县乡合作伙伴、重点农户合作,实现了产业链的外部协同。
3 搭建三条服务链,实现乡村协同促振兴
农业科技服务是连接农业科技与产业的桥梁和纽带,是增强农业创新能力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中心环节。服务链必然围绕着农业创新增值进行活动[7]。
金色农华在京津冀地区农民提供服务过程中,开展了种植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探索了“一心两点六支撑”服务生态系统,即以团队建设为中心,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综合服务为基本点;以高标准规模化示范农场、建立扎根村屯的乡村技术员体系、效果震撼的示范观摩、与时俱进的信息化服务、量身定制的配方肥和农机服务、粘性极强的小额信贷为支撑,实现了服务链的资金协同、技术协同、文化协同。
3.1 资金协同,繁荣农村经济
通过种植服务中心对农民的深度服务和深入了解,将农民的基础信息传输到小额信贷平台“农信贷”上,解决了农民资金需求的信用难题,从而可向农民提供粘性极强的小额信贷;通过资金帮扶、小额信贷等手段解决规模种植的瓶颈问题,扶持农户扩大种植规模,推广使用新品种新技术;农民手里留存的资金可通过种植服务中心存入到互联网金融平台“农富宝”中,是农民手中的钱能够创造出高于银行存款的收益。
3.2 技术协同,提高农业收益
在技术协同方面,利用种植服务中心组织周边农民到示范基地进行观摩,带领重点农户建立技术模式样板田,通过发放技术材料,讲解技术要领,田间现场观摩,使农民了解掌握技术模式,快速推广新型技术体系,有效指导农民种植管理,实现科技成果高效率的转化和高效益的应用。同时,针对京津冀地区农户年龄偏大,以及部分农户大部分时间不在农村务农的现状,种植服务中心可开展第三方专业技术服务,联合专业农户,帮助农民进行播种、统防统治、施肥除草、机械收获等农事操作服务。
3.3 文化協同,提升农民科学种植大格局
在文化协同方面,通过种植服务中心传播积极正向的大北农文化,以面授、函授、短期培训、手机微信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民的认知水平和科学素养,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农业科技人才。通过联合当地的农业局、农技服务中心(站)、科委、乡(镇)政府在农村举办短期科普培训活动,向广大农民普及农业科学技术。通过与当地的农业学校联合,组织农业大户培训,传授更为广阔的经营发展知识,组织管理知识等,提升农户的发展实力。同时,对于高度认可大北农集团企业文化的农民,主动将其吸纳到种植服务中心,使其传播“报国兴农、争创第一、共同发展”理念的力量更加强大。
通过“三链六协同”模式的探索和践行,利用产业链的优势将产业链进行有效化营销,实现对企业品牌的全面打造,将企业打造成产业链的组织者与运营者[8],带动农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相信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推动我国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中国粮要用中国种[EB/OL].(2018-05-17)[2018-07-20].http://www.sohu.com/a/231883161_135869.
[2] 肖松,孙娟,查晶晶,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链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9):3745-3749.
[3] 韩晨朦,袁晋琛.农业科技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18):28-31.
[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7.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构建竞争力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课题组.加快农业产业链整合 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J].发展研究,2017(8):17-21.
[6] 杨婷.农业产业键整合中的农产品价值键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2):150-152.
[7] 王爱民.农业科技服务链结构及其功能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7):44-45.
[8] 刘益星,姬孟丹.从农业产业链角度思考农产品品牌培育与发展问题[J].经济论坛,2018(4):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