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清流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2018-06-11 05:31谷晓华王顺才包则庆
安徽农业科学 2018年35期
关键词:对策与建议创新驱动精准扶贫

谷晓华 王顺才 包则庆

摘要 在脱贫攻坚阶段,探索建立创新驱动的长效机制,是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有效途径。以福建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清流县为例,梳理了其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总结了精准扶贫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创新驱动的角度就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本和经验。

关键词 创新驱动 精准扶贫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 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35-0208-03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强化科技创新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支撑引领作用,动员全社会科技资源投身脱贫攻坚,提升县域发展的内生动力”[1]。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这就要求,围绕贫困地区的科技需求,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把精准扶贫与创新驱动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依靠科技创新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2]。

位于闽西北山区的清流县是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村31个(占全县总村数的28%),贫困空壳村23个,市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3个。2017年动态调整后,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020户、320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例为2.1%。

近年来,清流县认真落实中央、省、市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通过发展产业、转移就业、社会扶贫等措施,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截止到2017年年底,已完成12个贫困村、12个空壳村“摘帽”退出;1840名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003 3%;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14 403元,增长9%;小学巩固率100%,初中3年巩固率达99.2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8%以上;2017年农村低保执行省定低保标准3 550元/(人·a)。

1 清流县精准扶贫工作的主要做法

清流县根据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和福建省关于精准扶贫的新部署新要求,把精准扶贫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在工作中精准识别扶贫目标,明確精准扶贫的责任主体,使各项帮扶措施及落实情况置于阳光下,确保扶贫工作有的放矢。清流县精准扶贫工作主要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扶贫方法、总结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发挥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等方式开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认真制定并开展“一二三四五”扶贫工作法 即:“围绕一个目标、实现两项增收、落实三个到户、推行四种机制、强化五个保障”,稳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开展。一是摸清全县底子,明确脱贫目标任务,理清工作思路;二是围绕村财和贫困户增收2个重点,通过落实政策有效“输血”,扶持并培育产业实现“造血”[3];三是落实责任、资金、项目3个到户,强化责任意识;四是建立领导干部包户、县直部门包村、强镇帮扶弱镇、百企帮百村等4种机制,实现扶贫创新;五是强化扶贫队伍、财政投入、工作督查、社会扶贫、工作考评5个保障,彰显脱贫成效。

1.2 结合被列入《福建省三明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试点县的契机 认真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列出资源开发、股份合作、项目带动等3类贫困(空壳)村增收模式,建立光伏扶贫模式、搬迁扶贫模式、带创孵化基地模式、电商扶贫模式、“三加三带”模式、兜底保障模式、金融扶贫模式、家门口就业模式、资金折股量化模式等9种贫困户帮扶“菜单”,实现全县利用3类增收模式的贫困(空壳)村全覆盖。

1.3 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将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村第一书记或驻村蹲点干部,推行“支部+合作社”“党员+能人”“公司+农户”“大户带小户”“党员带贫困户”“产业示范村带贫困村”的“三加三带”党建扶贫模式引领和带动贫困户发展生产、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真正实现清流县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同频共振”。目前,清流县向各乡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98名,合作社中党员的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同时,采取“政府投入、党费补助、社会支持”的方式多方筹措资金,以“真金白银”资助的方式真正扶持贫困户脱贫。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清流县的精准扶贫工作很有成效,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持、到户增收上,各级干部想了不少办法,财政投入力度也比较大,不少群众见到了实惠。但结合清流县实际,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还存在部分贫困户依赖思想比较严重、扶贫缺乏长效机制等诸多困难和问题[4],亟需引起重视。

2.1 脱贫内生动力不强 近年来,虽然通过扶贫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大部分贫困村、空壳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条件改善[5]。村集体经济薄弱、贫困户自身脱贫能力弱,导致部分贫困村和贫困户存在内生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相当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主观意愿上不想脱贫。另外,贫困户的退出机制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已经达到标准,但仍不肯退出贫困户的行列。

2.2 责任落实和政策宣传不到位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扶贫责任还没有完全到位,帮扶措施不够精准,而且,基层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对扶贫项目和资金使用过于谨慎因而不敢尝试。另外,身处一线的扶贫干部在理论与相关政策方面的学习还不够,对政策把握不准、业务开展不精、政策的宣传还不够深入和全面,比如对医疗叠加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住院补助、教育扶持政策等贯彻力度还不够,一些扶贫措施难以落实到位,很容易造成因病返贫、因学返贫等二次返贫现象的发生。

2.3 产业扶贫成效不明显 一方面,有的贫困村产业发展缓慢,缺少能够支撑长效增收的特色产业,有的贫困村虽然已发展一批产业,但仅处于起步阶段,经济效益尚未凸显,带动致富的持续能力不强;在精准扶贫到户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户的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有的贫困村在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的引导上不到位,造成个别贫困户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5]。而且,在家门口就业人员,存在不好管理的情况,企业与贫困户之间缺少有效衔接。

2.4 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加强 从全省情况来看,扶贫办均设在农业管理管理部门,是其下属机构。这造成,一方面扶贫办的级别不高、能力有限,不利于统筹协调;另一方面,扶贫工作好像只是农业主管部门的事,不利于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县直相关部门的扶贫资源缺乏有效整合机制,上下联动、左右互动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另外,大多乡镇扶贫办的干部都属于兼职,疲于应付扶贫督查、档案建设、动态管理等工作,进村入户的时间减少,不能及时掌握各村贫困户的真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2.5 扶贫措施不够得力 一是精准扶贫小额贷款任务太重,乡镇难以完成;而且,信贷的期限短、金额少,贫困户向银行借贷的主动性不强。二是有些扶贫政策变动较频繁,如造福工程的补助标准和补助对象认定方面,导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三是在扶贫资金的管理方面,各乡镇均存在扶贫资金拨付缓慢、部分乡镇在产业帮扶资金分配中,将项目事前事中扶持资金变成事后奖励性补助,没有真正发挥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另外,贫困户产业资金补助标准较为随意,没有按产业规模来补助。

3 对策与建议

在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是摆在首位的[6];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然而,在具体操作中,创新驱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的作用还不强、地位并不突出。因此,在脱贫攻坚阶段,应将创新驱动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发挥的创新的引领作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3.1 突出企业带动、项目带动,支持产业扶贫 以往对贫困户的帮扶,主要是以提供保障或者纳入低保为主,对扶贫产业的支持力度不够。可持续扶贫必须有产业作为支撑,有没有产业支撑是决定脱贫是否形成长效机制的关键。因此,在实现贫困村脱贫方面,一定要注意产业的带动,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适时地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田园综合体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更多人脱贫致富。一方面,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村财收入;另一方面,可以打消贫困户由于向银行借贷而产生的疑虑,将贫困户的个人风险降到最低。另外,村企合作是带动整个贫困村脱贫致富、增加村财收入的好形式。而在村企合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加大项目带动和产学研结合,打通产业上下游、尽快形成完整产业链,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力度,从而实现更多人在家门口就业、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以及贫困人口收入的增加。

3.2 坚持精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促进智力扶贫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现阶段,贫困户在思想意识层面上的贫困才是真正的贫困,因此,扶贫先扶志。首先通过“科技活动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圩日”等场合,加强科普知识、扶贫政策的宣传和引导,切实加强挂钩帮扶人员对贫苦户的思想引导,尽量使贫困户自己主观意愿上有脱贫的想法,铲除贫困户“安于现状”的思想痼疾,激发贫困戶的内生动力,真正使贫困户从思想意识上“摆脱贫困”。其次,推进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采取“企业订单、培训机构列单、培训对象选单、政府买单”的方式,对贫困劳动力分期分批全覆盖实施到户、到人、到业的“订单式”精准培训,并开展劳务精准对接,从依赖别人向就近就地提高就业吸纳力转变,从简单地劳务打工向转移就业转变。

3.3 坚持精准扶贫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加强科技扶贫 科技创新本来可以在精准扶贫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看来,科技扶贫的效果不显著,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的带动能力也不强。这其中,科技主管部门的介入不够是一个问题。因此,基层科技管理部门应以更积极的作为,为精准扶贫工作添砖加瓦。第一,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高科技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肥力,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及补偿力度,使贫困户不因生态条件致贫。第二,注意设施农业的技术研发和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比如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将区块链技术引入精准扶贫过程中等,保障数据的真实、透明、可追溯,也便于数据的共享和管理。第三,围绕新产业、新技术、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等“五新”任务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通过星创天地、农业科技园区、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强创新要素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应用。

3.4 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帮扶作用,强化人才驱动 在精准扶贫过程中,最终还是人在起关键作用。因此,一要充分发挥省科技服务团及科技特派员的支撑作用[7]。省科技服务团成员和科技特派员本身就立足基层生产一线,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技术带动一部分人就业,从而帮助贫困户脱贫。二要发挥第一书记的主力军作用。第一书记的工作区域在乡村,对村里的情况比较了解,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面有直接经验。因此,可以围绕第一书记的脱贫思路,充分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承担更多的任务、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要发挥乡土人才、本土科技服务人才的作用,和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新型职业农民一起,加强科技服务和技术指导,发挥“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科技人才和带头人的带动与示范作用[8]。

3.5 创新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推进协同扶贫 要树立“大扶贫”的观念,整合农业、林业、教育、住建、交通和水利等部门优势和各类项目资金,集中解决贫困村种养殖、教育、医疗、就业、交通、饮水等问题,体现系统化扶贫的理念。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平均用力、“撒胡椒面”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各级政府部门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但成效有限。因此,应进一步加大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涉农资金力度,做大扶贫资金总量,采取PPP等模式策划包装项目,集中财力办大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 结语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我国目前正在深入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要服务于这一大局。在县域范围内,囿于区位、资金、人才等方面的原因,自主创新的东西不是很多,却是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的主战场。因此,在精准扶贫过程中,一定要将创新要素运用到实践当中,践行“发展是第一要义,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重要论断,通过创新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使贫困户稳定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逐步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白拴金,王英.实施创新驱动 推进精准扶贫:山西省晋中市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思考[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7,40(4):99-102.

[2] 用创新驱动精准扶贫[EB/OL].(2016-02-27)[2018-05-01]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16-02/27/content_332436.htm?div=-1.html.

[3] 陈健,龚晓莺.“精准供给”视阈下精准扶贫的内涵、困境与突破[J].科学社会主义,2017(4):81-85.

[4] 李金祥.创新农业科技 驱动精准扶[J].农业经济问题,2016(6):4-8.

[5] 韩然然,张志玉,任路遥,等.基于地方特色的精准扶贫路径研究:以宿州市灵璧县实地调研为依据[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2(10):102-103.

[6] 陈昕.新发展理念的五大特征[N/OL].人民日报,2017-11-29(海外版)(2017-11-29)[2018-05-01].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7/1129/c1003-29673440.html.

[7] 钟韶彬.创新农业科技政策 助力脱贫攻坚[J].南方农村,2017(2):46-50.

[8] 段园园.福建省农业科技扶贫的特征、经验及发展思考:基于6个省级扶贫重点县的典型调查[J].福建农业科技,2017(8):51-55.

猜你喜欢
对策与建议创新驱动精准扶贫
关于提升财政补助资金使用效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