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
[摘要]大型舞剧交响组曲《情殇》是中国著名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丹布先生创作的一部宏伟的、视像性十足的舞剧音乐。这部作品原是为舞剧《情殇》所作的舞蹈伴奏音乐,后由陈丹布改为六个乐章的交响组曲。舞剧与音乐紧紧立足于曹禺的戏剧作品《雷雨》这一核心意象来进行故事情节的叙述与开展,运用多种音乐创作手法突出舞剧的戏剧性,把其中故事情节的延绵发展通过音乐演绎出来。将作品分析与听者的音画感受相结合,同时分析作品中独具特色的创作手法,可以对音乐观念及音响所呈现出的效果给予阐释。
[关键词]陈丹布;舞剧音乐;话剧《雷雨》;戏剧性
一、邕城初见《情殇》
初见《情殇》是在由广西艺术学院承办的第七届“中国-东盟音乐周”开幕式的音乐会上,陈丹布教授的这部作品中的第二、三乐章作为当晚音乐会上演的第三首曲目。第一次听笔者便被音乐中的戏剧性所吸引,非常直接明了地感受到这段音乐中故事的跌宕起伏。但到底作曲家在阐述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他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法去展现音乐中的情节呢?抱着这份兴趣,我开启了探析舞剧交响组曲《情殇》的必由之路。
作为当代中国著名作曲家,陈丹布有着丰富的舞剧音乐创作经验,曾为多个舞剧创作过舞剧音乐,如舞剧音乐《红楼-葬花魂》、舞剧音乐《厚土》、舞蹈音乐《贵妃醉酒》等。舞剧音乐《情殇》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陈丹布于1997年创作的。1997年8月,北京舞蹈学院约请陈丹布教授为他们编排的舞剧《情殇》进行音乐创作,该剧故事脚本立足于曹禺著名话剧《雷雨》,原剧的人物、情节以及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都给陈丹布教授带来了极大的兴趣。在这部不到四十分钟的中小型舞剧中,陈丹布教授花费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为追求更多展现舞剧情节的可能性以及更完美的舞剧音乐进行了反复地推敲,这为后来舞剧《情殇》成为经典作品做了很好的铺垫。
这部作品最初是为北京舞蹈学院舞剧《情殇》而做的伴奏音乐,音乐本体在交响性、叙事性、戏剧性等方面都有着很好的表现。然而陈丹布教授并不满足于此,他于2006年对舞剧《情殇》伴奏音乐进行了大的修改,有的段落重写,有的段落进行了完善,最终形成了今天六个乐章的舞剧交响组曲《情殇》,并且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全本出版发行了《情殇》总谱(后附有CD光盘)。这对于很难能听到原曲的音乐爱好者是很大的福利。舞剧交响组曲《情殇》选取了原剧的六段进行创作,包括:《序曲》(繁漪的内心活动)、《劝药》(周朴园与繁漪之间的内在矛盾)、《爱情双人舞I》(周萍与繁漪的母子感情发展)、《爱情双人舞II》(周萍与侍女四凤的爱情纠葛)、《夺情三人舞》(繁漪、周萍、四凤之间的情感矛盾)、《认母悲剧》(群舞)。这部剧以周朴园劝药为导火索,在对周朴园、周萍等人物内心世界的描绘和矛盾的升级中展开,最后以死亡的悲剧收尾。它揭示了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表现出黑暗社会环境下封建女性对爱情自由的向往。陈丹布教授以纯厚的音乐创作技法以及独到的舞剧音乐表达方式,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舞剧音乐的写作“常客”对舞剧《情殇》的理解。
二、“折中主义”理念下的音乐布局
开幕式音乐会的次日,在音乐周活动中,笔者幸运地与作曲家陈丹布教授碰面,请教其作品,进而对于舞剧交响组曲《情殇》便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情殇》是建立在文学脚本台阶上,根据曹禺的《雷雨》故事情节发展而作,是一部具有牢固文学基础的舞剧音乐。对于这部家喻户晓的经典戏剧来说,要能让观众感受到交响组曲《情殇》立足于《雷雨》这一文学作品,且直截了当地感受到《雷雨》中纷乱的社会背景与紧张的故事情节是很不易的,那么陈丹布对于这部作品的创作考量,不论是整体创作理念还是旋律与结构的巧妙设计都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
作品在创作理念上,按陈丹布教授所述即为“折中主义”的状态,这种状态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要尽量用现代音乐去表现那个时代的人物情绪、故事情节以及对剧情人物冲突的不断揭示,同时又不能离开观众,要让观众接受并能听得懂;另一方面是舞剧中的舞蹈采用了集体编导的新形式,在以古典舞为主要舞种的基础上,加上柔美、华丽的色彩。那么,在音乐创作中,除了要顾及传统与现代的音乐元素,同时也要符合舞蹈的行进与故事情节的发展。所以音乐着重于抒情性和多样性,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时候,能够贴切与细致的展现;在烘托气氛、加强舞剧的戏剧性上,陈丹布通过乐队的手法进行写作,既借鉴近现代创作技法,又将传统的音乐元素放在里面。舞蹈音乐不能离开旋律,有了这样的歌唱性旋律,舞蹈演员与观众都能够互相依托音乐旋律去理解剧情。不論是抒情性、舞蹈性,还是戏剧性都在交响组曲《情殇》中展现了出来。序曲中叹息式的下行音阶以及旋律性不太强的三全音表现出繁漪内心深处的悲剧影子,爱情双人舞乐章最开始用轻快的旋律去将活泼的四凤和周萍的爱情故事展现得恰到好处。在和声运用上,通过多样性和声风格,选择了十二音,集合音乐等作曲技术。从人物、剧情、内容需要出发,有了一些调性的更换和抒情性的和声,很多协和的声音就从这里出来了。《情殇》的音乐整体结构运用中国传统式的“散-慢-中-快-散”大结构:散板的序曲、慢板的第二乐章、中板的第三乐章、快板的第四乐章、更快的快板和散板的第五乐章,最后是认母悲剧的慢板与散板。整体呈现为“分散集中”的“散-慢-中-快-散”的布局。
三、《情殇》音乐戏剧因素评鉴
舞剧交响组曲《情殇》在戏剧因素与音乐的创作技法上都让听过此曲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六个乐章的组曲中,陈丹布用其独到的写作手法向观众展现了《雷雨》中纷乱繁杂的故事情节与矛盾明晰的戏剧性音乐。在整个作品的序曲中,首先树立了繁漪这个内心充满矛盾的有着复杂情感的旧社会人物角色。因此陈丹布教授在本段音乐创作中采用单支长笛在中低音区和高音区的独奏,用半音的下行做出了人物内心无奈的叹息。第一段序曲的音乐,有全半音的叹息,半音上行,类似于歌剧宣叙调的表现手法,回到全半音的材料,出现持续的半音颤音,之后出现长笛的华彩。
谱例中的主题材料1用来表现繁漪的叹息和内心的声音,随着下行到第6小节处;主题材料2用来表现繁漪内心深处的冲突矛盾,再一阵叹息之后,内心又有了起伏。
《爱情双人舞I》的第一段主题展现出不合乎情理的情感,这是周萍与繁漪间复杂的爱情。陈丹布在这里设计了一个往复出没的音乐元素,运用人物内心复杂的旋律动机,再进入一个代表繁漪的主题叹息,用音乐将故事情景描绘得恰到好处。
由于当时舞台呈现出的是暗红色的幽暗灯光,所以在这设计了一个转位排列的大七和弦“降2-4-降6-1”,用钢片琴奏出和弦外音,使得高音区有铃声的感觉并给人以梦幻的情境。转调后,进入双簧管演奏的爱情旋律。这是一个中速不是很快的都市化旋律,揭示出人物内心活动,三句中:前两句用双簧管演奏,后一句是由小提琴演奏。
谱例2和谱例3都出现了展现繁漪形象的三全音与连续的半音下行,凸显了之前繁漪不平的心理活动,为后面的愤怒和矛盾冲突做了铺垫。
《爱情双人舞II》展现了周萍与四凤的爱恨情仇,二人在不知道同母异父的关系情况下产生了不该有的感情。虽然是触目惊心的剧情,但开始他们并不知道,所以音乐最开始是跳跃、活泼和轻快的。
谱例4用木管演奏了一个具有质朴、轻快的旋律,具有浓厚的乡村气息。音乐用升G小调,表现两个年轻人活泼的情绪,展现出该部分“爱情双人舞”的美好情境。
舞剧到了这个阶段会逐渐出现一些矛盾,《夺情三人舞》则描写了侍女四凤、少爷周萍与后母繁漪之间的情感纠葛,体现了多重的矛盾。繁漪会阻止年轻人的情感,当音乐逐渐走向强烈,走向不和协,到达矛盾冲突的顶点之时,运用了乐队全奏的方式,营造出激烈的矛盾氛围。“夺情”这一舞剧情节比较散,线索很多,剧情比较乱。陈丹布于是用一个大型的慢速的变奏,即帕萨卡利亚变奏,把整个杂乱的剧情全部囊括其中,显示出舞剧情节的整体性。
值得一提的是,陈丹布在这里并没有很死板地运用帕萨卡利亚变奏,在有个固定声部反复不断出现的情况下,在高音声部混搭上其他变奏声部,形成复调结构,同时运用了十二音写作,使音乐更具现代化。
最后一部分认母悲剧表现了四凤与周萍相认的情境,这是一个用死亡来结束的悲剧故事,所以在陈丹布教授的笔下,音乐先将声乐中的哼唱加入进来,展现出凄惨绝望的氛围。乐队全奏后,十二音的帕萨卡利亚主题沉到低声部,用大提琴等乐器演奏,然后在高声部叠入各个人物的主题和矛盾冲突因素的主题。在十二音中提取前面四个音,加入一些新的音乐元素,形成固定旋律变奏。这些始终飘在高音区的打击乐与低音声部的弦乐,再加上叠入的各部分主题,通过激烈的发展,人物之间的最后悲剧出现,尾声通过繁漪一个人的呻吟来结束全曲。
这一段又回到了繁漪的内心世界,与序曲做了很好的呼应。一段长时值的音乐下行走向展现了繁漪悲剧的人物设定,呻吟前的一小段上行音乐片段表现了在封建压迫下的女性追求自由的精神,但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失败的,揭示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黑暗。
四、从《情殇》言及舞剧音乐
陈丹布的舞剧交响组曲《情殇》以恢宏的气势,在戏剧性的音乐中重新诠释并塑造了《雷雨》的悲剧性故事情节,运用了现代音乐的多种表现手法来突出舞剧的戏剧性,把舞蹈与音乐中叙事能力紧密结合,为广大观众展现了一个非常具有画面感的组曲音乐。
舞剧通过舞蹈动作和背景音乐以及舞台灯光、美术等进行抽象化的、概括性的叙事。而舞剧音乐的戏剧脚本则为舞蹈的编排和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可依靠的叙事基础。在中国,大多数舞剧音乐是先有编排好的舞蹈或者是先有故事脚本,并且在和舞剧导演沟通后再进行创作的。一般情况下舞剧导演会给作曲家一些包括舞剧的故事脚本、舞剧舞蹈的整体特征、段落分层等,更为细致的还有舞台场景、灯光的布置以及气氛的需求等信息,以便作曲家更好地用音乐去展现舞蹈,用音乐去辅助舞蹈,用音乐升华舞蹈。这种例子在古今中外也是屡见不鲜,在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中,对奥杰塔公主人物性格音乐的描述里,作曲家首先选择用竖琴的音响效果来展现玄幻的世界,再使用双簧管演奏出浓厚的情感旋律,随后在弦乐的回旋中此起彼伏,这里的伴奏音乐也促使舞剧《天鹅湖》成为世界经典。除此之外,由北京舞蹈学院创作的大型舞剧《可可西里日记》,其中有一段音乐运用悠扬缓慢的音乐搭配着低吟的藏语说白来展现一段巡山队长与藏羚羊的动人故事情节,也是恰到好处的。大型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舞剧音乐是一个将现代和传统结合、中国与外国结合的典型范例,这里的伴奏音乐不仅有西方的交响伴奏,还有中国的锣鼓打击乐伴奏,将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喜庆色彩很好地展现出来。
舞剧交响组曲《情殇》中故事情节与音乐走向贴合得十分紧密,使得舞剧音乐具有浓厚的戏剧性特征,一部经典的舞剧,一定要有一部好的音乐做后盾。音乐作为艺术展现的重要桥梁,在舞剧创作中占據着重要的地位。纵观世界经典的舞剧,其音乐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因为其中的音乐与舞蹈能与故事情境做到完美融合,陈丹布的交响组曲《情殇》就是这么一部经典的舞剧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