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迪
摘 要:瑜伽是一种古老的修行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瑜伽逐渐兴起,出现了因现代瑜伽而产生的“瑜伽病”。本文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传统瑜伽和现代瑜伽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现代瑜伽与传统瑜伽在练习目的和方法上的背离。并通过分析讨论现代瑜伽中“瑜伽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如何预防此类损伤的发生提出建议。
关键词:传统瑜伽和现代瑜伽 瑜伽病 瑜伽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a)-0219-02
1 瑜伽的认知
1.1 瑜伽的起源
“瑜伽”起源于超过1万年前的古印度密宗文化。在距今五千年之前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巴基斯坦城市)和摩亨朱达罗(巴基斯坦城市)进行的考古研究发现,印度古代君主Shiva是瑜伽最早的创始人和习练者。
瑜伽这一术语源于梵文动词词根yuj。这个动词有两种含义:(1)yuj samadhau,即整合;(2)yuj samyoge,即联结。瑜伽的这两种含义在有关瑜伽的古典著作中得到了印证。目前,所有瑜伽著作和瑜伽流派都已经一致接受了瑜伽这一术语的含义。有关瑜伽最成体系的著作是帕坦伽利的《瑜伽经》。帕坦伽利把瑜伽定义为“控制心的意识波动”。
1.2 传统瑜伽
传统瑜伽的出现和发展与印度的宗教、哲学经典、社会阶级问题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密切相连,并与阿育吠陀疗法、苦行等结为伴侣,其思想和实践就融合在印度人的生活中。瑜伽广义上属于印度六大哲学体系中的一个哲学体系,与数论派哲学互为一对,数论哲学是瑜伽的理论基础,而瑜伽是数论哲学的实践篇[1]。关于瑜伽最早的书籍是大约在印度河流域文明开始繁荣时期的古印度教经典和之后的吠陀经[1]。在《梨俱吠陀》中有赞歌描述人通过瑜伽修行获得智慧和神奇力量,在这里,瑜伽是以苦行作为最初形态的[2],且深受佛教思想影响[3]。在瑜伽和佛教中均强调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瑜伽经》中关于信、勤、念、定、慧的修行法与佛教的修行方法有密切联系[3]。 在印度,人们相信通过瑜伽可以摆脱轮回的痛苦,将内在的“我“与宇宙无上合一[4]。《瑜伽经》中帕坦伽俐提到“八支瑜伽”,包括:社会准则(yamas)、个人准则(niyamas)、体式(asana)、调息(pranayama)、制感(pratyahara)、冥想(meditation)和三摩地(samadihi)[5]。
传统瑜伽中,体式的练习是进入冥想的实践,是人们向内探索的工具,以实现身心灵的连接,从而达到三摩地的状态。瑜伽经典著作《瑜伽经》中对体式的定义为:瑜伽体位是一种达到平衡、稳定、轻松的调身方法。即平稳、放松是体位法的核心,以此来控制自我不安定的心意状态。艾扬格大师曾说过,瑜伽体位法(Asana)真正的重要性在于它们训练和规整大脑的能力。印度总理莫迪在2015年6月的第一届国际瑜伽日上发表演讲时说,瑜伽不是一种锻炼,而是为了探索与自身、与世界、与自然的合一感。2016年12月1日,印度瑜伽被正式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传统瑜伽中,体式(Asana)应在具德的导师指导下练习,练习中应高度专注,回收感官,呼吸带动身体运动,从而将身体能量调整为平衡状态,而不是简单摆出动作形式。另外,传统瑜伽中,练习内容会根据季节、环境、习练者的体质类型等做出相应调整,瑜伽习练者对饮食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瑜伽体式与体操、舞蹈和杂技有着本质不同,并不是摆出高难度的动作就表示在练习瑜伽。
1.3 现代瑜伽
目前,体位法在瑜伽练习中已经完全居于主要地位,在有些地方,体式甚至脱离开八支瑜伽成为独立的一种运动形式。从传统到现代,瑜伽已经从注重修“心”转变为修“身”,且练习目的和方法已完全不同。目前,瑜伽运动在国内风靡,逐渐成为当今最流行的健身方式之一。现代社会对女性身材、着装美感的审美要求,已经达到历史前所未有的高度;另外,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快、工作壓力大,导致颈椎病、腰椎病等身体疾病和抑郁症、孤独等心理疾病增多,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练习现代瑜伽来追求力量和美、塑造身体形态或者减压、追求医疗功效。因此,瑜伽的课程形式也随着市场的需要在不断变化,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诞生出越来越多种新型流派,如空中瑜伽、高温瑜伽、维密瑜伽、水上瑜伽等等。其动作的编排更突出人体形体的曲线美,瑜伽服饰也从传统的宽松样式变为紧身束身的样式以突出视觉的美感,并衍生出五花八门的瑜伽练习辅助器具。这些完全是市场商业化的结果。
瑜伽确实可以给人带来轻盈纤细的身型,但这不是瑜伽的唯一功效,更不是瑜伽的目的,这是部分人对瑜伽的误解所在。
2 瑜伽病
2.1 瑜伽病的定义
瑜伽体式在形式上偏重静力性拉伸运动,损伤多发生于肌肉、软骨、韧带及关节等软组织[6]。常见损伤类型为:韧带或肌腱拉伤、椎体错位、肋骨外翻、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腰肌劳损等[7]。该损伤因在练习现代瑜伽的人群中多发,且部分软组织损伤用普通X线难以辨认,疼痛感延迟出现,这些特点有别于其他剧烈的体育活动,所以被称为“瑜伽病”[7]。
2.2 瑜伽病的起因
2.2.1 习练者因素
部分习练者缺乏对瑜伽的正确认知。在练习中没有去伪存真的明辨力,只注重外在动作形式,而不注重呼吸和感官回收,盲目追求高难度动作体式,急于求成,挑战超出自身力量和柔韧性能力范围的动作,违背循序渐进原则,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极易导致损伤发生。另外,练习中不专注,攀比心强,准备活动不充分,不注意动作与呼吸配合等也会带来损伤。
2.2.2 瑜伽市场不规范,缺乏相对权威的培训机构
在印度,一个真正的瑜伽导师的培养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认真专注的严格研习和实践。印度瑜伽领域最杰出的学者之一,G.S.萨海教授研究《瑜伽经》38年,仍谦虚地说“我还不能说出什么是真正的瑜伽”。而反观国内瑜伽行业现状,各类教师培训机构五花八门,缺乏行业统一认证标准。在商业功利心的驱动下,培训机构呈现速成的培训模式。市场上不乏10d成为“瑜伽教练”、3个月成为“瑜伽高级导师”的培训班。这使得瑜伽教学质量无从保证,带给更多习练者对瑜伽的误解和身体上的伤害。
2.2.3 教学者因素
瑜伽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因为拿“证”容易,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水平就投入到瑜伽教学中,教法不当,动作编排不合理,动作要领传授不准确,易误导学员并导致损伤发生。部分教师过于重视体式练习,过度强调努力用力,而忽略呼吸的引导,易使学员运动负荷过大,机体疲劳,进而受伤。
2.2.4 教与学之间缺乏沟通
瑜伽练习编排要因人而异。体质、职业、地区、年龄等不同,练习方式也应不同,如练习强度、时间、动作难易度、内容编排等都需要具体做出调整。教师应与学员积极沟通,了解其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并对练习给予指导。由此可知,教师与学员间沟通交流非常重要。从这点来看,瑜伽教学并不适合大班教学,而是更适合小班或者1对1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练习,避免学员受伤。
从瑜伽病的起因来看,過分注重体式练习是引起瑜伽病的主要原因。体式训练只是瑜伽的一小部分,体式的练习只是进入冥想的实践,是人们向内探索的工具,以实现身心灵的连接。瑜伽不是一种形体训练,而是为了探索与自身、与世界、与自然的合一感。在传统瑜伽中,体式训练应在具德的导师指导下练习,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化,结合周围环境的变化,练习中高度专注,回收感官,呼吸带动身体运动,从而将身体能量调整为平衡状态,因此,并不是摆出具体的动作就表示在练习瑜伽。现代人缺乏对传统瑜伽的全面认识,把瑜伽等同于形体训练,忽视了身心连接,只注重动作形式,忽视个体差异,造成机体疲劳,超出个体承受能力,出现损伤。
3 结语
现代瑜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偏离传统瑜伽,更多是一种改良版的健身运动,且对传统瑜伽没有传承和发展的关系。对瑜伽错误的理解和使用导致部分人在练习体式过程中产生损伤,出现所谓的“瑜伽病“。因此,应规范瑜伽的宣传,纠正对瑜伽错误的认知;规范行业市场管理,规范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习练者在练习体式时注意动作的正确要点,不过度用力,循序渐进,练习中避免攀比心态。另外,还应根据季节、气候、环境、自身状态等及时调整运动强度。
参考文献
[1] Saraswati S.Asana Pranayama Mudra Bandha[M]. Munger,Bihar,India:Yoga Publications Trust,2013.
[2] 贺灵敏.上海市瑜伽练习人群身体损伤的社会学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体育学院,2010.
[3] 刘芬.现代瑜伽与传统瑜伽的比较探究[J].嘉应学院学报,2015,33(8):96-100.
[4] 闫巧珍.现代瑜伽运动与传统瑜伽的背离[J].文山学院学报,2011(6):48-50.
[5] Saraswati N.Yogadarshan[M].Munger,Bihar, India:Yoga Publications Trust,2009.
[6] 栾彦茹.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致因与预防研究综述[J].体育世界:学术,2018(1):88-89.
[7] 冯艳.瑜伽运动常见损伤分析及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 2008(23):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