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体医结合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2018-06-11 06:30刘兴刚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4期

刘兴刚

摘 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人民健康的重大举措,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推动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形成康服务模式。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加强体育课程与医学课程相结合,贯彻纲要指导精神,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对健康促进的作用。

关键词:医科类高校 体育类高校 体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2(a)-0194-02

各大医科类高校与体育类高校对体医结合相关专业开设内容不同,专业分别为运动医学、运动康复、运动康复与健康、康复治疗学、康复医学(临床医学方向)。运动医学专业本科没有设置,研究生有专业方向,目前该专业在国内比较好的高校分别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及成都体育学院等。其余体医结合相关专业各医科院校或体育院校本专科阶段都有开设。

运动康复是新兴的体育、健康和医学交叉结合的前沿学科,是对伤病患者采用多种运动疗法,使其在身体功能、心理与精神上获得全面恢复, 重返工作岗位,回归家庭和社会。因此,2004 年教育部设立该专业,以弥补我国健身康复人才紧缺的局面。当年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体育院校,医学院校只有天津医科大学开设了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主要是发挥医学院校的办学特点与学科优势,在专业特色上注重医体结合。随后成都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等先后开设该专业。

以廣西医科大学为例,主要课程设置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创伤学、运动康复技术、康复医学概论、神经病损康复、康复心理学、康复评定学、中医传统养生学、外科学、内科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肌肉骨骼运动康复学、针灸学、运动医务监督等。就业方向为各级医院、学校、福利院、干休所、疗养院、健身与健美俱乐部、企业、保险行业、社区、残疾人协会、运动训练基地、职业运动俱乐部以及体育、健康、康复、公共卫生等科研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

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例,主要课程设置运动康复与健康,开设课程为系统解剖学、中医基础、人体解剖、运动解剖学、人体生理、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康复心理学、医学统计学、组织学、药理学、病理学(含病理物理学)、免疫学、外科学、内科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含针灸、按摩)、运动疗法原理与技术、运动损伤学、运动医务监督、临床运动疗法学、理疗学。就业方向为运动训练基地、医药卫生系统、社区康复治疗师;体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各级各类教学单位师资。

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开设课程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运动疗法学、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康复评定学、骨骼肌肉康复学、神经康复学。授予理学学士,学制四年。主要就业去向:各级医疗机构、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和社区等部门;体育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各级各类教学单位师资。

康复治疗学专业属于医学技术类专业,是一门现代医学科学技术与医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医学应用技术学科,它的服务对象是因损伤、急慢性疾病、老龄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及先天发育障碍者,经过康复综合治疗使之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功能或延缓功能退化,使其能够正常参加社会生活,提高生存质量。

以天津医科大学为例,课程设置为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神经病学、医用生物化学、组织学、运动学、药理学、诊断学、医学影像学、运动疗法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病理解剖学、物理因子治疗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人体发育学、康复医学概论、手法治疗学、中国传统康复治疗学、肌肉与骨骼临床康复治疗学、神经疾病临床康复治疗学、内科疾患临床康复治疗学、康复评定学、康复心理学、假肢与矫形器等。就业方向为各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康复中心、残联等。

以哈尔滨医科大学为例课程为生物学、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免疫学、药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诊断学、计算机学、医学统计学、文献检索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表面解剖学、康复医学总论、康复评定学、康复工程学、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语言治疗学、康复护理学、康复心理学、儿童康复学、骨科康复学、内科疾病康复学、神经伤病康复学、社区康复学、传统康复学等。就业方向为可从事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也可到疗养院、保健中心、体育医院或运动队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等单位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开设课程以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为主干学科。开设人体解剖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基础、康复机能评定、物理治疗学、超声治疗学、作业治疗学、康复工程、临床康复学、儿童康复学、中医康复学等必修课程。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大专院校、各级综合性医院、中医院、城市社区与农村基层医疗单位以及疗养院、养老院等从事康复治疗及教学、保健和管理工作,也可进入康复医疗仪器研发、生产、销售等企业工作。

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课程设置为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含运动生理学)、生物化学(含运动生物化学)、神经病学、人体发育学、人体运动学、假肢矫形器学、运动康复生物力学、言语治疗、神经解剖学、心肺及烧伤疾病康复治疗学、神经疾病康复治疗学、运动疗法学、康复评定学、作业疗法学、骨伤科康复学、物理因子治疗、郑氏推拿学基础、郑氏推拿治疗学、运动针灸学、运动医务监督、健康与运动营养学、水中康复学、体育动作的解剖学分析与肌肉训练。

从各个高校课程设置我们可以看出,医科类院校以医学专业课为主,体育或运动课程为辅所组成,体育院校课程设置是以医学课程与体育课程均衡配备所构成。各大高校都以发展自身优势学科为主线,各有特点,体育结合专业还在探索中前行,任重道远。体医结合专业的发展势在必行,是以“健康中国”为根本的国家大战略,培养能开运动处方和医疗处方的双医型人才。对开设一门适合我国高等医科院校与体育院校特点的体医整合教学的优势学科,培养既懂“体育运动又懂医学的复合型人才起到坚实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定宣,陈巧玉.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查[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2):103-109.

[2] 卫芳盈.当前形势下我国康复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0(6):470-472.

[3] 韦军湘,徐锡杰.高等中医药院校运动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望与探究[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S1):323-324.

[4] 齐大路,方千华.大健康产业视野下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12):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