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鉴
摘 要: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体质指标呈下降趋势,只有体重增加。未来,随着人类发展的使命,他们锻炼的动机直接影响他们的健康和体育行为。从而影响到锻炼的效果和终身体育的能力。因此,积极开展高校大学生体育活动,促进健康,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概念和习惯。充分发挥体育与健身的基本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健康 体育锻炼 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185-02
高校是学生走下社会历练自己的最后一站,是培养高级人才的摇篮,是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国家、社会和学校广泛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我国近几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贯彻实施,国家高度重视学校体育改革,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观念,成为高校体育的中心工作,力争使学生慢慢养成良好的健身意识和习惯。为了使其身心健康,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意识锻炼行列,学校开展的课外体育活动已成为大学生业余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课堂外做好工作是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保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佳木斯大学在校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调查需要,查阅佳木斯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和学术期刊,查找有关体育锻炼动机和兴趣的学报和论文等大量的文献和资料来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
1.2.2 網络检索法
通过网络查找有关体育锻炼动机的方面的一些法律、规定以及一些资料来为本文调查提供理论依据。
1.2.3 问卷调查法
通过佳木斯大学大学生问卷调查,向大学生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8份。有效回收率为99%,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96%。最后,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分析了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为确保调查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对问卷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专家咨询和测试。
1.2.4 统计法
通过对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将统计的数据转化成百分比的形式来进行分析大学生课外锻炼动机的分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
调查结果表明,35.37%的学生认为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23.23%的学生因个人兴趣爱好参加课外体育活动,19.19%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强身健体,健康的体质是高效率学习和工作的前提为了缓解压力和疲劳。许多学生参加课外体育运动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心理学表明:人对某件事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件事的价值有深刻的理解和了解,也取决于对这件事的浓厚兴趣。当学生对体育活动感兴趣时,这是激励和激励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动机越多,反之则越小。
2.2 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
调查表明:每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学生总体比例为59.61%,为3~5h或少于5h。每周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总体比例为5%至10h,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学生总体比例为19.19%为10h以上。保证充足的运动时间不仅能够强身健体增强体质,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主学生缓解疲劳,增加学习动力,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当代的生力军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时刻准备迎接新时代带来的各种挑战,在面对挑战的时候充分发挥我们年轻的优势去从容的面对挑战。
2.3 喜欢的运动项目
统计结果表明:大多数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选择球练习和跑步作为选择锻炼的主要方法。篮球、足球、跑步、羽毛球等;女生为:跑步、羽毛球、健美操等;大学生在体育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男生大多喜欢一些带有一定身体接触的对抗性和运动强度比较大的球类运动项目,像篮球、足球这样不受学校场地、器材限制的运动项目。
女孩大多喜欢跑步,羽毛球,有氧运动以及其他灵活,有技巧,有趣且没有身体接触的运动。选择篮球的男孩人数明显高于女孩。足球的反面是有氧运动。我们要抓住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通过一些趣味游戏或比赛来培养他们自觉养成课外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为生活和工作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2.4 限制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调查得知,限制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主要是因为缺乏场地和设备。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有很多同学喜欢健身,但仅仅靠一些哑铃、拉力器等达到健身的目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通过一些专门的健身器材来达到健身健美的效果,有的学校有这方面条件但是学校不予开放,如果花钱很多学生又负担不起。其次是学业过于繁重,走访调查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比较爱学习,上大一就开始为了各种各样的考试准备复习或是为了打工赚钱整天忙碌奔波,从而忽略了参加体育锻炼,等到了大三大四又要考研究生、公务员更没有时间锻炼,同时也有一部分人认为智育是第一位,因而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没有日常课外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2.5 在学习工作忙碌时,安排体育锻炼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58.59%的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忙碌时看心情的变化,其中能够按时保持锻炼的学生少之又少,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应对忙碌紧张的学习工作时会选择减少锻炼,如果学生经常忙于学习,大脑过度疲劳。能使大脑在紧张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能量物质和氧气,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和工作效果。目前大多数学生缺乏课外体育锻炼知识,因此教师应抓住机会宣传和教育学生提高心理意识,将模糊意识转化为明确意识。激励他们产生正确的行为动机,以达到身体健康,终身受益。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大学生应该坚持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多多发展自己锁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不要因为某些原因就减少体育锻炼,即使我们在学习繁忙时必须坚持体育锻炼,大学生也需要培养更多的课外体育锻炼兴趣。形成终身体育的概念和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充分发挥身体素质的基本功能。让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被动到主动,发展长期的体育锻炼习惯。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的身心素质可以得到锻炼,身体素质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发展道德,智力和身体发育,大学生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用健康的身体迎接未来的挑战,肩负着建设美好祖国的重任。
3.2 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学生健身意识;(2)学校必须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资力度;(3)学校要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爱好和兴趣。
参考文献
[1] 国家体委.全民健身计划纲要[R].中国学校体育,1995.
[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3] 黄小波.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及对策[J].广西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102-104.
[4] 叶林海.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学研究,2007(1):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