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平
摘 要:当前,经济发展迅猛,城市与城市,学校与学校之间交往频繁。而体育课程成为学校之间相互竞争与衡量一个学校的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各学校重视与加强的重要内容。为了促进学校的发展,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高职院校都对体育教学方式与方法提出了新的探索与改革。现实教育教学中,各学校的体育教学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文章从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笔者对体育教学与教改的思考,希望能引起各学校的重视与注意。
关键词:体育教学 高职高专 改革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123-02
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鼓励下,当前高职教育以“職业性、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作为学生的培养方向与目标,而高职的体育教育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与提高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它是高职教育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生源的质量与学校发展历史短,资金不足等因素,存在诸多教育问题,因此如何对高职体育教学改革,成为学科改革中的重点与看点。
1 学校体育课的内涵
近年来《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不断定位教育教学的内涵,但关于体育教学,其定义从未变“体育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为目的”,从这个定义中,我可不难发现体育教学无论如何进行课程改革,其功能未变,老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还得注重必要的技能与知识的传播,不仅要用实践训练,更重要的还得有理论知识。因此体育教学,健康是第一目的,以训练为主;其次体育教学还得融入与健康相关的技能与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多功能、多内容、多价值来加强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的提高,即促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提高。
2 加强学生体育教育的作用
有利于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特别是就业适应力。高职教育专业的设置是按社会生产与管理的需求而设置的,学校教学围绕这些课程教学也是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适应就业和岗位而设定的,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就有不同的需要,这样导致学校里的体育教育和课程设置就要让学生有适应岗位与工作的能力。学生在学校期间的体育锻炼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抗压和耐劳的能力,以满足今后工作与岗位的需要。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很多学生认可并进入,人数一年比一年多,这样近年来形成就业的压力,给学生一种强大的考验。这就要求体育教学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保证学生能承受就业压力,以适应以后即将出现的恶劣工作环境,从学生顺利地过渡到社会。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随着社会发展,分工越来越精细,这就要求员工有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也正是体育类的竞技赛,像篮球、排球、足球为何深受广大人们群众所喜爱,只有合作,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在这些体育项目中,学生通过体育活动会与不同的人,不同的队友协作,从合作中找到成就感,在合作中发展团结的魅力。学生通过这一系列的体育活动,就对以后进入社会,走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学科的教学现状
3.1 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
高职的发展,出现严重的体育教师不足,按国家教学计划的设置,学校体育老师都是超负荷地工作,老师的年龄老年化严重。出现这些情况,一是学校的领导不够重视体育教学,不愿意引进年轻人充实体育教师,二是大学体育的毕业生也不愿意来职业技术学院当教师,他们大多对职院有偏见。三是职院对这个特殊的引进教师设置了较高的门槛,大多数职院要求研究生学历才能引进,这就使得那些优秀的本科生无法加入到职院这个教师队伍中来。总之原因不一而足,这就导致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出现青黄不接,队伍薄弱,使得学校的体育活动与体育教学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3.2 教学观念不更新,体育意识欠缺
国家教育部一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德、智、体、美、劳”等五个方面的教育,先后颁布了一系列与体育相关的法规,如《教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体育法》等。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学校不太重视,把它作为公共基础课,从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安排上与中小学相差不大,教师、学生都爱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体育都显得不够重视,体育教学也就成了摆设,呆滞。
3.3 教学的方法与手段落后,也过于传统
高职院校一般把体育当成公共基础课来开设,有的学校甚至学生到大二时取消了这门课。教学中内容单一,大多以球类为主,一个篮球,一个足球或者就是安排武术课。教师很少对这些活动与教学中对课程进行研究与探讨,组织形式也是老一套,传统而陈旧。即便是对学生考试与评定时也没有多大的新意,不符合时代的需要与要求,也无法做到吸引学生的目地。
4 基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4.1 学校领导要重视体育硬件与软件的建设
硬件是一个学校是否重视体育建设的标志,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只有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以满足于当前日益发展的需求。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好动是天性,好玩也是他们的强项,只有让学生乐在其中,让他们从更多更好的硬件设施中体会体育之乐,才会充分地爱上它,才能够发挥体育教育的功效。另外有了硬件设施,还得有过硬的师资队伍。体育教师才是实施体育教学改革的主体,也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创造者。学校只有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把他们送到更高的学府里进行再教育,充电,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与知识,让他们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技能。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科研投入,以提高他们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让他们在教学中发挥优势,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4.2 体育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学校里的体育教学一是培养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二是培养了学生的体育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培养他们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因而,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素质能力,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更高地是培养他们自我评价身体锻炼效果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并把这一理念贯穿到体育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去,注重学生健康观念和锻炼意识的养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使他们养成坚持锻炼的良好习惯。
4.3 发挥老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鼓励老师实施个性化教学
一个教学活动,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老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参与者。一个教师只有从传统的教学中走出来,跳出以往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理念,引进更多的教学方法和信息化手段。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要探讨“健康第一”“以人为体”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还得重视学生的个人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做到因才施教,关注个性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又要针对学生的特性,思考出更多的师生互动环节,体现教书工作中“教学相长”的真谛。另外,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还得花费时间来细心观察与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长处,了解每一个个体的需求,然后创设出能吸引学生参与的情境,使每个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德、智、体、美、劳”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为核心,进行全面的教学创新与改革,以达到提高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为适应社会,适应以后的工作做好前瞻性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王伟.北京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
[2] 赵增明.我国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改革对策研究[J].田径,2018(4):38-40.
[3] 吴德兵.浅谈我国高职院校体育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其改革[J].新智慧,2017(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