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现状研究

2018-06-11 06:30陈杰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2期
关键词:社区体育高校体育学生

陈杰

摘 要:当前我国随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对体育消费投入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社区体育成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但是因缺乏专门的人员指导,造成居民锻炼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足成为制约我国社区体育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高校体育专业培养的学生掌握了运动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方法,如果能够参与到社区体育的指导,将会有效缓解社区体育指导员不足的问题,提高社区居民锻炼有效性,促进全面健身运动的开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 学生 社区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117-02

目前社区居民选择的锻炼方式主要是广场舞、跑步、健身走等,大都对技术要求不高,便于掌握,但是对健身的有效性有待提高。一些有难度的项目,因为没有专门人员指导,很难以开展,存在危险性。当前我国的体育场馆在资源主要集中在高校,高校附近的社区也很多,能够为社区体育提供很多便利,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也能够担任社区体育指导员,如果能够有效的协调解决好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之间的分歧,寻找合作发展的路径,将会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共赢。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资料法和访谈法,分析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指导的现状,并结合实际情况,探讨高校与社区共同建立体育志愿服务机构,服务社区体育,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的路径。

1 学生参与社區体育志愿服务的价值

1.1 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高校学生最终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具有较高的学识水平与思想道德修养,他们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到社区活动中去,能后把他们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传递给人们,唤醒人们内心深处的正能量,促进文明之风的形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代表的是自己的母校,既展示了自己的良好形象,又展示了学校对自己的培养能力,有利于学校的宣传,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到学校进行深造,进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1.2 有效弥补社区体育指导员不足,促进社区体育发展

当前我国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受到指导员不足的严重影响,居民参与大都是一些低消费、技术要求比较简单的运动项目,其锻炼的有效性和专业性有待提高。例如近几年比较火爆的广场舞、夜跑、健身走等等,这些项目适合的人群、安全性、对提升健康的有效性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广场舞的扰民、影响公共秩序,夜跑和健身走的危险性都成为当今社会的话题。发达国家的社区,运动场馆丰富,从事体育服务指导的人员众多,会有很多运动项目供居民选择,有效提升居民的锻炼效果,减少社会乱象的产生,促进社区和谐。当前我国人口众多,社区体育器材设施与服务人员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居民的需求,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矛盾。高校体育专业拥有丰富的学生资源,可以让他们参与到社区体育的指导工作中,将理论课变成实践课,既服务于社区,又提高自身能力,弥补专门指导员的不足,促进社区体育的发展。

1.3 提高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自身的能力,促进人全面发展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学习期间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成为大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理想工作的关键因素。大学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活动这一途径,可以使自己较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需求和现状,从而得到宝贵的经验,锻炼自己,提升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到社区体育指导工作中,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通过锻炼找出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全面提升自己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了解社区体育的发展动态,不断地完善与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就业率。

2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意识比较缺乏

在我国高校的志愿活动中,志愿者服务活动都是代表学校服从上级组织安排,在学校志愿协会或共青团的组织下进行,这样使得志愿服务成为一个下达、督促、评价的过程,缺乏学生自主参与,选择参与,更多的是被动参与。当代大学生受到现代社会的影响,形成了较高的自主意识与民主意识,参与各种活动的随意选择性较大,很难支配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缺少奉献精神与自愿服务意识。高校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基本都是在学校的要求下学生才肯参与,缺乏自主参与意识。而且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大都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与功利性,志愿服务提倡的奉献精神不强,与个人荣誉、奖学金挂钩,都是为了获取报酬或利润,逐渐淡化了志愿精神,也淡化了志愿者身份的价值。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服务也是如此,由于体育生接触社会的时间更早,更加现实一点,缺少自愿奉献精神。

2.2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志愿者的培训相当缺乏

当前我国高校内的志愿服务培训机制不够完善,很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系统培训。在所涉及的服务内容方面,大学生仍然停留在较基础的层面,仅涉及在扶弱、助残、支教等传统项目上,没有开展体育专业方面的相关服务培训。由于没有进行相关的培训,导致志愿者准备服务的内容不充分,造成针对性不强,不能很好地满足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实际需求。作为社区体育的志愿服务者,要符合自身的体育专业特点,需要志愿者掌握丰富的体育锻炼理论知识和良好的运动技能,才能提高其为社区体育服务的质量。在为社区居民进行体育志愿服务时,需要对居民参与锻炼的体育项目,进行动作示范、讲解与纠正,这就需要志愿者拥有很强的专业技能,然而现在很多社区体育志愿者缺少常规体育知识培训,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服务质量,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从而影响他们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2.3 针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激励制度不完善

虽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是自愿参加,不能以获取回报为动机,但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相关部门应该共同建立相关的志愿服务回报机制,让参与的学生能够获取一定的社会回报。可是,对学生的激励政策存在一些问题,激励只限于口头表扬、发放证书等方面,而对志愿者发放的补贴几乎没有。这种奖励形式需要转变,不能仅仅是无偿的服务,更应该关注学生其它方面的需求。学生没有物质奖励,长此以往,学生不愿参与活动,不积极、不主动,为此,应该建立完善的激励制度。

3 高校体育保障下的社区体育志愿服务发展构想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与服务培训体系

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志愿队伍的管理体系,高校和社区共同协调,成立相关的统一管理部门,对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行管理,确保能够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保障学生志愿者不受到外界环境的困扰,产生一系列的麻烦。首先,应该制定社区体育愿服务的规章制度以及明确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其次,志愿者的选拔要选择最合适岗位的人,在选拔的过程中要保证评价指标要与实际工作情况相符合,选择最适合此岗位的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完成选拔工作。再次,要对选拔出的志愿者进行一段时间的专门培训,包括服务指南、体育锻炼理论与运动技能等,让志愿者能夠掌握参与志愿服务必须的知识与技能,以便其能够熟练应用到志愿服务工作中去,提高社区体育指导的服务水平。

3.2 不断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的激励机制

在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不以追求物质报酬为目的的前提下,加强精神层面的激励措施,它有利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持续地、良好地进行。首先,政府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规与政策,激励志愿服务的开展,支持与鼓励志愿者者参与服务;其次,志愿者组织自身内部也需要明确相关的激励机制,保证自己内部志愿者参与服务的积极态度;再次,学校与社区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志愿者的表彰与宣传激励制度,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表彰。高校相关部门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进行精神与物质的奖励,以保持其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3.3 为志愿者搭建情感支持平台,解决其心理问题

高校的志愿者都是以大学生为主,他们心智尚未成熟,没有服务的经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在面对种种困难和挫折时,他们往往缺乏经验去解决这些问题,对自己的服务能力产生怀疑,加之社会环境的复杂多变会使志愿者丧失信心,更有甚者会出现心理问题。当志愿者出现心理问题时,需要及时得到专业心理咨询人士的帮助,以便其缓解心理问题,使其重拾信心,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平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使其积极的投身到服务中去。

4 结语

当前,我国社区居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受到体育指导员不足的影响,而体育人才资源相对丰富的体育专业院校或者拥有体育专业高校的人才利用率不高。在此种背景下,高校可以利用现有的专业资源对学生进行培训,为社区体育提供大量的指导员,为社区体育提供丰富的学生志愿服务。而社区可以作为学生培养的实践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这样对推动社会体育专业教育和社区体育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体育专业培养机制,增加社区志愿服务奖励机制,让更多的体育专业学生参与到社区体育服务工作中去,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实现高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静,王羽.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参与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问题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25(10):38-40.

[2] 张玉东,苏龙.高校体育专业学生服务社区体育的探索研究——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1):52,60.

猜你喜欢
社区体育高校体育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当前社区体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论城市社区体育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