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堃 陈宇婷 单亚萍
摘 要:大课间操是中学各个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学校体育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中学生的身体健康,并实现教育部部署的体育目标。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当今中学大课间操的真实现状进行调查,发现问题并对其的发展提出新的看法与解决方案,总结并创编出既适应当今学生兴趣与身心发展,又带有艺术体操项目特色并符合大课间操基本要求规范的新式大课间操。
关键词:大课间操 对策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036-02
大课间操体育运动活跃了学校体育氛围,扭转中学沉闷的教学环境,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在理想情况下,学生本应该在轻松喜爱的音乐中主动锻炼,在快乐阳光体育中陶冶情操,充实精神生活,不仅能在大课间操时间里锻炼体能,而且能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然而现实情况却令人担忧。
1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电脑搜索和查阅中学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从2002年到2017年与大课间操相关的文献有56篇,通过相关度筛选后约有25篇具有参考价值。其中主要反映出几大问题:(1)大课间操活动停留在形式化。(2)内容固定不变,形式单一。(3)学校及老师认识不足,不重视。
2 讨论与对策制定
2.1 讨论
为了改变它的现状,我们需要明确原因并产生思考:(1)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在对课间操必要性的认识上是否需要提高?(2)大课间操的组织怎样才能不停留在形式化?(3)对内容如何进行革新,不再一成不变?(4)是否应该由意识到行动上重视起来?(5)大课间操组织要否应该做到迎合时代与当代学生兴趣?(6)大课间操内容能否更严格地实施从而达到校园阳光体育的基本目标?
2.2 对策
由思考到制定对策,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大课间操真正的目的,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科学安排大课间操的实际内容,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构建科学合理的、富有人文气息的课间活动,结合新的形式,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完成大课间操的创编工作。
2.2.1 创编安排应满足学生的需要,学校提供开展大课间操需要的条件支持
在创编上反映出时代的要求,迎合学生的兴趣,既能带动学生参与,还能充分促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发展。
良好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对于初中大课间操体育活动的有序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从传统广播操所导致的低迷氛围中汲取教训,吸收相关经验,充分运用到大课间操氛围的创设中,为大课间操提供需要的帮助与支持。
2.2.2 课程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相结合
大课间操活动的开展一方面是为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另一方面则是为促进学生更好地放松与休息,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大课间操活动的开展应充分与课堂相适应。大课间操活动原则上不耽误对其他文化课的学习,因而活动强度上应适宜,不能让学生感到疲惫但又需要达到中度锻炼的要求。同时,课程安排应该也不要与大课间操进行的时间段冲突。应充分保证两者相辅相衡的关系。
2.2.3 创编内容需综合考虑到易入门、男女平衡并贴合兴趣
其实从全国层面来看,根据搜集到的资料显示,对课间操进行革新已有些中学着手在做。可选择的种类与样式如此之多,为什么最后我们会选择将艺术体操作为特色元素引入大课间操的内容呢?那是因为我们决定采取体育与艺术的结合,为增加其多样性与接受平衡性,还增加了球类手持轻器械,并在音乐选择上贴合他们的取向。使它不像武术操那样由于对基础能力要求高而难以起步,不像足球操、啦啦操那样对性别有偏向,不像现代舞那样过于随意、不正式,不像礼仪操交谊舞那样运动量微小。我们希望使它以操为主,以艺术律动性为辅,充分发挥其优势,并力求一定观赏价值,激发中小学生对大课间操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身心愉悦的锻炼效果。
在内容选定后,还应该注意几项创编的原则:
(1)创编需遵循科学性原则。此处重在强调大课间操在创编的运动负荷上应严格遵循运动的发展规律。运动量由小到大,强度由弱到强,逐步增加运动负荷。在创编时,科学性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创编要坚守安全性原则。大课间操受众皆为未成年学生,在安全意识上不如大人成熟,因此创编时要尽量避免高难度、易受伤的动作。充分考虑空间利用率、个人适应力,确保学生参与锻炼的安全性。
(3)创编尽量遵循趣味性原则。中小学生正处于发育期,喜爱新鲜事物,充满朝气。为让他们长期并稳定地对大课间操这项活动保持热情,趣味性原则需要贯彻。不仅要从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出发,还应充分考虑其活动环境的因素。遵循以学生为本,丰富体育文化的思想。
2.3 大课间操的新模式
大课间操是落实素质教育和健康第一的纽带,创编的这套新式大课间操,为了推翻传统广播式大课间操的沉闷无聊,尽可能地消除学生敷衍的现象,让他们真正投入到其中,真正得到锻炼,真正获得趣味,才有利于他们实现终身体育这个最终的目标。因此,大课间操的新模式需要明确以下几点基础要求。
2.3.1 大课间操需要有一定规范性
大课间操活动参照教育部颁布的体育课程标准和有关规定,学校应该严格执行。如果失去基本规范,大课间操很容易又退化为老状态,成为一种形式主义。只有按照要求进行,达到一定的规范性,才能保证它的正常并持久运转。
2.3.2 相关辅助执教的体育老师所储备的知识应得到提高
大课间操的实施,其内容不仅要改变之前的简单单一,组织形式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应更注重创新。因此要求体育老师本身就需要注意在日程生活学习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为后续的大课间操增加新的趣味和精神,要保证它的后续发展。
2.3.3 新模式下的大课间操要求与时代发展同步,推陈出新,保证基础运动量
既要考虑学生的自身特征,还要考虑大课间操的长远发展。创编的大课间操要反映出时代的要求,不停钻研出新品,使大课间操的活动内容、形式得到更新、替换。既能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使学生的创新得到提高,使得大課间操文化得到及时的补充,适应时代的发展步伐,为其注入新动力,保持它的热度。
3 结语
针对学生对做操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进行调查,后决定逐步改变以前的陈旧模式,将死板的广播操改为活跃的艺术器械操,增加学生的兴致与积极性。现在这套新编大课间操深受广大师生的喜爱,它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不仅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还落实学生强身健体的基本要求,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黄艳萍,袁宏刚,赵惠.中小学课间操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54,56.
[2] 郭忠云.石家庄市区中学课间操开展现状及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0.
[3] 沈怀文.“大课间操”——构筑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的窗口[J].体育科研,2005(2):2.
[4] 张艳萍.小学大课间室内特色课间操创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7.
[5] 傅云.对小学生大课间活动态度的调查及对策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2(9):53-54.
[6] 朴明华.对新时期创编中学大课间操的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3):613.
[7] 周静.阳光体育背景下的特色课间操文化传播与发展研究[J].高教学刊,2016(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