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贞
摘 要:本文通过对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教师和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对体育学习评价运用现状调查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院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更多的是沿用了传统的评价方式,较多的关注单纯的学习成果,对学习的过程评价较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评价制度不够完善,班级人数过多,教师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压力过大等。对此,相关教育部门可以出台评价制度,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评价标准,同时也应减少任课教师的科研压力和班级人数,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每位学生,找到适合每位学生的不同的评价标准。
关键词: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体育学习评价 运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a)-0025-04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规定: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1]。经过近些年的努力,学习评价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体育类教学方面,但还是存在一部分的教师因为班级人数过多,科研压力过大等原因对学生的评价只是单纯的学習效果的评价,并没有关注学习过程,更不用说关注学生的进步幅度、学生在课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等。每个学生因为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水平、生长地不同等关系,在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又会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每位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教师以及成绩评价者应该关注到这些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对每一个学生实施不同的成绩评判标准,使得体育的学习更加娱乐化,更加丰富多彩,使得体育的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选择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的10位教师和100位2016、20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2]。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西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阅与体育学习评价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为本研究做好充足的准备。
1.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即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设计,再把制定好的问卷发放给调查对象,最后对回收的调查问卷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本次调查问卷设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教师问卷发放10份,其中5份发放给体育学院术科老师,5份发放给体育学院理论课老师,回收10份,回收率100%,都为有效问卷,有效率100%。学生问卷发放100份,回收89份,20份为无效问卷,有效率69%。
1.2.3 专家访谈法
针对这次的研究内容,分别对术科教师和理论课教师进行访谈,对体育学习评价形成一个初步的了解[3]。
1.2.4 数理统计法
按照论文要求,使用计算机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推理等逻辑方法对所整理的数据和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论证。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评价内容
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包括体能的评价、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学习态度的评价以及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的评价[4]。在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中,术科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而对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方面的评价较少,只为30%(见表1),这说明术科教师较好的关注了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关注了学生体能的发展和体育与健康知识掌握、运用的同时,也将学生的学习态度纳入到考核的范畴,这种学习评价比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与学习兴趣。理论课老师对学习评价主要是学业成绩和出勤率两个方面(见表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理论课主要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主,而书本知识是以卷面成绩来衡量的,并且体育类专业在高考招生时是按照体育分数从高到低择优录取的,使得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缺少兴趣,上课只是为了单纯的上课而获得较高的出勤率,不是为了学习知识而去上课。
在对教师访谈的过程中,发现术科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基本与学生问卷反映的一致,而理论课老师学习评价的内容也关注了对于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生的优秀品质,但是理论课教师主要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在上课时只能关注课上个别表现积极的同学,关注每个学生是不太可能的。结果表明:理论课老师和术科老师均不能很好地运用评价体系,其主要原因是班级人数太多。查阅我院相关资料可知:教授理论课的班级人数低于50人以下的只占到19%,50~100人的占到将近一半,100人以上的高达33%,教授术科的班级人数相对理论课较少,但是也没有达到教育部门的标准(见图1),50~100人的班级占到了8%。调查中发现人数最少的班级是17级健美操专修班,人数为16人,相应的老师能够较好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大部分的术科授课班级人数是30人左右,与教育部规定的15人还是有较大的差距。
2.2 评价者
体育学习评价的评价者包括学生和教师,由此形成的评价方法有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不常见的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统计结果显示,教师评价在评价方法中占很大的比例,几乎全部的课程都是由教师评价的,其中穿插了少部分的学生自评和极少部分的学生互评(见表2),对教师的访谈与学生问卷中所反映的评价者的情况基本一致。这种评价只能是通过老师观察到的情况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成果,因而同学在课后的努力程度,积极性被忽略了,这是不利于学生发展的,毕竟老师的上课时间和课后的精力是有限的。例如:某些课程内容较多,但每周只有2学时课程,开设9周,老师每节课需要讲授的内容特别多,更不用说关注每一位学生;然而老师课后在备课的同时还要进行学术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剩余时间非常有限,这时学生互评就显得尤为重要,就需要通过同伴的力量来挖掘老师没有关注到的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评价的主要方面是成绩和出勤率,而学生评价的主要方面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优秀品质,可见教师和学生评价的重点是不同的,学生评价可以和教师评价进行互补。
2.3 评价标准
体育学习评价的评价标准有绝对性评价、相对性评价以及个体内差异评价3种标准[5]。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都使用了绝对性评价,术科教师同时使用了相对性评价,并且关注了学生之间的差异,但是理论课老师的相对性评价运用情况比较欠缺,大多数理论课教师直接采用绝对性评价,在评定学生成绩时,运用统一的社会参照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较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见表3)。并且,目前学校也没有制定一个合适的评价标准,加上班级人数太多,需要教授的内容较多,以至于教师无暇顾及个体差异。
2.4 评价方法
体育学习评价的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及诊断性、过程性、终结性评价相结合[6]。每种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将某些可量化的因素进行量化,对不可量化的因素进行定性分析,这种评价方式适合术科课程的考查,对教师的调查显示,此评价方法使用较多;在每学期初对学生的现有学习水平做一个评价,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形成评价,最后在学期末对学生的学习做一个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较为繁琐,虽然可以较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和努力程度,但是只有極少数的教师采用,加上每个班级学生人数多,老师科研压力大,较多的教师通常只采用终结性评价。
2.5 评价手段
体育教师常用的评价手段主要是:考勤册、记分册、笔、秒表、皮尺等传统的评价手段,对对话、讨论、分析、交流、提问、介绍、观看、实践、测验、评价量表、比赛等新型评价手段使用较少,大部分教师还是以学生的技能高低或者卷面成绩、出席数二者来评价学生,只有少部分教师或多或少的使用了对话、讨论、分析、汇报、角色扮演、比赛、提问这些新型评价手段(见表4)。这些新型的评价手段中,使用频率较多的是观看和提问,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讲课的同时,观察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并将表现情况记录到成绩考核中。与此同时,大部分老师还会针对课堂内容做出提问,这种考核方式也是学习评价的一部分。造成新型评价手段使用欠缺的原因主要是课时设置不合理以及教学场地、器材不完善,例如:在标枪的教学中,由于没有相应的标枪教学场地和绝对安全的教学环境,以至于老师只能以武术棍代替标枪教学,在成绩考核时也只能粗略进行考评等[7]。
在对教师的访谈中,教师在课堂、课间休息时有意无意地会与学生对话、讨论,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且会安排一定的角色扮演,即让学生备课,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使老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不足之处,并且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但是这些方法通常只运用在少数同学身上,每次乐于表现自己的同学总是固定不变的,爱发言的总是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爱发言的从来不提出自己的见解,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原因造成的,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展示的机会,但是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都是“填鸭式”教学,很少有探究学习的机会,虽然现在已经把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但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根深蒂固,短时间内很难扭转,这也是阻碍新型评价手段运用的一个障碍。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评价内容合理
我院对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较合理,在关注学生成绩的同时也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但对学生习惯养成、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关注较欠缺。
3.1.2 评价主体单一
我院对学习评价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和学生对他人的评价较少。
3.1.3 评价标准合理
我院的体育学习评价标准较合理,术科老师3种评价标准都使用了,但是理论课老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较少。
3.1.4 评价方法统一
我院的体育学习评价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对学生的进步幅度、努力程度和个体差异关注较少。
3.1.5 评价手段单调
我院的体育学习评价的手段以传统的评价手段为主,基本是以一定的客观标准评价学习成果,缺少主观评价手段。
3.2 建议
3.2.1 完善评价制度与评价标准
运动技术、技能和卷面成绩不再成为唯一的评价内容,体育学习的评价应该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多的关注学生体现的优秀品质。因此,学校相关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的评价制度和规范评价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3.2.2 减少老师教学科研压力和班级人数
相关部门及学校适当减少任课教师的科研压力,让老师有充足的时间关注学生的发展,同时也可以相应地减少班级人数,让老师有更多的精力注意到每位学生,使体育成绩的评定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在这个成绩评定过程中,教师可以科学合理地组织学生自评与互评,不仅达到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目的,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3.2.3 合理进行课程设计
相关部门在课程设计时应该趋于合理,课时数适当增加,同时增加每门课程的任课老师,使教学时间更加充足,教授完基本的书本内容后,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更多地进行过程性评价,挖掘每位学生的闪光点。
3.2.4 加强探究式学习
体育学习评价工具逐步由传统的工具拓展到新型的评价工具。相关部门制定合理政策,使学生从小就进行探究式学习,在初等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敢于打破陈旧的观念,以达到最终的评价目的。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Z].
[2] 潘绍伟,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2版.北京:高等体育教育出版社,2007.
[3] 郭英,许砚田.普通高校体育课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110-112.
[4] 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5] 毛振明.体育教学改革新视野[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6] 黄潇潇,蒋科.重庆市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学习评价现状及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3,21(8):72,78.
[7] 陈海,杨国庆,张云,等.关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评价的几点建议[J].浙江体育科学,2003(5):23-25.
[8] 由文华,张黎.陕西高校体育学习评价现状的调查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7):950-951.
[9] 毛振明.体育教学论[M].北京:高等体育教育出版社,2005.
[10] 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