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2018-06-11 06:30刘山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刘山云

摘 要:体育运动训练主要是为强化受训者的身体素质,但由于体育训练强度较大,所以在实践训练中经常出现突发性运动损伤与陈旧性再次损伤等运动损伤情况。为了进一步降低运动员损伤发生概率,正确引导运动员进行自我保障,将运动员损伤程度降至最低,对体育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损伤情况与预防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运动训练中常见的损伤类型与导致运动损伤的具体原因进行简单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为实现体育运动训练的高效性与合理性,降低运动损伤的实际发生几率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038-02

运动损伤作为长时间困扰运动员身体素质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不仅对运动员的强化训练与专业技能培养等造成了严重影响,并且对运动员在训练与竞赛中竞技战术能力、智力等的正常发挥有非常大的限制作用。但在实践训练中运动员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损伤预防措施,严重影响了运动员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在体育运动训练中采取有效的运动员损伤预防措施,对于促进运动员身体素质与竞技战术能力的提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体育运动训练中预防运动员损伤的意义

体育运动训练本质上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运动员的潜在身体机能,进一步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为实现运动员身体机能与心理素质的双向健康成长,促使运动员全面协调性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高水平综合素质建设人才提供有力支持。在体育运动实践训练中,如果教练本身就没有真正注重运动员身体损伤的预防工作,认为运动员在实践训练中出现各种身体损伤情况属于正常,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积极应对预防措施,极有可能造成运动员体育训练中出现各种体育运动损伤安全事故,不仅会对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与学习等产生一定影响,并且严重的会使运动员落下终身残疾,甚至会直接威胁到运动员的生命安全,给社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创新体育运动训练模式,树立正确的体育训练运动损伤意识,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应对体育运动损伤,强化运动员身体机能与心理素质,深入开展各种民众性体育运动,对于进全面促进我国社会体育人才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实现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优秀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

2 体育运动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类型

2.1 突发性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实质上是对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与竞赛中出现的各种损伤的总称,受损部位通常与体育运动项目本身特性以及身体机能等有非常大的关联性。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预定的实践训练效果,在运动训练中一般会采取重复性高强度训练模式,这种高重复性训练方式会使运动员发生肌肉拉伤的概率大幅度上升,一旦运动员在训练中超负荷训练强度过大或出现不当操作等行为,运动员在初次训练中出现突发性运动损伤的几率非常高。

2.2 陈旧性再次损伤

如果运动员对产生的各种突发性运动损伤并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没有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或损伤没有彻底恢复,极易形成陈旧性损伤。如在运动训练中产生的滑腔炎、滑膜炎以及网球肘等运动损伤,一旦处理不当极易转变成陈旧性运动损伤。如果运动员在出现这些运动损伤时没有彻底治愈损伤部位,而是持续进行高强度重复性运动训练,使运动员始终处于超强运动负荷状态,会促使运动员在实践训练中出现陈旧性再次损伤状况。如在足球运动训练中,运动员脚部踝关节在初次训练中出现组织受伤发硬状况,使运动员脚部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运动员主观认为损伤部位已经痊愈,没有进行适当的舒缓休息,而是继续进行高强度实践训练,这样不仅会影响损伤组织的正常恢复,并且会极大地增加踝关节产生再次损伤的可能性,严重影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加强。

3 體育运动训练中运动损伤具体预防措施

3.1 树立正确的运动损伤思想意识

一方面,教练自身要真正对运动员损伤给予应有的重视,在训练中要适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运动损伤意识。另一方面,教练在日常体育训练中要加强对运动员的体育运动安全与纪律深入教育,促使学生逐渐形成较为成熟的自我安全防范保护意识,并且在训练中要逐步强化学生的团体协作观念,形成团体主义精神,使运动员在实践训练中养成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体育运动精神与乐于助人的高尚道德品质。

3.2 运动训练合理高效化

在实践训练中,教练需要根据运动员的年龄阶段、竞技能力水平、战略技术掌握程度等,深入研究分析造成运动员不能准确掌握竞技技术、产生操作失误以及发生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并根据实际运动训练强度、内容以及方式等及时进行有效调整,确保运动员综合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在整个训练中,要结合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创新身体素质训练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充分掌握运动项目中的跳、投等基础性动作,提高运动员的专业竞技能力与身体素质。另外,要确保体育运动训练中专业强化运动的合理性与科学性[2]。各种专项强化型训练本质上就是高强度、高难度、重复性体育训练模式,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与心理素质等是极大的考验,所以在训练中要注意训练强度与训练方法等的合理性与适度性,尽可能降低由于单一训练对身体局部位置造成的超强度负荷损伤。尤其是对年龄阶段较小的青少年运动员,虽然高强度的训练会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身体机能的疲劳状况,但是其思想上仍旧对体育运动具有极大的兴趣性与意愿性,这时为了避免运动员出现身体机能的过度疲劳性,就需要教练对运动员适当进行运动训练的压抑与调整,确保整个运动训练始终处于一种循序渐进、综合性发展的状态下,根据运动员的身心情况逐步增加训练负荷强度。同时在传授运动员新技能、新动作时,教练要充分做好规范性示范动作,将整个动作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解讲解示范,从易到难,使学生真正掌握动作要领,最大限度避免出现急功近利的训练方法与观念。

3.3 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由于竞技体育运动属于专业型高强度体育竞赛项目,所以在真正开始训练前要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避免在训练中出现肌肉拉伤等情况。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内容需要根据运动员的训练项目、比赛内容等制定,需要同时具备普通性运动准备与专项训练运动准备,使前期准备运动内容与实践训练中的内容协调一致。尤其是对训练中极易出现运动损伤的部位,进行针对性拉伸、加强等活动[3]。另外,前期准备活动的运动量,需要根据当时的气候状况、训练条件以及比赛状况等确定,通常情况下,训练程度较高、运动员兴奋度不高、训练时间较长以及室外温度较低时,会适当延长前期准备时间;反之则适当减低前期准备时长,在训练中一定要注意循序渐进,一般以运动员身体开始发热、轻微出汗为基准。而对已经出现损伤的部位要尤其注意,可以采取间歇式或柔和式训练方式,避免加剧损伤部位病症。

4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运动项目具有的竞技技能与身体机能等特性,在训练比赛中运动员踝关节、膝关节等经常会出现肌肉、韧带等损伤,加上在实践训练中对运动损伤欠缺应有的重视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导致常见的运动损伤也会严重影响运动员训练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制定合理的高强度专项训练模式,对于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文武.探析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8,8(9):35-36.

[2] 赵胜旭.运动训练中常见的运动损伤探索及研究[J].昭通学院学报,2017,39(S1):209-212.

[3] 邢宝萍,叶生爱.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53-55.

猜你喜欢
运动损伤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形成、处理和预防措施
Go on the safest trip 踏上最安全的旅程
大学生网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策略
云南师范大学网球专项本科生常见的运动损伤及预防研究
关节镜治疗踝关节运动损伤的临床应用意义探究
浅谈矿斜巷小绞车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煤矿井下测量误区与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