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软式排球教学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8-06-11 06:30侯钦格孙秀丽孙艺菡许敏浩刘宁宁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

侯钦格 孙秀丽 孙艺菡 许敏浩 刘宁宁

摘 要: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探究软式排球教学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scl-90调查医学院校残疾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通过软式排球教学干预实验,探索教学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有无影响。结果 通过对326份有效问卷调查后发现:大多数人认为体育运动能改善心情并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但在是否愿意与他人主动交流方面,仅有20.6%的残疾人表示愿意,心理健康状况优于不愿意与他人主动交流的残疾人,在多个因子上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实验前后scl-90得分发现,锻炼前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锻炼后scl-90各因子分均有所降低,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几乎在同一水平。结论 必须重视体育锻炼对残疾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积极开展医学院校残疾人体育教学工作,为残疾人未来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提供堅实的基础。

关键词:残疾大学生 心理健康 软式排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c)-0024-03

残疾人是一类特殊的群体,通常指在精神、生理、人体结构上,某些组织、功能丧失或障碍,全部或部分丧失从事某种生活能力的人。残疾医学生作为残疾人群体的一部分,同样面临着诸多生活中的不便,加之医学院校学习任务繁重,有研究表明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是主要原因[1]。残疾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成为值得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就近几年研究状况来看,有学者提出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也有学者提出了体育锻炼促进了残疾人生活信心的恢复[3]。本次研究通过软式排球教学的实际开展,结合调查数据,面向部分山东省医学院校残疾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参与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尝试探究体育运动与残疾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期望寻得较科学准确的理论依据,为医学院校残疾大学生体育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认真考察有关残疾人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关系的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不足:(1)缺乏实证研究,理论体系不完善,研究结果不具有系统性和普遍适用性。(2)研究方法不健全,通过特定体育锻炼形式来研究其心理健康的文献数量少。(3)残疾人由于特殊个体属性和身体差异,以及中国不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导致残疾人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甚少,参加体育活动的要求门槛高,所以中国残疾人对体育运动方面的参与度不高,调研存在着基数的问题。本研究针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整,完善关于残疾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研究结果亦可为体育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山东省医学专业本科院校山东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医学院、潍坊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泰山医学院、济宁医学院2016、2017级本科在校残疾大学生423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195人,占总样本的46.1%,女生228人,占总样本的53.9%,男女比例接近于1∶1,可消除性别差异的影响。本实验针对以上人群开展为期13周的排球教学工作。残疾人因为身体的原因造成参加体育运动的不便,体能也比身体机能正常的人较差,更容易产生疲惫。针对此,实验中采用软式排球来降低运动难度和避免运动带来的伤害,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残疾人的安全。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采用国内外精神卫生领域广为应用的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研究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此量表从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性、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9个因子分析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共90个问题,每道题均有5个选项,分别为:1从无、2轻度、3中度、4偏重、5严重。被试者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选项。另外采用一份根据研究需要自编的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包括对参与体育运动的意愿、与别人主动交流的意愿,以及是否认为体育运动能改善心情3个问题,最后一次问卷还对于下一步体育教学征求了意见。共计发放问卷423份,回收问卷388份,回收率91.7%,其中有效问卷326份,有效率为84.0%。

1.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了解与本文相关的高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残疾大学生体育课程开设状况、医学专业学科特点下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比分析并得出有关结论。

1.2.3 数理统计法

全部问卷资料经严格审核后经过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运用单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样本进行数据分析,以调查医学院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参与体育运动前后的心理变化为主要研究任务。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编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

通过对自编问卷的调查结果统计后发现,314名残疾大学生认为体育运动能改善心情,占问卷总数的96.3%,另外278人表示自己愿意参加体育运动,占85.3%。此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人对于体育运动能够改善心情持肯定的态度并愿意参与到体育运动中。但在平时与别人主动交流的意愿方面,仅67人(20.6%)表达了肯定的态度,259人表达了否定的态度,各因子分和差异比较如表1所示。

通过表1可以看出,不愿意与他人主动交流的残疾人较愿意与他人主动交流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较差,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以及精神病性5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4个因子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运动前、后残疾大学生scl-90的得分情况与全国常模的比较

由表2可见,在运动之前残疾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和精神病性因子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在躯体化上的得分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运动后,各因子分均有所降低,与全国常模再次比较发现,各个因子与全国常模均无显著差异,即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青年常模几乎在同一水平。

3 讨论

在自编的个人基本意愿调查问卷中,大部分人都认为体育锻炼能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使自己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改善。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的心理,从而在生活中拒绝主动与别人交流。但调查结果明确显示,与主动交流的残疾人相比,不愿与别人主动交流的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明显较差。可见主动与别人交流对于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在SCL-90的调查中,研究对象在软式排球教学前心理健康状况较全国常模差,运动后与全国常模并无显著差异,说明体育锻炼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这与张超得出的“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结论相一致[4]。

进一步对残疾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阻碍”进行调查,大多数人表示主要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其次是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和评价以及缺乏专业的指导。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需要承受相当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这对他们的体育锻炼造成了阻碍。有学者经过抽样调查中发现,有74.81%的残疾人基本不参与任何体育活动,而他们以远高于正常人的热情去观看体育节目,这说明了他们内心对参加体育运动的渴望。潘峰等人曾对山东省医学院校残障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进行了研究,明确指出了教学中存在的体育经费匮乏、教学条件差等问题[5]。这些信息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对于下一步相关课程的开展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4 结语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残疾人愿意参与到软排运动中并认为其确实改善了心理状况,这与我们的实验统计数据结果一致。然而仍有部分残疾大学生因为顾虑旁人看法或缺乏专业指导而不能很好的参与到体育运动中。由此针对于现有研究结果提出以下建议:(1)积极地引导残疾人与别人交流。采用分小组锻炼的教学形式,尝试在教学中加入小组赛,在培养团队配合的同时促使残疾人加入到与别人的交流中,从而克服自卑和抑郁心理,形成心理健康促进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良性循环。(2)积极开展残疾人的体育教学工作。努力应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合理的教学大纲、提高体育教师业务教学水平。(3)提高社会支持力度,注重残疾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发展,鼓励他们更勇敢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最终有效提高残疾人心理健康水平。(4)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站,及时疏导残疾人走出心理误区。对于残疾人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应该给予正面支持,创造适合他们的良好运动环境,充分发挥体育锻炼对于残疾人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通过我们的研究,希望可以让残疾人克服心理的不良影响,感受体育的魅力并最终热爱运动,培养积极参加运动的良好习惯,拥有好的心态,为以后的工作与发展提供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 尚瑾,魏俊妮.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危机源形成及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7):38-39,90.

[2] 张梅.体育锻炼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及人際关系的影响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5):88-94.

[3] 陈文刚.体育运动促进恢复残疾人生活信心研究[J].科技信息,2013(21):138-142.

[4] 张超,聂朋朋.医学院校大学生体育运动参与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关系的探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10):25-26.

[5] 潘峰,怀亮,郭振芳.山东省医学院校残障大学生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7):50-51.

[6] 黄凌谊,罗莉华.残疾人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7):1029-1031.

[7] 石开铭.残疾人心理特征及心理疏导对策[J].经济研究刊,2014(2):88-89.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心怀阳光,健康成长
运动过度不利于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石景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设计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第七届“健康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第一批)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