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津铭
摘 要:健美操作为健身体操的一种,因其节奏感较强,内容新颖等特点而广受高校的学生喜爱。对于现有的健美操课程来说,其结构编排较单一,在获得更多人的喜爱上难以更进一步,因此,应针对健美操的这一弊端在其课程创编上进行完善。文章通过对健美操的现状、苗族舞蹈的特点等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苗族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课程创编操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健美操 苗族舞蹈 课程创编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7(b)-0134-02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健美操作为健身操的一种在世界广泛传播,并受到多数人的喜爱。九十年代,健美操作为体育教学的一种开始在我国的高校发展并传播,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健美操作为体育教育的一种,不断提高健美操在体育教育中的应用。但是,由于中国的教育现状,高校对于健美操课程的设置过于单调,并且没有真正领会健美操的内涵,只是单纯的注重其动作的传授,从而忽视了学生对健美操的学习兴趣,对健美操在我国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如何在课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对健美操的热爱。
1 健美操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健美操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一种而不断发展,尤其在内蒙古自治区,许多高校自成立起就将健美操作为一项课程,并且根据国家规定来对健美操学习的学生进行课后考试。然而,发展以来,健美操课程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课程设置较单一,对教学模式没有更大的改进,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育,难以避免学生对健美操的排斥感。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必须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大力丰富健美操课程内容,改善动作技巧,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1]。
对于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到健美操课程创编方面至今还未有先例。内蒙古通辽职业技术学院在体育教育方面一直在积极探索,2005年开设了公共体育选修课程,健美操这一科目深受学生喜爱。但是,由于健美操一成不变的授课方式与课程内容,使学生对其的兴趣逐渐降低,所以,不断丰富健美操课程内容,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目前的教育发展来说极为重要。将苗族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课程创编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对健美操课程的重视与喜爱,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健美操课程在中国体育教育行业的发展。
2 苗族舞蹈的特点分析
2.1 苗族舞蹈的动作特点及音乐特点分析
苗族舞蹈的动作有着极其丰富的变化特点,既有难度较高的动作,例如滚山珠,又有相对简单的动作,例如踩鼓舞。而在黔东南苗族的舞蹈中,经常出现男子边跳舞边吹笙的场景,其难度在于,跳舞的同时男子要将芦笙用双手把持住,其舞蹈的关键之处就表现在表演者的腳、腿以及头顶上,在脚和头上下足了功夫才能将舞蹈跳好。对于跳苗族舞蹈的女子来说,其手不用像男子那样受拘束,可以自由活动,并且幅度不用很大。对于苗族舞蹈的音乐,其乐器使用常有唢呐、瓢琴、长号、锣、牛角等,当然,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上面提到过得芦笙和鼓。
2.2 苗族舞蹈的民族特点
苗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舞蹈是传播其独特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苗族舞蹈是苗族历史的重要见证,其舞蹈服饰也代表了其发展历程。例如,迁徙舞蹈的服饰上带有正方形的领口饰品,并且在饰品的两侧,有呈“八”字的图案,图案寓意着苗族男性与女性的不同之处。女性的披衫多是深黄色,即象征着苗族曾在大迁徙中度过黄河水的发展,河的两岸几何图案蕴含着祖国大好的山川河流与田地。苗族舞蹈的动作极大的表现了其历史发展过程,例如著名的滚山珠,反映了苗族在发展中历经千辛万苦,并且再现了苗族人的勤劳、勇敢,通过自己的努力开出一条道路。
苗族舞蹈还具有鲜明的宗教特点,例如接龙舞,其主要表现了人们对家人平安的祈求;而苗族的舞狮,则是借用狮子来给观看者带来平安;踩鼓舞则是苗族祭拜祖先的主要形式[2]。
3 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课程创编的分析
3.1 少数民族舞蹈融入健美操课程创编的意义
将少数民族舞蹈的优美、动感融入健美操课程设置中,能够不断增强健美操的动作感染力,使学生快速的提高自身对节奏的敏感度,从而达到锻炼身体目的。将少数民族的舞蹈融入健美操,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对健美操有新的感受,最大限度的激发其对健美操的兴趣,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健美操的传统授课内容,增添了一定的创新,使学生更好的投入学习。
3.2 少数民族舞蹈融入中学健美操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
少数民族是我国人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所处环境的不同,导致其舞蹈形式的不一样,对于目前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来说,学生正处于人一生中最健康、好动、活泼的时期,运动与锻炼是大部分学生的爱好,他们可以通过运动方式来更好地展现自己。健美操的广泛传播也使学生对健美操有着极大的包容性,将少数民族的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的教学中,无疑是健美操课程创新形式的最佳体现,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博大进深的文化,也能够促进健美操的长久发展[3]。
3.3 少数民族舞蹈在健美操教学中的作用
在各个高校的体育教育发展中,健美操深受学生的喜爱,尤其是女性学生的喜爱。这是由人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活力四射的发展时期,其对于运动的热爱、对于身体健康以及体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美操正是满足了大学生的这一特点所以广受关注。但是,由于健美操发展以来,主要是通过欢快的音乐来进行舞蹈编排,动作难度较大且活动力度也较大,并且一堂课相比较来说有些长,加上中间不休息的话,很多学生会产生极度的疲惫感,所以,便出现了两个问题亟需解决。一、学生课上运动量较大,且强度不低,导致学生过于疲劳;二、在过于欢快的音乐背景下,长此以往学生会注意力不集中,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因此,针对这两个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议各个高校改进教育模式与体系,对体育教育尤其是健美操的课程进行一定的完善,应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将少数民舞舞蹈的元素不断融入健美操编排中,一方面能够缓解健美操动作强度大给学生带来的疲惫感,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健美操音乐的种类与音调的多样化。
4 苗族舞蹈融入健美操课程的创编
苗族舞蹈的形式多种多样,并且具有丰富的舞蹈内容,根据上文提到的,苗族舞蹈的元素大多源于其民族生产生活方式及宗教信仰,所以,其舞蹈形式具有强烈的形式感,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苗族舞蹈的主要种类有:草团舞、龙舞、跳桌舞以及狮舞等等,就苗族的鼓舞来说,也分有男子表演的《猴儿鼓舞》与男子、女子都可表演的《男女双人鼓舞》以及壮观的《团圆鼓舞》等,这些舞蹈的表演者大都精通舞技,其舞蹈姿势大都来自生活中动作的模拟,同时加上一些现代性的技巧。
参考文献
[1] 吴秀云.少数民族舞蹈融入中学健美操教学的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2):32-33.
[2] 聂晶.民族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5,7(5):42-44.
[3] 王彦军,丁秀娟,李婧.蒙古族舞蹈元素融入健美操课程创编操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5,5(34):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