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调研分析

2018-06-11 11:15许名央田文燕韩永芳傅照桂谢嘉欣张丹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8年12期

许名央 田文燕 韩永芳 傅照桂 谢嘉欣 张丹

[摘 要]  对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方面展开了调查,经调查发现:学生主要以通过考试为学习目的;对新的教学形式,学生欢迎但存在畏难情绪;学生的语言水平呈现两极化,导致学习需求的两极化趋势。针对这些特点提出了符合实际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  需求调研;成果导向的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4-0001-05

一、研究背景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可分为短期和长期两方面:短期目标是通过学校的英语考试或四、六级考试,长期目的是提升语言能力,间接提升个人的社会竞争力。针对这一特点,五邑大学“大学英语混合式学习及翻转课堂构建与实践”教学改革项目组提出了以“Object-Based Education”方式构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路径的思路,即详尽了解学生英语学习需求,并以实现这一需求为目标部署和设计英语教学的各个环节。

成果导向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就是这样一种教育理念,它根据学生在未来需要获得的学习成果反推学校教育所需的内容和形式,鲜明地体现了“基于输出设计教学系统”的思想(William G  Spady, 1994;William G Spady, 1998)。OBE理念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最早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实施并取得了明显效果。近年来香港教育资助委员会也开始在香港的高等院校改革中推行该理念。以成果为本的教育意味着清楚地关注和组织教育系统中的每件事,围绕一个根本的目标让所有学生在学习活动结束时能够获得成功。OBE的具体技术实现方式目前仍有争议,但其基本思想,即“基于期望的学习成果设计教学体系”一直备受推崇(李志义,2015:32-39)。

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进行调查的研究并不常见,比较突出的有秦晓晴和文秋芳(2002:51-58)对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进行了调查,确认了13个英语学习动机变量; 徐锦芬,彭仁忠和吴卫平(2004:64-68)对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进行研究,认为我国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低;王懿(2011:81-87)研究了混合学习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高强、刘振前、王梅花(2014:50-54)、徐锦芬和李斑斑(2014:647-656,730)等研究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因素,柴阳丽(2014:66-72)设计了基于微信的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模式。这些研究倾向于从外在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研究不多。本文从“成果导向”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学习的实质需要,以及为达成这一需要的教学形式,期望形成独特的研究角度。

二、研究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课题组针对五邑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展开了英语学习需求调研。调研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两个方面展开,教学内容方面着重考查学生对语言能力要求的各个方面:学习策略、语音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的需求,教学形式方面考查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需求和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课程形式的需求。主要调查问题包括:

1.语言能力要求包括学习策略、语音技能、语言知识、文化意识、情感态度五个方面,你觉得最需要在哪个方面加强学习?

2.学习策略方面,你认为哪一方面的策略最为重要?a.资源策略;b.交际策略;c.调控策略;d.认知策略。

3.语言技能的掌握上你希望最需要加强的方面是?a.听;b.说;c.读;d.写。

4.你认为在语言知识上最欠缺的是?a.语音;b.词汇;c.语法;d.功能;e.话题。

5.文化意识的培养,你最需要的方面是?a.文化知识;b.文化理解;c.跨文化交际。

6.你认为支撑你学习英语最主要的情感态度是?a.动机兴趣;b.自信和意志;c.爱国心;d.培养国际视野。

7.课堂教学形式调查:在下述课堂教学形式中,请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

8.教学形式改革调查:在下述教学形式中,请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

研究对象:五邑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共212人,其中一年级112人,包含工科专业50人和文科專业62人;二年级100人,包含工科专业60人,文科专业40人。不包括语言类专业的学生。调查对象男性占62%,女性占38%。

本调查于2016年第一学期中期进行。调查问卷由授课老师在课堂上发放,学生在十分钟内填写完毕统一上交。在非英语专业本科生中共发放219份问卷,收回212份有效问卷,问卷的回收率为97%。所有的问题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测和SPSS因子分析降维技术处理。在进行信度分析时,采用Cronbachα系数对整份问卷以及由多个测试项形成的各个潜变量做信度检测,表2所示所有潜变量的Cronbachα均高于0.75,整个样本的信度达到0.871,因此本调查具有较好的信度;在进行效度分析时,对最终调查数据计算得KMO值为0.821,大于0.5;Bartlett球形检验显著度为0.018,达到显著水平(P<0.05),说明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然后通过因子分析计算所有测量指标在其潜变量上的因子载荷,如表2所示的因子载荷都大于0.7,表明变量的测量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

从分析结果看,本问卷结构合理,是一个可信、有效的测量工具。

三、调查结果

(一)教学内容调查结果

从教学内容的调研结果来看,学生更关注能切实提高语言能力的方面,主要是语音技能和语言知识。学生在5个方面的选择数据见图1。

由图1可见学生最关注的是语言知识,其次是语音技能,换言之对考试而言最重要的部分。经访谈发现学生对语言能力的其他方面不甚了解,因此关注此两项。

就学习策略而言,资源策略(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交际策略(借助语言表达和实现目的的策略)、调控策略(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前提下对学习进行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以及认知策略(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以及系统存储的策略)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其中交际策略最受重视,其次是认知策略。学生重视交际策略的理由是希望借此真正掌握面对面英语交流的能力,重视认知策略的理由是增强记忆(单词的能力)和理解段落的能力以提升英语语言知识学习的效率(见图2)。

语音技能方面,最受重视的是听,其次是读。听受重视的原因是考试中听力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且听是口语交流的必要条件(见图3)。

就语言知识而言,学生认为最欠缺的是词汇,换言之就是掌握的生词较少影响了其他语言能力(见图3、图4)。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学生较易忽略的部分,学生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最为需要,说明他们渴望将英语学习的收获切实转化为应用能力(见图5)。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主要还是出于兴趣,其次是自信和意志(见图6)。值得关注的是基于国际视野学习英语的学生人数也不少,可能与被调查地区(江门的侨乡特色)有关。

(二)教学形式调查结果

对课堂教学形式的调查结果见表3。表中显示学生对教师依然有较强的依赖性,希望提供现成的、直接记忆的知识,而对通过探索、尝试获取知识不太积极。

对教学形式改革的态度调查结果见表4。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学改革持欢迎态度,希望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过学生对网络授课依然有距离感,愿意保留旧有的面对面授课形式。

四、结论及展望

对前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对学生的访谈,我们得出如下结论:

(一)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依然以通过考试为主,在通过考试的前提下顺带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从教学内容的需求可见,凡是在考试中被测试的内容(听力、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等)都受到了高度重视,考试无法测试的内容(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不受重视。在不受重视的各要素中,相对而言能直接提升应用能力的内容最受重视(如跨文化交际)。

从上述调查结果出发,我们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得不正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将学生所重视的四、六级考试的内容作为我们课程内容的重点。可能会有人提出:这样做会不会陷入“应试教育”的窠臼?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予以考虑:(1)考试本身就是为测试学生能力而存在的,因此应试教育就是能力教育。如果两者有区别,那也是考试的设计有问题,需要改革的是考试而不是教育。(2)只有通过考试才能确切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因此我们应该认可学生“面向考试”的学习态度,同时将基于能力的教学与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例如:我们进行翻转式课堂教学,课堂上所讨论的问题可以是学生日常生活中面对的英语交际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在考试中遇到的语法、词汇、跨文化交际问题,这些问题在日常英语交际中肯定也存在,只是没有那么明显罢了。总的来说,就是面向学生的需求安排教学内容,如此能够真正抓住学生的“痛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对教学改革总体上持肯定态度,但在具体实施时偏向保守

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对“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已经厌倦,期望有新颖、有趣的教学,但与此同时又担心新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自身要求高、教学任务难度大,所以在具体选项的选择上反而偏于保守,例如在“表演英语小品”和“观看原版英文电影”之间多数人选择了后者。

因此我们的教学形式改革必须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激进的“教学革命”可能极大地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会对整个教学体系形成冲击。基于这一情况我们拟定的教学改革前期以传统教学+部分翻转式课堂为主,在总共12个授课单元中选取一个单元制作微课,实施翻转式课堂教学;根据教学效果进行改进,在课堂上增加学生需要的词汇练习、难题讲解等环节,并强力推行英语小品表演。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之后学生开始认可新型教学方式,但是依然要求保留部分的传统授课,形成了传统课堂与翻转课堂兼容并蓄的“混合式”教学,受到多数学生的好评。

(三)学生语言能力的两极化导致学习需求的两极化趋势

调查中发现有一小部分学生英语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学生,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已经超越了通过学校英语考试和四、六级考试,而是追求真正语言交流能力的提高,或者是在更高级别的英语考试中(例如雅思、托福、GRE等)取得高分,為后续的留学或找工作提供助力。这一部分学生在关注的教学内容上偏向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而不是语言知识和语音技能),在语音技能的选择上关注“说”的能力;在教学形式上欢迎所有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活动,包括较彻底的教学改革。但由于所占人数较少,他们的需求未能在总体趋势中得到反映,总体上使得调查数据出现两极分化现象。

基于这一现象,我们教学组尝试采用“提高班”的方式,通过自愿报名组建跨专业优等生组合而成的班级,对他们采用全新的翻转式课堂教学,同时在课堂任务、作业安排上采用更高要求,进一步减少老师对课堂的介入,提倡以学生为主的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采用这种区别对待的方式解决学生两极化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其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提高了教学成本,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大为增加。下一步我们将探索“以生带生”的模式,即优等生部分地取代老师的位置来完成课堂学习,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本文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英语学习需求进行了调查,基本摸清了当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和在学习形式上的要求和对教学改革的态度。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学生总体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较高,但目的性和功利性较强,认清这一点对提高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有重要的意义。

本调查的局限之处是:(1)样本量较小,覆盖的范围尚需扩大;(2)调查题项的设计偏小,所覆盖的调查内容可能不够周密,今后将在条件许可时予以改进,获取更广泛、翔实的调查结果。

参考文献:

[1]Spady,W.G.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M]//Editor. Book Outcome-Based Education: 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 Arl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

[2]Spady,W.G. Paradigm lost: reclaiming Americas edu-cational future[M]//Editor. Book Paradigm lost: reclaiming Americas educational future. Arlington;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 1998.

[3]王懿.混合学习对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J].开放教育研究,2011(2).

[4]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3).

[5]徐锦芬,李斑斑.学习者可控因素对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现代外语,2014(5).

[6]徐锦芬,彭仁忠,吴卫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调查与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1).

[7]柴阳丽.基于微信的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学习诉求的实证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4(10).

[8]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1).

[9]高强,刘振前,王梅花.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消退成因探究[J].外语教学,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