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凌云
【摘要】大学生校园网贷已成为威胁校园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培训贷”是“校园贷”的一个新变种,目前高校学生已成为重灾区,通过对“培训贷”的研究,剖析了“培训贷”的一些常规套路,提出一系列高校学生管理办法。
【关键词】校园贷;培训贷;学生管理
一、“校园贷”新变种“培训贷”的现状
“校园贷”在各方势力的关注下孕育出新的变种“培训贷”,主要针对一些在校大学生想要通过培训提升自己的能力或者通过培训获取更好工作的准毕业生,这些“培训贷”公司成功把握了求职大学生的心理。他们许以不菲薪酬和含糊的就业前景,让大学生觉得参加培训很值得,甚至产生“参加培训等于录用”的错觉。在当下的求职形势之下,许多大学生都有一个观念——要想找个好工作,似乎难免要付出什么。今年10月23日,教育部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了2018年第6号预警,指出一些不法培训机构利用学生急于找到工作的不安心理,表面上为学生设计各种培训计划,作出提供兼职、实习、内推就业等虚假许诺,鼓吹接受“培训”后直接安排就业等,实际上在培训协议中嵌入贷款合同,从而使许多学生卷入“培训贷”的层层陷阱。
二、“培训贷”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夸大误导性宣传
很多的“培训贷”公司都与市面上的培训机构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培训机构打着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幌子,开设《演讲与口才》、《性格色彩学分析》、《团队领导力提升》等课程,同时还承诺在培训机构上课可以免费推荐就业或者兼职,一些渴望快速成長的大学生以为找到一条捷径,等谈到想要参加这些课程时才发现,每一门课程的费用都不便宜,这个时候培训机构摇身一变成为“培训贷”的中介,宣扬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和办理“培训贷”的零利息和低风险性,而实际上这些“培训贷”就是变种的“校园贷”,具备所有校园贷的特征。
(二)存在高利贷嫌疑
由于“培训贷”属无抵押信用贷款,违约概率较高,部分平台采用收取高额利息覆盖高风险的策略,进一步导致逆向选择的发生。另外,大部分“校园网贷”平台设置的违约金偏高,折合年化利率也普遍高于18.4%。
三、乱象形成的原因
(一)庞大的市场需求
截止2018年9月,据教育部官网统计,全国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共计2.7亿人,就业竞争压力持续增大,面对就业单位的苛刻要求,很多大学生希望通过一种快速融入工作的方式打开自己的工作大门,因此我们的培训市场异常火爆。同时,千禧后的大学生们思维灵活,但实际动手能力较差,希望学校提供给他们更多的舞台予以关注,产生的需要也各式各样,现有的大学教育资源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因此,在校大学生愿意通过校外的培训机构锻炼自己的能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不足
市面上培训机构如此琳琅满目也倒逼高等学校大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欧弗教育也给我们以警示,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覆盖面是否真实有效?校园文化是否满足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为同学们提供的第二课堂是否考虑到目前如此庞大的中间群体?这些都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切实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建立起全面的以文化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的十全育人体系。
四、对学生管理的思考
(一)上好入学第一课
刚进入大学的新生,一定要做好入学教育的第一课,从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上讲,当我们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就强调网络贷款的种种危害,以鲜活的事例告知同学们网贷对于学生以及家庭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中的精准扶贫,让学生了解到获取学校资源的正规渠道,会为我们后续的管理提供诸多的便利。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在欧弗培训贷事件中也暴露出培训机构对于学生需求的精准把握,满足学生的定制需求,做到了精细化管理,在团体辅导中融入了人性化的情怀,这些都是学生管理工作中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地方,因此,在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做好调研、宣传和后续的反馈工作。
(三)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
学校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办法,通过主题班会,QQ、微信、微博和贴吧等多种自媒体平台加强宣传工作,同时建立有效的班团干部反馈机制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做到信息第一手掌握,管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
(四)强化学生的金融意识
高校可从多方面入手,加强普及金融、网络安全知识,时刻关注学生网络消费观念及其动态,针对大学生日常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通过各种平台和载体,给学生提供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
五、小结
“培训贷”折射出高校学生管理的难度,还反映了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网络、金融部门监管的不力,以及社会转型期各种负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学校、家庭、网络金融等社会各部门要形成合力,齐抓共管,从根本上消除网贷对大学生的危害,还高校一个安全、积极、健康的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