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利 李齐妮 冯佳俊 丁娜
[摘要]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开展以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在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圈能力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圈改进目标,确定并落实质量改进措施对比运用效果。结果 护士对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得到有效提高,对安全注射及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视度提高。结论 品管圈活动对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有重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品管圈;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12(b)-0070-03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同的基层人员自愿自发组成的活动团体,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圈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1]。静脉留置针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抢救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操作不当易引起差错或事故,调查显示,医院感染中13%~50%与不恰当的护理操作及护理管理有关[2],常规医疗护理操作前的皮肤消毒是无菌技术操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止医源性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提高输液安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确立了以“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为活动主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7年9月—2018年1月儿二科静脉留置针穿刺患者皮肤消毒规范资料。其中2017年9月—10月为改善前,共检查1 148次消毒。2018年1月—2月为改善后,共查检2 200次消毒。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小组 小组成员共10名,辅导员由护士长担任,圈长由护理骨干担任,8名圈员。通过投票确定圈名为“针爱圈”。
1.2.2 选定主题 圈长组织召开圈会,采用头脑风暴法,结合科室实际,提出了7个主题,从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4个方面,最终确定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为该期活动的主题。
1.2.3 制定活动计划 活动严格按照4阶段10步骤程序进行。
1.2.4 现状调查 根据2016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圈内自制查检表[3],对护理人员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法进行数据收集,包括5部分:消毒范围、消毒方式、消毒次数、消毒液是否待干及消毒液有效期。由每日白班作为观察者每日固定时段对该科室护理人员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进行观察,连续观察16 d。衡量指标:皮肤消毒规范[3]即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次数≥2次,擦拭消毒范围≥8 cm×8 cm,待自然干燥后再穿刺;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消毒规范总人次/查检总人次×100%,结果显示:2017年9月19日—10月6日查检的1 148例中,护理人员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仅为59.32%。根据80/20法则,找出消毒液未待干,消毒范围过小为重点改善类别。
1.2.5 设定目标 根据现状调查,护理人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不规范现况值、改善重点及该圈的圈能力,核算出该次活动的目标值为89.69%,目标增幅为30.37%。
1.2.6 解析 全体圈员以头脑风暴方式提出导致消毒液未待干及消毒范围过小的原因,绘制成特性要因分析鱼骨图,根据其重要性,得出6项要因(图1)。对此通过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现场描绘8 cm×8 cm大小圆圈,现场督察、治疗高峰时段红灯呼叫次数统计等方式得出4项真因:①消毒液蘸取过多;②对消毒范围尺度把握不准;③护士对静疗规范理解不透彻;④绩效考核不完善。
1.2.7 对策拟定 全体圈员针对真因通过5W1H法,按照可行性、经济性、有效性、圈能力,选出针对性最明显、执行性最强,有一定创新并具有长期可操作的对策,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改进。
1.2.8 对策实施与检讨 ①改善前消毒液蘸取过多。对策内容:在消毒液标签接口处剪掉一小段,确保视线可以看清液平面,然后在消毒液液平面处用红色三角形标识标记,每天夜班下班前更新液平面红色标识位置。科内组织蘸取消毒液适量练习及经验交流。实施时间:2017年11月14日—2018年1月10日。对策效果确认:消毒液蘸取量合格率由改善前52%提高到改善后92%。②改善前护士对消毒范围尺度把握不准。对策内容:制作8 cm×8 cm的量板,让标准尺度直观化,初始阶段护士可用于在拟消毒部位直接评估范围;把可直观化标准挂在穿刺室墙上,增强护士尺度长短概念,且家长可参与监督并配合护士规范完成;对小患儿,四肢穿刺面皮肤水平轴不足8 cm,环形消毒(包括指、趾缝隙)达标为止。实施时间:2017年11月14日—2018年1月10日。对策效果确认:考核护士对消毒范围把握由改善前的46%提高到了改善后的93%。③护士对静疗规范理解不透彻。对策内容:科室组织静疗规范知识培训、考核,要求参培率100%,知识掌握率≥95%,运用CBL教学模式中的接受式和自学辅导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选择一些临床中常遇到的特殊案例,通过传授经验-自我实践-归纳问题-讨论解決问题-再实践-再总结的程序,加强护士对静疗规范的理解和参透。实施时间:2017年11月14日—2018年1月10日。效果确认:考核护士消毒规范相关知识掌握率由改善前75%提高到98%。④改善前绩效考核方法、奖惩制度不完善。对策内容:绩效考核[4]采用设定总目标和分目标相结合的方式,细化细则。实施时间:2017年11月14日—2018年1月10日。效果确认:现场查看护士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由改善前59.32%提高到95.5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成果对比
活动后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由改善前59.32%提高到95.55%,提高了36.23%。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95.55%-59.32%)/59.32%×100%= 61.08%。
2.2 数据对比
改善前后规范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①品管圈活动作为实施护理质量改进的一种方法应用于护理质量管理重,很好地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该研究通过创新消毒液液平面标识,直观化消毒范围,规范培训方式,完善绩效方案等,制定了适合儿科工作特色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的规范流程,加强了全员责任意识,切实提高了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此外通过资料收集、文献查阅、数据统计分析等大大提高了护士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科室凝聚力。
②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规范消毒可降低患儿感染性静脉炎的发生。感染性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留置期间最主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蒲萍[5]在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的品管圈活动中,发现45例输液相关性静脉炎中有10例为护理人员穿刺时操作不当引起。穿刺部位皮肤的消毒效果是导致感染性静脉炎发生的最主要因素[6]。
4 结语
综上所述,品管圈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对提高儿科静脉留置针穿刺点皮肤消毒规范率有重要效果,有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丛媛.品管圈护理实用手册[M].太原: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
[2] 马美玲.静脉输液中皮肤消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护士,2015(2中刊):138-139.
[3] 么莉,吴欣娟.《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及《护理分级》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4] 向前.李文源,医院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J].卫生经济研究2015(3):26-28.
[5] 蒲萍.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输液相关性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J].卫生部公告,2015(7).
[6] 張莉华,吴欢,刘晓苏,等.改进皮肤消毒方法在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7,23(26):176-178.
(收稿日期:2018-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