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根萨仁
【摘 要】“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着眼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而提出的广泛倡议,是秉持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理念的区域合作平台,是由我国和周边友好国家共同打造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进行了细致阐述,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剖析,对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以期给相关人员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一带一路;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语言文化人才。汉语国际教育在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沿线各国培养了一大批懂汉语的专业人才。国家和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对汉语国际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提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着眼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汉语师资的需求,不断推动汉语的国际化传播,大力彰显我国的国家软实力。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周边沿线国家加强了与我国的密切联系,国家间的经济和社会往来不断增多。沿线各国对汉语的学习普遍重视,注重加强汉语专业人才培养,对汉语教师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升。为帮助各国加强汉语学习,推动汉语的国际化传播,我国在周边国家建立了百余所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即便如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数量仍难以满足日益密切的经济交流需要。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国际化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必要性不断凸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比较多,每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尽相同,对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需求也不一样。面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复杂的国情民情,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人才的培养要注重优化人才知识结构,确保其能够胜任在沿线各国传播汉语和汉语教学工作。“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所使用的语言种类较多较杂,并且国家之间的宗教信仰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习惯不同,要确保各个国家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从事汉语国际教育的人员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与人交往能力。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每个国家对汉语国际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相同的,从事汉语教学的人员要能够根据所在国家的国情,因地制宜地选择教学内容,采用当地学生乐意接受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尽可能地满足所在国实际需要。
三、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困境
当前,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困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通用型人才培养,差别化培养有待加强。在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上,高校往往注重的是满足于一般性的汉语教学,对每个国家之间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需求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通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汉语教学者难以满足沿线各国的需要。因此,高校要转变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进行差别化培养,根据每个国家的实际需求量身定做培养人才。二是注重本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所在国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力度有待加强。目前从事汉语教学的人主要以本国为主,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下,学习汉语的国外人数呈几何数增长,仅仅依靠本国的汉语教师,已经无法满足当前需要。因此,提高“一带一路”沿线所在国本土汉语教师数量成为了当务之急。三是注重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以需求为导向的理念亟待树立。从目前情况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沿袭了以前的传统教育模式,教学特点不鲜明,教学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沿线各国对汉语教学人才的需求不同,传统的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要以市场为中心,与需求为导向,努力培养符合沿线各国需要的汉语教学专业人才。
四、关于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
为加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我认为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抓好差别化培养。在“一带一路”时代背景下,学习汉语的人数越来越多,国际汉语市场规模越来越大,沿线国家对汉语教师的需求越发强烈。高校在培养汉语教学人员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地搞好区分,培养出来的教学人才既要具有普适性,能够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也要充分了解所在国家的基本国情,确保能够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推动汉语在国际间的交流和传播。为搞好差别化培养,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应该尽可能的丰富教学课程,将沿线国家基本国情、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和掌握沿线国家的教育体制和教学环境,并且还应在课程中适当地增加沿线国家的语言教学。
二是抓好层次化培养。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汉语学习的人群结构有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沿线各国学习汉语的人主要以社会工作人员为主,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沿线各国与我国进行经济往来的意愿更为强烈,学习汉语的人群大有向高校转移的趋势,学习汉语的人群更趋于年轻化。因此,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上,我们要切实转变观念,要从面向国外成年汉语学习者,转向面向青少年学生,拓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招生渠道,进一步与市场需求相对接。并且在课程设置上,区分年龄结构开展教学理论教育和教学技巧培养。
三是抓好联合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的初衷在于对汉语进行国际化传播,主要针对国外情况进行汉语教学。但是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还是本国的学生,他们对国外汉语教学的环境并不熟悉,甚至并不通晓国外的语言。在高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往往通过模拟国外的情况开展教学实践,这使得学生无法真正了解国外的实际情况,到了国外他们往往会觉得力不从心,导致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国内高校可以与国外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建立联系,让学生能够到国外开展教学实践,增进学生对国外教学环境的了解,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抓好连贯培养。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汉语教学人员在沿线各国极度稀缺、炙手可热。反观我国国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断档的现象,很多学生在高校完成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学习后,往往转行就业,或是跨专业报考研究生,对国际教育专业来说,这无异于是一种人才流失。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可探索设置本科硕士研究生连读机制,强化人才培养的连续性。同时在课程设置上,也可以考虑进一步丰富本科教学阶段的內容,加强对本科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鼓励更多的本科毕业生加入到汉语教学的行列中来。
五是抓好本土人才培养。国外汉语教师的来源主要以国内输入为主,本土汉语教师极度缺乏。但从教学实践经验上讲,本土教师有着“输入型”教师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他们更了解当地学生的思维模式,更能与当地学生打成一片。因此,高校要注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留学生培养,科学设置留学生课程,努力培养本土汉语教师,有效解决汉语教师缺乏的问题,进一步推动汉语在国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朱永生.有关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实习的几点设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7(6):14-15.
[2]钱玉莲.“三型一化”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4(6):45-48.
[3]易丹.东盟视角下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5(4):65-69.
[4]佚名.孔子学院助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J].孔子学院,2017(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