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从说迁移到读写的素养

2018-06-11 09:31李柱均
科学与财富 2018年11期
关键词:桑桑守时读后感

李柱均

摘 要:结合实际,重点探讨如何培养从说迁移到读写的素养。

关键词:说;读写;素养

从说到读写的素养是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是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写读后感也是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佳途径。如何指导学生写有见解、有新意、有体验、有感情的读后感:

1 说是写的前提

课前三分钟,就是让学生讲述昨天自己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在生活中所见所闻的见解。课前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课前的确定内容,提供话题,拟设情景,安排组织,说的方法等进行具体的指导,还要从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在说过程中不能放任由随意的说,流于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胆量、口才,点燃学生思想情感的火花,激发和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意识,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1.1 确定主题的表达

主题就是中心,要把同样意思的话表达的具体、生动,就必须做好:选择材料,安排结构到命名标题,想办法用最佳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效果,就要根据课文的单元目标,来确定说的主题。如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教学目标是童话故事,根据单元目标,就为学生定的主题是,讲中外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丑小鸭》、《小红帽》、《小鼯鼠第一次学本事》、《天鸟的孩子们》、《一千零一夜》、《神笔马良》、《狐狸过生日》……他们讲述故事主要内容或故事中最感人片段和自己感受。这样实实在在的说为写作训练奠定基础,让说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進学生的写作能力。

1.2 享受说读的收获

为了写好要说内容,就要学生找到自己最满意、最欣赏、同时又最精彩的优美诗句、名言警句、名人轶事或中外经典的故事,广纳博采、广泛地搜集书刊,浏览、查阅,精心地摘录。如有的学生因为喜欢苏轼的诗文:就读苏轼、杜甫、李白等名人的诗词,有的喜欢都老舍的文章、有的丹麦安徒生的童话、有的格林童话……他们都喜欢读,都喜欢说,我不断地鼓励,不断地变换说的话题,切实真正地培养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开拓活跃思维空间,从课外获得知识,积累知识,就能实现课内外衔接,为写读后感打下扎实基础。

2 感触是写的关键

一本好书或一篇好文章的除了说、读之外,还有许多有收获的东西,那就要写读后感体现出来,在写读后感时,必须选好“感受”,它是书或文章中触发自己的思考、启迪的某一个内容,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等,面对众多的要点,我们必须指导学生从众多的要点中选择自己感受、启发最深、针对性强的一个或几个要点,作为自己写读后感的切入点,不用面面俱到。写好读后感的基本方法如下:

2.1 概括摘录原文有关内容。首先要把弄清楚所读书的书(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概要主要内容是什么。再想想主要内容怎样概括,简单交代感想从哪里来,决不能摘录书、文中的所叙述大段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语句,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这这样写法适合于看了这本书的内容整理记录和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它既可以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又能逐渐提培养写作的兴趣。

2.2 抓住主要内容。你读完一篇文章后,有感想,就可以在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说明自己的看法,展开讨论,为写读后感作好铺垫。在写过程中一定紧紧围绕书或文章的主要精髓。在写的时候可以采用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也可以随意发挥自己的感触,展开自己思维的翅膀。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文中讲述周恩来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想一想少年的周恩来就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您从他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启发?学生就写出自己感受。平时,学生喜爱读课外书写下了许多的读后感。如其中有一个学生写下这样的体会:“我读了《草房子》这本书,这本书讲述了桑桑与同学、老师之间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个片段令我难忘,桑桑撕了爸爸很喜欢的小本子,爸爸就打他,桑桑就觉得难受委屈,过了几天,桑桑病了,他爸爸到处奔波求医,终于把病治好了,而他爸爸一下子变老了。这个片段让我体会到,父爱永不灭,父爱如山。”这充分体现了学法的迁移和思想的感染。

2.3 围绕中心感触而发。联系生活实际围绕书、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个人的思想、言行、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社会某种现象与文章保持思想有一致性的,写出自己体会,说说自己看法做法。如《巨人的花园》从这篇童话中你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 (告诉我们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别人、宽容的人才会有快乐、快乐要大家分享……)又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让学生明白的道理是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通过生活的实例,找出与文章相通的地方,考虑如何解决自己或别人在学习上、思想上的认识等方面的问题,达成共同的意识。如:小芮读了《准时到达》谢谢这样的体会,“故事讲述了一位哲学家康德守时的故事,告诉我们守时是必须的,无论是对熟人或陌生人。她运用自己的一次不承若不守时给自己带来不良后果,最后她写道: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或承若什么,就必须守时做到,否则别人是不会相信你的。”这就达到学语致用的目的。

2.4 抓住文章关键语句。写自己的感受也不要面面俱到,在读书、文章中,看看有哪些句子是含义深刻的,自己确有收获的,体验较深的,就把它当作要点写出来。如《幸福是什么》“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什么叫“义务”能举个例子说明么?在学校,学生的义务是什么?在家里你的义务是什么?学生学完课文后,就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如:小睿这个学生用“有志者事竟成”这个格言讲述了他为了学会下象棋与人对拼屡屡失败的事,他的父亲就用这个格言鼓励他,他不但学会下棋,还在区小学组中取得了成绩。这样就能从课内迁移到课外,从中学生就达到了学而致用,积累知识的目的。

3 运用延伸与拓展

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文章在于新颖,写读后感也要注意角度,这就要深刻领会书和文章的思想精华,掌握广泛的知识,善于抓住要点找准突破口,做到以奇制胜。在写法上可运用反问、对话、引用等形式,因此,写好读后感,就要广泛多读课外多做在书中做旁注,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为了让学生说读写基本素养能力得到提高,我向学生推荐许多有价值的书,如:《中外神话传说》、《草房子》《中国兔子德国草》《富兰克林自传》《爱的教育》、《童年》、《人生宝典》、《中华美德故事精选》等课外书,让学生感受人生和道德的熏陶教育。

在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善于对学生的情感的诱发,激励,创设情境,引发心灵的共鸣,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多读,多写,感受人物的思想的熏陶,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激励学生自主、创新地学习,让美好的情感内化于心,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猜你喜欢
桑桑守时读后感
春意盎然——《春》读后感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有一种尊重叫守时
《草房子》第三章 白雀(七)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
守时的朱小美
草房子(节选)
“守时”既是公交之责更是治堵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