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辉
摘 要:随着我国生产力与生产水平的逐年提升,为机械制造业注入了新时代的活力,各类机械设备的性能日益优化。以透平机为例,以往的五轴数控加工技术已难以满足其叶轮叶片的生产需求,机械制造业已逐步应用新型侧铣技术,使设备的整体质量大幅度提升。据此,本文将对新型侧铣技术进行系统化分析与阐述。
关键词:透平机;叶轮叶片;五轴数控;侧铣
近年来,科学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带动了传统机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各类新型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透平机设备的制造环节;在有效降低设备成产成本的同时,大幅度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新型侧铣技术已得到了各大机械制造企业的青睐,其工作原理相对简易,操作难度更低,能够充分满足企业生产需求,值得大力推广。
1 透平机曲面新型加工技术
透平机设备结构相对复杂,其内部机构由多种元件组成,对其零件进行前期加工是透平机制造的首要工作。其一,粗加工。即对利用机械刀具对零件进行切割,使零件的规格初步达标。其二,选取小型机械设备对零件表面的凹凸部分进行处理,将多余的部分进行磨平,初步形成雏形零件。其三,在初步切割完成后与图纸进行对照,根据实际安装需求进行局部伟哥。其四,在完成局部加工后进行最后一步的切割工作,至此,零件加工工作初步完成。
時下在对透平机内部零件进行切割打磨处理环节,普遍采用粗加工技术,以保障零件的达标率。而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利用传统点铣技术提升零件的精确度。但值得注意的是,传统的点铣技术的加工时间较长,其零件的质量难以保证,透平机零件的表面凹凸不平,所引发的透平机设备损坏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国机械制造行业逐步应用新型侧铣技术,所取得的优化效果显著。
1.1 新型侧铣技术的优势
长期以来,我国机械制造行业在进行透平机零件加工过程中普遍采用点铣技术,其零件加工耗时较长,打磨后的零件表面凹凸不平,且对于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将此类零件投入使用,难以避免的会出现设备故障甚至损坏现象发生,而后在进行零件返工修理,严重拖延了工期。上述客观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零件制造的难度,使企业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
就传统点铣技术的应用情况而言,新型侧铣技术的性能相对优越,其优势在于:大幅度降低零件打磨时间,保障了企业加工陈本,且在进行侧铣后,零件及机身表面凹凸划痕现象减少,整体质量大幅度提升。但值得注意的是,侧铣技术并非十全十美而是优劣掺半,主要原因在于,侧铣技术使用五轴机床进行加工,加工对象的结构复杂多样,其加工所使用的金属切具也更为复杂。与传统的点铣技术相比,新型侧铣技术的起步阶段较晚,发展时间较短,与之相关的科研力度较弱。因此,当前侧铣技术仅能应用于表面光滑、形状规则的零件加工环节。
1.2 粗加工优化方法
用侧铣加工复杂的空间曲面。主要思想是将理论曲面,蜕变成逼近的平面或直纹面,实现侧铣高效加工。难点在于将不可展非直纹面蜕变为直纹面。同时,考虑到尽量减少蜕变面和原理论曲面之间的偏差,采取分段逼近。
2 复杂曲面蜕变直纹面优化算法
2.1 算法思想
零件的粗加工表面是刀具侧刃运动扫描留下的表面。以圆柱形刀具为例,刀轴是直线,所以侧刃扫过的曲面是一个直纹面。一个曲面及其等距面在任意点有共同的法线方向。因此将一个非直纹面蜕变为若干直纹面,再通过这些直纹面的反向偏置,可以得到圆柱刀具的轴线经过的直纹面,即刀具的优化轨迹。如图1所示。
考虑到等距曲面的精度要求和避免过切,采用分段直纹面,代替单一直纹面的方法,实现分段侧铣,以构成原理论曲面的型值线作为分界线,分段进行直纹面蜕变操作,如图2所示。
2.2 对单一直纹面和分段直纹面与原曲面之间的误差,作逼近误差分析并且对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如图3所示。图中灰色面为原曲面,线框显示的面为直纹面和分段直纹面,黑色直线段为直纹面的母线,点PA为单一直纹面逼近误差最大的点,PB,PC位置分别为分段直纹面逼近误差最大的点。对于蜕变后的直纹面如图3所示。
3 实验验证
以某型号的喷推叶轮为例,采用UG-NX进行喷推叶轮建模与数控编程,用VERICUT刀轨仿真。对本文提出的方法进行验证,采用的步骤如下
3.1 叶轮造型用曲面点位数据,通过UG三维实体建模软件进行参数化建模。
3.2 粗加工优化采用本文算法,基于原曲面构造分段直纹面,确定刀具轴位置,进行全宽侧铣加工。
3.3 刀具轨迹生成比较,侧铣刀具路径明显少于点铣。而且由于点铣加工过程中,刀轴矢量始终在刀具接触点,平行于曲面法矢,而侧铣过程中,刀轴矢量由直纹面的直纹插值求得,因此刀轴运动的变化也较点铣更加平滑。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与传统点铣技术相比,新型侧铣技术的性能更为优越,能够有效提升零件加工效率以缩短加工时间。同时,此项技术的应有有效保障了零件成型后的整体质量,稳固了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新型五轴数控加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切割道具的损耗程度,增加了加工效率。但值得注意的是,侧铣、五轴数控加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适应高强度、高频率的加工作业,应引起机械制造领域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张辉,郭彬.压气机叶轮五轴联动数控加工技术[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2):160-160.
[2]吉有胜,陈大野.叶轮建模及五轴数控加工方法研究[J].机械工程师,2017(9):158-159.
[3]干为民,徐波,褚辉生,等.五轴数控电解开槽加工整体涡轮盘的工艺试验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7(2):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