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倩
【摘 要】宝卷大多数作于民间,传于民间,这样的性质使得其内容中体现的信仰淳朴真诚,却也使得文字有时较为朴素,情节单一。在《金本中》、《卜芙蓉》《八宝延寿》这些延寿宝卷中我们能看到即使主人公不同,故事内容不一,其中的一些叙事模式和诸神信仰模式却是相似的,在这三种宝卷中我们不仅能看到相似的情境,我们还能看到儒释道三家思想在民间信仰中的融合和民间对于诸神职能自发的分配。
【关键词】延寿宝卷;叙事模式;民間信仰
《金本中》、《卜芙蓉》《八宝延寿》这三种宝卷部分内容非常相似,无论是人物还是情节设置,甚至是神仙信仰都有相同的部分,《金本中》里本中的父母人品忠厚,广行善事,但年四十却无子女,后玉皇大帝下令赐子;在《卜芙蓉》中同样也是芙蓉父母四十岁没有子女,以万贯家财积福行善,由城隍土地奏报玉皇大帝;同样在《八宝延寿》中陆天宝父母也是夫妻二人四十岁没有子嗣,但二人一心向善,灶君将此种情况禀告玉皇,玉皇下令赐子。之后三家均有了后嗣,然而都在子女年幼时身患重病,便有了十分关键的“割肉救亲”一幕:金本中“将刀取心欲要煎汤以救双亲之命”;卜芙蓉亦是“求告灶君,割肉煎汤,以救父亲”;陆天宝同样“就取快刀一把,胸前割肉一块,煎汤救父”,之后他们三位均因这一行为进入地府,见到阎王诉说自己的情况,阎王有感于他们的孝心将此事上奏玉皇,玉皇听闻非常开心,下令为他们和父母延寿。延寿最开始便是因为孝道,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民间孝文化的表现方式,看到普通百姓们对孝道的重视。
在此之后金本中、陆天宝均学有所成,参加科举高中状元,之后儿孙满堂,金本中“子子孙孙列满堂”,陆天宝“一门大小人丁安童使女等辈共有八百零八口”;卜芙蓉为孝经爹娘不愿成婚,终身侍奉父母。他们都正直善良,扶危济困,更带领家人诵经修道,一次次感动玉皇大帝,得以延寿,最后成佛成仙,获得圆满的结局。还有一点便是无论什么情况,人们一直都将科举做官当做最高追求,当成整个家族的荣耀,而这种荣耀最好能够一代一代延续下去,儒家仕进思想和家庭伦理观念明显融合在宝卷中,宝卷虽然带有神道色彩,却更加地贴近百姓们的真实生活。我们也由此可以看出百姓们理想的生活便是如此,位列朝堂,后嗣兴旺,子女孝顺,健康长寿。这三种延寿宝卷的叙事模式虽然简单,却带着民间百姓们最质朴的愿望,这种追求不是一家一户的,而是封建社会里每一个家庭的,无论是最底层的百姓,还是富豪乡绅都希望过这样的生活。《金本中》、《卜芙蓉》、《八宝延寿》三种延寿宝卷中简单的叙事模式能够在民间长久存在而不被取代,也能反映出这样一种情景是宝卷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最认同的最有说服力的一种。
宝卷是一种同宗教和民间信仰活动相结合的文学形式,除叙事方式之外,宝卷的内容也能看到民间百姓的需求与智慧,其中儒释道三家思想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民间信仰体系。所以在《金本中》、《卜芙蓉》、《八宝延寿》、《赵颜上寿》这几种延寿宝卷中不仅有儒家的纲常伦理观念,更多的是民众对道教和佛教诸神的信仰。自佛教传入中国,伴随着的佛教诸神形象也进入中国,并且逐渐适应中国的文化背景,不断发展壮大,同本土道教和传统儒家一起影响着中国的思想文化。统治者着眼于它们不同的社会作用,吸收各家学说进行国家治理,三家思想也在不断借鉴融合,但儒家治世,道家修身,佛家用心,三家思想各有侧重,统治阶层能够清楚三家的思想,又能在此基础上融合三家理论进行处事。在《金本中》《卜芙蓉》这些延寿宝卷中,儒释道三家思想和佛道诸神频频出现,可以看出这三家在民间的渗透,但民间百姓没有理论知识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三家思想各是什么,然后按照自己的需求借鉴吸收,他们是在各家传入时进行简单的接收融合,满足自己的心灵寄托。
在《金本中》、《卜芙蓉》、《八宝延寿》这几种延寿宝卷中能够发现其中的佛道诸神各司其职,他们自然而然地在一起出现,相互配合,并没有因教派不同而有界限区分,而其中主人公感动诸神获得延寿的源头在一个“孝”字,孝道又是儒家着重宣扬的观点。这几种延寿宝卷的叙事部分开端均是夫妻二人年老无子女,想要绵延子嗣,这是儒家伦理观念。玉皇大帝、城隍、土地、灶君都是道教之神,人们认为玉皇大帝是中国最高的神,管辖天上地下人间,是众神之王,土地神则掌管一片土地的神,城隍是守护城池的神,灶君是传说中主管饮食的神仙,操掌一家的生死祸福。灶君、土地和城隍都是人间的神,他们记录着人们的善恶事迹,但他们没有权利决定最后的结果,只能禀告玉皇大帝,让这位天皇来决策,决策之后又是南北二斗星君在执行。在这两种延寿宝卷中我们可以看到道教各位神仙都有着清楚的职能划分,但代表着道教的玉皇大帝决定赐子的原因是修行念佛,这佛道两教在民间信仰中很自然地融合,而赐子延续宗庙则又有儒家宗法观念在其中。在三家儿女尚年幼之时,夫妻二人便阳寿已尽,他们的子女此时割肉煎汤以侍父母,使得他们都进入阎罗殿,见到阎王。阎王是佛教中的地狱之主,得知他们的孝行非常感动,奏报玉皇大帝,玉帝下令延寿以褒奖这种孝行。得以延寿之后,金本中便用功苦读,科举夺魁,做官之后又忠君爱国,后代亦位列朝堂;陆天宝同样得中状元,娶妻生子,儿子同样读书中举。儒家这种积极仕进的思想对民间百姓的影响非常大,在他们心中最好的人生路便是科考得中,兼善天下。金本中中状元之后济贫救苦,广行善事,更是在家修建佛堂,修道诵经,玉皇大帝不仅嘉奖他的善举,诵读佛经也被认为善功浩大,玉皇大帝亦赐其阳寿,无论是修道还是念佛都是功德,同样能获得延寿。《八宝延寿》中也是这样。卜芙蓉则为侍奉双亲,不招夫主,此种孝行感动玉帝被赐延寿十年,之后又带领全家人吃斋念佛,在家建佛堂,这种佛家善功是由太白金星禀告道家天神玉皇大帝,使得卜芙蓉能够延寿。在这些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儒释道三家信仰的循环配合,看到三大教派在民间的形态和其自己的发展方向。
从《金本中》、《卜芙蓉》、《八宝延寿》这三种延寿宝卷中可以明显看到三教合一的趋势,也可以看到民间文学形式中的杂神信仰。宝卷中出现的诸神不分派别,各家思想没有界限,无论是哪一家的思想,都体现着对善的尊崇。金本中每一次能够延寿都是因为他的善举,第一次是因为割肉煎汤救双亲、接着便是为官清正保民如子、帮助李小姐使她能够奉养双亲、让盗窃歹人重回正途……陆天宝的父母亦是一心向善得到上天赐子,后陆天宝也因为救父母、救柏福一家、救济穷苦等善行得以延寿;卜芙蓉同样割腹取肝,煎汤救父,卧冰救母,又恤寡怜孤,账荒济贫,玉帝赐其百岁春秋。他们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仍然心存善良,困窘之时不忘感恩行孝,显达之时不忘接济贫苦。这也是民间百姓们的真实想法,他们善良单纯,做事不求回报,但他们又坚信善恶有报,善良之人总会有好的结局,这些善便由宝卷表现出来,又由宝卷传播出去。
【参考文献】
[1]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M].九州出版社,2004.
[2]车锡伦.中国宝卷的渊源[J].敦煌研究,2001(2).
[3]车锡伦.中国宝卷的形成及其演唱形态[J].敦煌研究,2003(2).
[4]黄心川.“三教合一”在我国发展的过程、特点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J].哲学研究,1998(8).
[5]刘泳斯.民间信仰在“三教合一”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作用[J].中国文化研究,2012,秋之卷.
[6]潘兰香.东岳大帝源流[J].学术交流,1997(6).
[7]季庆阳.唐代孝文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