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倩
【摘 要】萨都剌是元代诗坛的一位重要诗人,他一生漂泊,又爱好游览名山大川,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留下了大量的纪行诗歌。无论是古朴壮丽的塞北风光还是柔美绮丽的江南烟雨,都出现在他的诗歌中,南北各地截然不同的风俗特色和自然人文景观在其诗歌中也有大量的描写,这些风格迥异的景色和诗人游览各地的不同心态构成了萨都剌记游诗的丰富内容,也让我们看到了他所到之处的地理环境和风景名胜。
【关键词】纪行诗;萨都剌;文学地理
萨都剌字天锡,号直斋,雁门(今山西代县)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元代由盛到衰的全过程,八十余年的生命中充满着坎坷与漂泊,这样的人生经历让他的生活也充满了诗意,记游诗歌也成为了他诗歌中的重要部分,其《雁门集》中有将近两百首诗歌都是记游诗。南下吴楚经商,北归家乡耕读,进士及第各处为官,旅途中的诗歌会有各地的无限风光,也会有诗人的内心情怀。
萨都剌第一次离开家乡是在元成宗大德六年,迫于生计,至吴越经商,同时也留下了描写这一地区的诗歌。其中《崔镇阻风有感》中写道:“逆风吹河河倒行,阻风时节近清明。南人北人俱上塚,桃花杏花飞满城。”i崔镇位于淮安府桃源县西三十里,而崔镇渡就在县西北,从诗歌中可以看出清明时节,这个位于南方的小镇正是大风天气,而不同于北地的风沙漫天,此是诗人看到的是满城桃花杏花。《同曹克明清明日登北固山次韵》中写道:“千家万家桃李开”、“红雨满城排面来”,《清明游鹤林寺》中则是“青青杨柳啼乳鸦,满山乱开红白花。”北固山位于镇江府北部,鹤林寺位于黄鹤山,而黄鹤山在镇江府西南。这两首诗歌都是写于清明时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镇江府春日花开遍地,桃李争春的景象,亦看到元代江南地区桃李种植的繁荣,基本遍及家家户户,满城花开。
萨都剌在泰定四年进士及第,同年秋天至镇江任职,诗人在途中写下的纪行诗歌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其中《寓栖云》:“满地凰仙落红雨,江南八月似残春。”栖云阁在通州狼山西,此通州应在今江苏省境内,从中可以看出江南秋季气温依然适合花草长,漫天“红雨”让诗人感受到秋季的江南依然“似残春”。诗人在《岁云暮矣三首》中写道:“江南木落鸿雁飞”、“燕山雪花大如掌”,此处燕山在宛平县境内,此时应是秋天,诗人所见的江南景观是落叶满地,鸿雁飞翔,北方燕山已经是大雪纷飞,南北方气候差异非常明显。
萨都剌至顺三年三月出为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赴南京,又因公事溯江而西,至安徽,途中诗人写了大量的记行诗歌。从其诗集中所录诗歌来看,萨都剌至南京不久后便出发去天池,从《过采石驿》一诗之后均是诗人赴安徽途中所写,采石山在太平府境内,过采石山后便是一首《次韵登凌歊台》,凌歊台位于黄山,诗人已进入安徽。在安徽境内诗人有《宿青阳云松台二首》、《过五溪》、《九华山石潭驿》等诗,从诗歌中我们能够看到元时这些景观的真实面貌。诗人不止一次发出江南风景好的赞美,因此在南京这段时间,诗人游览了众多风景名胜,诗歌中对这些地区的描写都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地域材料,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南京地区的具体状况。
元统元年,萨都剌奉命赴上都迎马伯庸为南台中丞,从大都至上都途中,诗人见到的景观既不同于江南之地,也不同于自己家乡,从大都至居庸关、过李陵墓、龙虎台,这些地方都是军事要塞,长期的战争在这里留下了痕迹,不仅是黄沙漫天、细肋沙羊、毳袍冲雨,还有无法散去的凄凉寂廖之感。至上京后诗人有《上京杂咏五首》和《上京即事》等诗。在《上京杂咏五首》中有“上京六月凉如水”之句,可见当时在塞外草原即是夏天气温也比较低,从“门外日高晴不得,满城湿露似江南。”中也能看出当地雨天也是非常湿润的。在《上京即事》中有“牛羊散漫落日下,野草生香乳酪甜。捲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氊帘。”诗歌中可见元上都百姓的生活环境和风俗,落日下的满地牛羊,漫无边际的野草地,北风卷地,白沙似雪,构成一幅迷人的草原风景,此地百姓居住在帐篷中,用毛皮衣物御寒,这样独特的生活习惯被萨都剌用诗歌记录下来,成为其纪行诗歌的重要部分。
萨都剌一生曾因各种各样的原因四处漂泊,留下了很多纪行诗歌,这些诗歌不仅有着很高的审美价值,还能让我们准确了解到当时诗人所到各地的具体位置,气候状况和山川河流,感受到各地的自然风光和名勝古迹。同时,不同的自然环境也会带给诗人不同的审美体验,萨都剌在江南是所作的诗歌中明显带着细腻柔美的风格,而在上京纪行诗中却有一种潇洒豪迈的气概,可见自然环境与诗人的诗歌创作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样的相互作用下诗歌也更趋于完美。
注释:
i (元)萨杜拉著,殷孟伦、朱广祁点校,雁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5-198页。以下所引萨都剌诗皆出自此处。
【参考文献】
[1] (元)萨杜拉著,殷孟伦、朱广祁点校.雁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2] (明)宋濂.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 (清)赵弘恩.江南通志[M].扬州:广陵书社有限公司,2010.
[4]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
[5]杨濂.元西域诗人群体研究[M].乌鲁木齐: 新疆人民出版社,1998.
[6]杨光辉.萨都剌生平及著作实证研究[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周振鹤.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元代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8]张旭光.萨都剌生平仕履考辨[J].中华文史论丛,1979(2).
[9]查洪德.20世纪萨都剌研究述论[J].民族文学研究,2002(2).
[10]刘嘉伟,徐爽.色目诗人萨都剌对李白的接受[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3(5).
[11]刘嘉伟.萨都剌研究综述(1949-2015)[J].大连名族大学学报,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