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娟
【摘 要】所谓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对建筑物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程度,有些建筑在建设过程中损耗了很多资源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破坏,这种做法与绿色建筑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该在保持生态平衡和实现可持续性的原则上对其进行建设,为社会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绿色建筑评估体系就能使得这些目标实现,对绿色建筑进行评估的工作直接影响了其能否正常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建筑业的不断进步,能否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成为了广大研究人员关注的对象。但是我国的绿色评估体系的建设还处于初始阶段,需要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估方法;分析
一、我国绿色建筑评估标准要点及内涵
(一)节能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通过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空调设备功效比、采暖系统效率、照明设计合理性、建筑物对外部能源的转换效率等参数对建筑物的节能性能进行评价。
(二)节水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建筑物方案设计、系统规划、设备选用等方面对建筑物绿化灌溉、节水设备、雨水收集等方面做出要求,同时对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节水性能做出强制性规定,以期达到节水的目的。由于我国城市水资源匾乏矛盾突出,把节水和雨水利用放在重要位置,虽然己经颁布一些标准法规如《城市供水水质标准》、《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系列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标准,但是雨水径流非点源污染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在城市建设和建筑领域,径流污染的控制还没有列入环保等相关部门的范围。
(三)节材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建筑物节材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集中在节材和运营管理两大项。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对建筑物节材性能评价指标的设计中,结合本国国情,鼓励建筑材料的就近预制化生产以避免材料浪费和质量问题,并大力推动对建筑材料和生活垃圾的回收利用以减少材料浪费。2008年新颁布的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就体现了对垃圾回收的重视。
(四)节地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节地与室外环境指标主要包括场址选择、住宅设计要求、绿化要求、最大化空地、褐地再开发、地下空间开发、雨洪设计、社区连通性、替代交通、热岛效应等十项指标。节约用地主要通过褐地再开发和地下空间开发来加以实现,前者要求选用已开发且具城市改造潜力的用地,或在废弃场地上进行建设;若为已被污染的废弃地,需要对污染土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
(五)室内环境质量
室内空气环境结合国家现有的设计规范,要求建筑物设计必须满足基本的窗地比、日照标准、隔音降噪和空气质量标准,为室内环境评价提供了起码的前提条件。但是5项前提条件里,只有一项是甲醛、苯等达标问题,其它4项是日照、采光、通风、隔音降噪性能,由此看来中国对室内空气质量关注的还不多,更多的是采光、隔音降噪等基本性能。
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理论研究
AHP是美国T·L·萨蒂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决策方法,在环境评价领域得到较广泛的应用。AHP方法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评价步骤是,先把目标、准则、方案措施分层划分出来,再把方案两两比较,进行评分,最后进行综合评价,排出各方案优劣次序。按照AHP方法的原则,我们组织了包括建筑、规划、能源、水、材料和室内环境等各方面的专家,通过专家研讨会的方式,对评估体系的框架设计,达成共识并确定不同阶段的条文内容分配情况。在此基础上,对Q-L体系、权重体系、能源、水等技术专题和基础数据库进行了研究。
(一)Q-L评价体系
Q-L評价体系指的是在具体评分时把评估条例分为Q和L 两类:Q(Quality)指建筑环境质量和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水平;L(Lond)指能源、资源和环境负荷的付出,所谓绿色建筑就是建筑的环境效益(Q/L)高的建筑。根据研究的共识,把Q的得分在3分以上,同时LR(LR=5-L,评分体系按照5分设计)得分也在3分以上的建筑,认为是绿色建筑。考虑到我国建设项目的特殊情况,即当前存在的绿色建筑和一部分高质量、环境负荷一般的绿色建筑,为了鼓励其发展,因此在Q-LR评分图中,把建筑的Q得分在1-3之间,同时LR得分在5-4之间的情况也评价为绿色建筑-即当前的一部分乡土绿色建筑(或者称之为适宜技术的绿色建筑);同时,把建筑的Q得分在3-5之间,同时LR的得分在1-3之间的情况评价也为绿色建筑-即当前存在的一部分高质量、环境负荷一般的建筑。上述评价结果的表达,使得Q指标体系和L(或LR)的指标体系评分标准保持了一致。
通过新的Q-LR评分图,把绿色建筑划分为5个区域(等级)。当评估结果处于A区时,表示该建筑在很少的资源能源和环境付出下,获得了优秀的建筑品质,是最佳的绿色建筑。B区、C区也属于绿色建筑,但或资源与环境消耗太大,或建筑品质略低。D区属于高资源,能源消耗但建筑品质并不太高。E区是付出很多的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代价,却获得低劣的建筑品质,这是我们一定设法避免的。
(二)权重体系研究
权重体系是绿色建筑体系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为此我们采取了综合AHP方法和Delphi专家调查法对此进行了研究。在AHP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网上和书面问卷的方式,对大型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开发商(当代集团、招商地产等),全国工商联住宅产业商会、高校等单位共130多位专家进行了权重调查,确定了一级QL权重和二级QL权重的分配情况。
(三)技术专项研究
考虑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性,以及在能源、水资源利用方面的差别,有针对性地对能源、建材、水、资源、节地等几项内容进行了专题研究。
在节能和能源系统的评价方面,对不同类型建筑的围护结构节能效果,在围护结构热工参数的基础上,统一设计了参考建筑能效对比的方法进行评价,以建筑全年耗热量低于参考建筑的百分比作为评价指标,同时按照能质系数的概念,对常规能源系统和可再生能源系统的评估推广到了夏热冬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评价不仅仅考虑了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中所占的比例,还基于“能质系数”和“替代率”的概念评价了由于使用可再生能源而导致的常规能源消耗量。同时,强调了待评价建筑本身在可再生能源利用上的“先天条件”。
(四)简化评估版本开发和条文适应性研究
为了利用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来供规划设计人员和业主使用,以期望在方案、设计初期能对建筑的绿色设计有所引导,并加强绿色建筑理念的普及,推广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特地开发了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简易使用版,以提高评估体系的易用性和普及型。
三、结语
绿色建筑设计具有系统协同性、地域性、高效性、自然性、健康性、经济性、进化性7个原则。以上介绍了绿色建筑设计的目标。分析美国LEED以及我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旨在提升我国绿色建筑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涛. 基于性能表现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王清勤,叶凌.美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LEED修订新版简介与分析[J].暖通空调,2012,42(10):54-59.
[3]秦佑国,林波荣,朱颖心.中国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研究[J].建筑学报,2007(03):68-71
[4]张志勇,姜涌.从生态设计的角度解读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以CASBEE、LEED、GOBAS为例[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04):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