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梅 刘嘉桐 王晓婷 曾敏诗
摘 要:受经济快速发展、社会治理模式不断转型影响,近年来我国在法律援助工作领域取得了较为喜人的成果,基于此,本文结合实地调研简单介绍了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现状,并详细论述了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实践经验总结,希望由此能够为相关业内人士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法律援助工作;服务机构;质量管控体系
前言:作为国家对某些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当事人给予减、免费用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法律援助是我国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而为了保证法律援助工作能够更好发挥自身积极效用,正是本文围绕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实践调查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现状
作为一名在政府机构中从事法律援助管理工作的公职人员,笔者围绕自身所在辖区以及附近辖区开展了调查研究,由此得出了如下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现状。
1.1援助范围不断扩大
受公民法制观念提升、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影响,近年来我国各地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不断增加,例如笔者所在辖区2004年法律援助案件数量为98件、2009年为304件,而2016年则上升至921件,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与各地法律援助宣传范围不断扩大联系紧密。法律援助案件的不断上升说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过程产生了诸多新的矛盾纠纷,2006年开始笔者所在辖区大量出现的外来农民工追索劳动报酬和人身伤害赔偿类法律援助案件便属于其中代表。为保证法律援助工作更好服务于广大民众,近年来各地纷纷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征地拆迁带来的权益受损、使用劣质农资产品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因环境污染遭受的严重经济损失、继承权受到的侵害等均开始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由此可见我国法律援助工作近年来取得的瞩目发展成果[1]。
1.2服务机构不断规范
法律援助工作所展示的风貌属于政府形象的一部分,因此近年来我国各地法律援助工作服务机构不断向规范化方向发展,良好的接待场所、完善的服务功能、规范的窗口服务均属于这类发展所取得的具体成果,私密谈话室、律师办公室、便民服务设施、意见箱等则属于成果的具体展现。在服务机构规范的同时,各地法律援助工作的服务网络也日渐完善,“区中心—镇(街道)工作站—村(社区)”的纵向三级模式为法律援助工作有效性打下了坚实基础。
1.3民众接受度不断提高
作为衡量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的基础指标,设法提升法律援助工作的民众接受度始终受到业界的高度关注,而在笔者的实际调研中发现,结合节日围绕特定人群开展法律宣传、积极开展“送法下乡”活动、开展法律援助主题宣传月、积极宣传优秀案件和典型案件均属近年来我国各地较为常见的法律援助工作宣传路径,近年来我国各地法律援助案件数量的增大便与这类宣传联系紧密,我国民众的法律援助接受度也因此不断提高。
1.4社会效益日益提升
除上述几方面外,近年来我国各地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效益也在不断提升,这种社会效益的提升在帮助弱势群体维权、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有着明确表现。其中,文化程度较低、经济条件困难、诉求比较紧迫属于法律援助弱势群体对象的主要特点,耐心细致解答法律问题、对不符合条件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因此成为了法律援助工作的关注焦点,这不仅较好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也同时为社会稳定的维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2.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实践经验总结
简单了解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现状后,本文将继续结合实际调研就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实践经验总结进行详细论述,希望由此能够为我国法律援助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支持。
2.1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
作为法律援助工作的基本属性,无偿性使得法律援助工作对服务对象存在一定范围限制,如法律援助制度发展早期将低保人群作为法律援助服务对象,这一对象划分实现了我国最弱势、最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要满足。而随着经济与社會的快速发展,不断增强的人民法律需求也使得法律援助工作潜在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使得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必须将服务对象由地表人群转变为低收入标准。在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的过程中,我国河南省的经验极具借鉴价值,结合河南省2002年发布的《河南省法律援助条例》、2007年发布的《关于确定全省法律援助范围和经济困难标准的意见》、2015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不难发现,2002年以来河南省长期致力于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其中《关于进一步加强军人军属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更明确了“全省执行以城镇居民最低工资标准和农村居民上年度人均纯收入为上限的法律援助经济困难标准”,由此河南省40%人口被纳入法律援助工作对象人群,可见这一创新实践经验总结的价值所在[2]。
2.2扩大民事和行政法律援助范围
《关于完善法律援助制度的意见》明确指出法律援助工作的民生工程属性,而这就为法律援助工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我国各地不断将食品药品、婚姻家庭、教育医疗等与民生紧密相关的事项纳入法律援助便与该意见紧密相关。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所能够提供的法律援助资源不断扩大,这自然为法律援助范围的扩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在2018年3月9日举办的“法律援助智能导航服务平台”上线仪式上,司法部副部长熊选国提出,我国将围绕放宽经济困难标准、大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总结推广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打造特殊群体法律援助工作品牌四方面推动法律援助工作发展,由此提供的法律援助范围扩展支持必须得到关注。。
2.3建立质量管控体系
法律援助工作质量向来受到社会各界关注,这一质量直接关系着法律援助工作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因此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开展高度关注如何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质量,我国多地建立的“三位一体”法律援助质量管控体系便属于其中典型,该体系的建立主要围绕加强法律援助办案人员管理、制定法律援助质量标准体系、建立案件质量全程监管机制三方面内容展开,由此配合“十大精品法律援助案件评选”、建立第三方独立评估程序、定期向律师协会与律师管理部门通报等具体措施,自然能够有效提升法律援助工作质量水平。
2.4加强法律援助资金管理
为满足法律援助工作的资金需求,近年来中央、地方政府均不断加大法律援助资金投入力度,由此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获得了有力支持。为保证资金的投入能够最大化自身效用,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加强自身法律援助资金管理水平,严格推行县级法律援助账户单列、发挥中央和省转移支付办案专款的杠杆作用均属于其中代表,这类措施具备较高借鉴价值。
结论:综上所述,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创新具备较高现实意义。而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降低法律援助申请门槛、扩大民事和行政法律援助范围、建立质量管控体系等经验总结,则证明了研究的实践价值。因此,在法律援助工作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本文内容可发挥一定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周济生.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十三五”期间法律援助工作完善发展[J].中国司法,2016(06):37-40.
[2]顾永忠,杨剑炜.我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实施现状与对策建议——基于2013年《刑事诉讼法》施行以来的考察与思考[J].法学杂志,2015,36(04):3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