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景文
【摘 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交通的运载能力日益增强,运输速度也是日益加快,但是随之而来的是更严峻的交通事故发展形势,为了更好的改善交通,减少交通事故的产生和危害,深入了解交通事故的形成和发展的趋势无疑是重要一环。本文研究内容首先论述交通事故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中所特有的特性,分别分析了交通事故的时间特性——即以时间线上的由大到小,按照年份、月份、每日24小时的不同发生特点进行概括,又以地理范围的由大到小,按照世界范围内、我国及各地方的不同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具体的事例数据阐明和证明特性的准确性。然后再从人为、车辆、道路条件等各方面因素探讨交通事故的时间和空间特性,并从中发掘出这些特性背后的形成因素。最后通过对交通事故发生的时空特性及其原因的分析,相应的得出针对诱发因素的对策及预防交通事故再发生的措施。
【关键词】交通事故;时空特性;形成因素;措施对策
一、交通事故的时间特性
1、年份特性。论及各历史时期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此处以二战后的日本交通状况为例。二战后日本经济一度颓废数十年,但是待其经济呈现复苏趋势后车辆保有量开始逐渐增多,交通事故发生率也飞快上升。日本交通事故的高峰期是引人注目的1970年,一年内有16765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经过近十年的强化治理,到1980年交通事故致死人数下降为8760人,交通治理初显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参与车辆数大幅上涨,到1990年交通死亡人数又突破万人,达到了11227人,随着新一代交通治理措施的实施,交通死亡人数又逐渐下降,到1999年基本在万人左右起伏。
回顾现代交通发展各个时期道路交通事故和车辆保有量的演变,可以清楚的发现: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现代交通发展最初期,车辆保有量极少,现代汽车在早期更像是地位的象征,而不是代步的工具,故而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极低。等到汽车逐渐普及,汽车保有量迅速增加,与之相伴的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呈井喷式上升。随着交通事故的不断增加,交通问题日益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相应对策的出台令交通事故上升的势头趋缓,此后各国的车辆保有量各有变化,但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却并未有明显上升,甚至有些国家因为车辆保有量的大幅度减少而明显下降。在此后的数十年中,随着对交通事故的研究日益深入,使得各国事故发生率皆逐渐下降,最终维持在一定的水平趋于平稳。
2、月份特性。交通事故的高发月份通常与该国家或地区的年度活动有关,如新年、特定节日、法定假日等,在日常生活中交通事故的发生会保持在一定的较低水平,但是一旦出现大型的人员、货物流动,道路承载能力远远不及突然增加的交通运输负担,相关硬件设施的承载能力超越其极限,则更容易出现大型的交通事故。
3、24时特征
在每日的各个时段,交通事故的高峰时段与交通运载能力高峰时段存在明显差异。
以江苏省一省交通事故发生24h变化为例,7时~8时与17时~18时是道路交通运输量的高峰时段,但是交通事故的高峰时段是紧接着这两个时间的9时~12时与18时~21时。因在道路交通运输量的高峰时段,虽然车流量和人流量都很大,道路拥挤,但是与之相对应的是警方的高度重视,管理严格,人与车、车与车之间间距虽然小但是自由度受到严格限制,行人和驾驶员也大都高度认真,能够遵守交通规则,因此事故较少。而在道路交通运输量的高峰时段过去之后,车辆和行人减少,警方警力的投入也没有高峰时段多,监督效果降低,车辆和行人自由度大幅增加,加上道路变得空旷,车速开始普遍加快,发生交通事故的潜在可能性变大。而18时~21时是属于夜间行车。
二、交通事故的空间特性
1、世界交通事故特征。发达国家总体上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平均低于发展中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中则是经济发展更发达的国家交通事故发生概率略高于更经济发展更低的国家。
2、国内各地域事故特征。中国目前的交通状况较其他国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是总体上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中国目前的交通设施建设总体上与经济建设相适应,在经济发達的地区相应的交通条件完备。
而交通事故则是交通建设状况和人口分布状况的结合表现,交通事故发生地重点分布于东部交通发达地区,尤其是工业更加发达的东南沿海,此处不仅有大量的人员流动,还有数量庞大的货物运输,更易发生交通事故。
三、交通事故的形成原因
1、人为因素
交通事故绝大部分是交通参与者相关行为的不当造成的,而交通事故当中所涉及的交通参与者主要是指交通工具的驾驶员,其次是作为其他参与交通的行人。
在大部分的案件中的交通工具驾驶员过失基本为以下四方面:(1)单纯的驾驶判断错误。(2)驾驶行为不符合法律规范。(3)属于禁止驾驶的驾驶状态。(4)属于无驾驶机动车能力人群。
而对于其他交通参与者来说,参与交通事故多以无辜受害者的身份,但是也可能存在违反交通规则、注意力分散等主观自身问题。
2、车辆因素
作为交通事故的必要构件,交通工具自身存在问题也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概括为以下四点:(1)车辆设计本身存在缺陷。(2)车辆行驶状况不符合该车辆规定行驶条件(3)车辆超过使用年限未检修或报废,导致车辆零件因老化或磨损而失去应有作用。(4)车辆突发事故,即不可预测的车辆零件损毁或失效。
3、道路因素
除去交通参与者与交通工具的因素外,交通道路有时也会成为发生交通事故的诱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道路本身建设不完备或年久失修,致使其不足以承担相应的交通承载任务。(2)道路指示标志混乱或不明确。(3)其他周围环境因素导致的误导。
四、应对预防与总结
诚然,导致交通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人为、车辆、环境、气候等,但是只要建立健全完备的交通发展体系,针对各个原因相应的作出整改和应对预防,我国的交通状况必然会有长足的进步和极大的改善。具体应对预防措施应由以下五方面的内容组成:
1、加强对公民进行交通安全知识普及与交通规则学习教育的力度与广度。
2、加大公安机关对交通的监管力度,使交通巡逻和指挥落到实处,成为交通的管理者、约束者。
3、加强车辆管理。对于车辆的详细信息应有必要的掌握,每年的质量检查、行车资格检查皆应落到实处,对即将报废的车辆行驶与去向重点关注,甚至建立随机抽查检验的相关机制,从而鼓励乃至迫使行驶车辆相关指数达到标准。
4、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与应急处置设施的建设。对道路进行定期的检查,确保使用质量,完善道路沿线的交通基础设施,在交通事故易发路段着重建立相应的应急处置设施,使交通事故发生后的应急处置更加方便迅速,以减小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5、建立完备的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除了应急处置设施的建立,我们更应该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置措施,从交通事故发生的当时,到事故现场的处置与保存,再到相关人员的救治与保护,最后是案件现场的物证固定与随后的场地恢复,相应的一切后续工作均应有一套灵活的应对方案支持,不应一味的随意处置。
交通事故在当今的世界各国均是一个重大的议题与严峻的问题,我国在交通事故处置与交通管理方面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只要做到加强管理与宣传教育,完善现行的交通体系,加强设施建设与基础建设,努力找出并解决各种潜在诱因,我国的交通状况终归会一步步朝着更好的方向改变进步!
【参考文献】
[1]白舒安,陈学武. 道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性及预防对策研究[J].现代交通技术,2009,04:78-81.
[2]王洪明. 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征分析[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0:121-126+179.
[3]林国顺,陈燕,李丽丽,贾智辉. 高速公路安全事故时间关联聚类分析[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1,05: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