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分析

2018-06-11 16:10解秋婷许慧敏
智富时代 2018年3期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解秋婷 许慧敏

【摘 要】由于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扩大有效需求,治理通货紧缩。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市场经济国家进行总供需调节的两大类基本政策,经常为实现调节目标而被同时使用。通过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IS-LM模型;政策配合

一、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定义与差异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水平和国民收入的政策。货币政策是一国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在侧重点上,货币政策的重点是调节社会需求总量,具有总量特征;而财政政策更强调资源配置的优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结构特征。在政策运用手段上,货币政策主要手段是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存贷款利率、信用控制等;而财政政策主要手段是税收、政府公共支出、政府转移支出等。从时滞上看,财政政策的决策时滞一般比货币政策要长,但是,从效果时滞来看,财政政策则可能优于货币政策。

但是,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这两类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可以对经济进行更好地调节,起到互补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政策的联合效力,从而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

二、通过IS-LM模型来看两种政策的影响

(1)我们先来看一下IS曲线的变动。IS是一系列利率与收入的组合,使得产品市场均衡。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都属于增加总需求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增加支出,此时均衡的国民收入会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增加了消费,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增加了产出,均衡的利率会上升。当税收降低时,个人可支配收入就会升高,从而增加了国民消费,均衡的国民收入也会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到IS(图一)。

无论是投资、储蓄、政府购买支出还是税收的变动都会引起IS曲线的移动,若LM曲线不变,IS曲线右移会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上升;若是当政府支出减少或是税收增加,都会使国民收入减少,使IS曲线向左移动。IS曲线左移会使均衡收入减少,均衡利率下降,如(图二)所示:

(2)现在分析LM曲线的变动。当增加名义货币M时,假设价格水平不变,则实际货币m=M/P会增加。当m 增加,r 就下降,使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使 y 增加,故 LM 曲线右移 ;反之则左移。若IS曲线不变,LM曲线右移, 使均衡收入增加,均衡利率下降;LM曲线左移,使均衡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当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向右移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增加,利率下降。反之,当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减少时,LM曲线向左移动,引起国民收入的减少,利率上升。

货币扩张导致利率下降,更低的利率引起投资增加,并通过乘数效应导致需求和产出增加。使得LM曲线移动,而对IS曲线没有影响。货币需求增加,均衡利率水平上升,而利率上升又使投资和消费减少,从而使国民收入减少,故LM曲线向左移动。货币需求减少,均衡利率水平下降,投资和消费增加,从而使国民收入增加,故LM曲线向右移动。如图三所示: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共同运用

目前,我国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而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样能够迅速地拉动GDP,保持增长,促进就业。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组合,要视经济问题的具体情况来定。当经济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可实行双紧组合;当经济萧条时可以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总需求;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刺激总需求增加,同时克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当经济萧条但又不太严重时,可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与紧缩性货币政策相混合,这样是为了刺激总需求的同时又能抑制通货膨胀。当经济出现通货膨胀但又不太严重时,政府开支过大,经济结构基本合理,但企业投资并不旺盛,促使经济较快增长成为主要目标。可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这种组合,一方面利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总需求,另一方面,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刺激投资,防止衰退。通过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财政政策措施压缩总需求,防止出现“挤出效应”;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激励私人部门投资的增长,并促进经济增长。

四、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

由于我国经济自身的结构性矛盾、输入性通货膨胀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共同作用,宏观经济运行已经进入长期高速增长路径下的短期波动下行区间,在这个阶段对政策组合的协作性和严谨性要求大大提高。

(1)提高财政与货币政策配合效果,需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

由于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断向企业和地方倾斜,造成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中央财政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严重下降,致使国家财政收入增长缓慢,国家财力严重不足,大大削弱了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金融体制方面,国有银行仍没有真正摆脱行政隶属的地位,国有企业对银行的过度依赖和信贷资金的财政化,不仅加大了银行的负担和风险,也导致银行角色和功能的模糊与紊乱,使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的调控举措难以做出灵敏的反映。

(2)宏观调控中应发挥两种政策各自优势,协调配合

在我国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经济总量失衡的矛盾比较突出,而对经济总量的控制主要是处理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关系,因此,要强化货币政策的作用。由于财政缺乏必要的财力基础而使国家财政职能和宏观调控职能趋于弱化。因此,要正确认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扭转过分依赖金融调控而忽视财政调控的趋势,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实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运作。

五、结论

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应适应中国经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中国越来越走向世界,世界越来越离不开中国,同时,中国的任何经济行为也要考虑世界。新的政策搭配应该在充分考虑中国经济走向的变化对世界的影响和世界经济走向的变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前提下科学决策制定。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合理搭配不仅要根据中国经济本身情况,而且要根据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保持动态变化,以期达到政策最佳效果。

【参考文獻】

[1]王秋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04(1).

[2]陈敏.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问题研究[J].区域金融研究,2009(3).

猜你喜欢
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预算执行紧缩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两次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比较及启示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走势的“量”与“价”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下半年促经济稳增长积极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政策转型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析
浅析建国初期稳定物价的财政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