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慧敏 解秋婷
【摘 要】为了实现经济总量平衡的目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组合方式灵活多样,在具体的操作中,准确的形势判断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能够成功协调配合以维护经济平稳增长的首要条件。因此,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内容是全方位的。
【关键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可以看成这五个配合:①政策目标上的配合与平衡②政策方向的配合③政策工具的配合④政策力度的配合⑤政策时间的配合。
就总量目标而言,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一致的,这需要靠恰当的政策配合来实现。但由于财政、货币政策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特点,可能出现财政、货币政策效果的相互抵消,可见,在宏观调控中,必须构建一个有效的财政货币政策组合。财政、货币政策都是通过一定的政策工具来实现的。例如,财政政策可选择的工具有公共投资、税收、财政补贴、转移支付等;货币政策可选择的工具有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贷款和再贴现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总量控制工具,以及窗口指导等选择性政策工具。因此,财政货币政策在其工具的选择上应相互配合。不同政策工具的作用力度是不同的,在政策力度上也需配合使用。并且时间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时间的配合不仅指政策选择的时机还指政策的持续期。解决财政货币政策的时间问题的难点在于政策时滞的确定和政策持续时间的把握,因此二者的配合在时间问题上应注意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的考察,在准确判断宏观经济运态势的基础上,科学选择财政、货币政策的组合,同时需要对财政、货币政策工具时滞的长短进行仔细研究,根据需要选择时滞长短相匹配的政策工具组合。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期间也伴随着明显的周期波动,在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可以看看我国历年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
一、1993年——1996年适度从紧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号召加快改革和发展。“南方谈话”推动了新的改革热潮,也促进了经济的上升势头,在全国上下掀起了新的发展热潮。到1993年上半年,由于投资急剧膨胀,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迅猛增加,各地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结果导致了比1988年更严重的通货膨胀。
从1993年7月起,政府决定实行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具体包括:严格控制资金的流动,基建项目要经中央政府主管部门审批;提高利率,实行保值储蓄;不仅控制资金的供给总量,而且控制资金的流动,严禁资金流向房地产,实行由中央直接将资金贷给重点企业和重点工程,甚至连银行间的正常拆借也一度停止。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取得了明显效果,到1996年底,过热的经济和金融运行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治理,持续三年之久的高通货膨胀大幅度回落,1997年国民经济顺利实现第一次“软着陆”。实行了4年半之久的财政金融“双紧”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1998年——2002年积极有限度扩张
由于连续4年实行宏观经济“双紧”政策,从1996年开始出现市场需求疲软,到1997年3月,物价开始回落,GDP开始下滑。至此,中国经济已从通货膨胀转化为通货紧缩。针对通货紧缩、有效需求不足等情况,政府从1998年对宏观经济政策又进行了调整,由以往的紧缩政策转变为扩张的政策(由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转向积极有限度扩张和积极扩大内需。)1998年10月开始,中国连续几年对国民经济实施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旋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俗称扩大内需政策。其中就包括:实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从松)。在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随后世界经济低迷的不利条件下,1998-2002年我国经济仍保持了年均7.8%的较快增长,在国际被誉为“一枝独秀”。这和宏观调控的又一次成功实践是分不开的。
三、2003年——2004年有宽有紧
进入2003年,中国继续实施自1998年10月开始的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主旋律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然而,2003年以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中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和不健康因素,最突出的是两个问题:一是粮食问题,二是投资问题。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防止大起大落,2003年下半年中国政府再次采取了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此次加强宏观调控,有以下几个特点:(1)预见性强,措施及时(2)有紧有宽,措施灵活(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宏观调控政策将在保证积极财政政策功能转型的同时,适度微调货币政策,以维护好经济发展的良好形势。
四、2005年——2007年“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04年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同时信贷规模增长偏快,消费价格指数高位运行,通货膨胀压力逐渐加大。2004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了财政政策转型的决定,宏观调控由“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过渡到“双稳健”模式。2005年近一年的实践表明,财政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均为稳中偏紧,总体上配合较为协调。
五、2008年——2010年“双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008年上半年是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紧缩的货币政策。之所以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是因为在2007年,我国通胀性十分严重,市场上流通的货币供过于求。2008年國家提高利率水平,提高准备金,提高基准利率等来抑制经济过热,控制通货膨胀。但是2008年下半年,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恶化,并迅速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有:(1)扩大政府支出规模(2)实施结构性减税措施(3)增加国债发行规模。
适度的货币政策有:(1)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2)取消信贷规划(3)加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
六、2011年——至今一积极一稳健
2011年,国际金融危机极端动荡状态已经有所缓和,但由于经济危机时采取的适度宽松政策的影响,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以便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在此后的六年里,中国采取的一直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过每次政策的着力点都有所不同。我们要相信,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将继续为推进我国改革保驾护航,在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中发挥重要。
历年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使用让我们看到了它们组合方式的灵活多样,并且它们的配合的内容也是全方位的。也正是因为准确的形势判断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让我国的经济平稳健康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胡东华.宏观经济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2]积极推进财政改革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发展[J].中国商界,2017(10).
[3]张龙.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及其配合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