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研究

2018-06-11 10:39吴莹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生物文明生态

摘 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中生物教学,既是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结合高中生年龄和个性心理的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高中生进行生态文明知识的引导,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生态文明教育;高中生物

作者简介:吴莹,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教师,中学二级教师。(江西 南昌 330038)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9-0041-02

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强调人类应该正确合理地使用自然资源。在教育教学中引入生态文明观念,目的是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态文明观,用实际行动履行公民保护生态文明的义务,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生态教育的必要性

有关学者指出,目前我国教学发展方向和指导方针应该向生态文明转变,应该倡导符合现代生态规律的新型教育模式。高中生物不是一个单纯的基础性科目,而是与大自然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重要学科。因此,将生态文明教育渗透到高中生物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生态文明的渗透会使高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将提高生物的学科地位与价值,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让生物课程与时俱进。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的方式非常简单,主要采用课堂渗透与实践活动渗透的形式。课堂渗透指的是利用生物课堂教学教授生态文明知识,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理念。实践活动渗透指在课堂之外,组织学生进行与生物教学有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参加植树、植物挂牌活动,播放保护环境的视频资料,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争做环保积极分子。

随着环境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生态文明教育,这是环境教育、人类可持续发展观的进步,但是生态文明教育不等同于环境教育,其内容是环境教育的升华。受我国国情、学生认知能力及教师教学理念的制约,高中生的环保意识发展尚不成熟,所以,我国目前生态教育仍以环境教育为主。

三、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1. 高中生物教学目标与生态文明教育目标相统一。生物学科属于自然科学中的基础科目,探索生命规律和现象的科学。生物研究在缓解人口增长、生态环境恶化及资源危机等一系列问题上发挥着重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生物课程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提高利用生物学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导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同时,高中生物教学加大对学生唯物主义自然观,即科学世界观的培养;注重引导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关注,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高中生物課程还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科学与社会、人类的关系,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探索生命的奥秘。

2. 高中生物课程含有丰富的生态文明教育内容。高中生物学蕴含了许多生态文明知识。高中生物课程内容由两部分构成:必修和选修。生物课程的核心内容存在于必修内容里,包含了细胞和分子、遗传和进化过程及生物的稳态和环境,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系统的物质和结构基础、变化与发展规律和生命系统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选修内容有基因突变的环境条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微生物的利用等,主要是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加强学生对生物科学和社会关系的掌握理解,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促进学生实践和探索能力的提高。

3. 充裕的课时安排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客观条件。高中学生对生物学科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生物课程的学习实质就是初中生物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的扩展。虽然高中学业任务重,但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教师在生物课中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自我实践和探索的时间相对充裕,这就为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课堂中的渗透提供了有利时机。

4. 高中生心理发展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主观条件。高中时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增强,智力发展趋于成熟,虽然他们对社会和自我评价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但是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是培养意识形态、巩固学习知识的主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兴趣是他们做事情的重要动力。生物本身就是一门实验与解说相结合的课程,大部分学生对此科目有一定的兴趣,将生态文明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四、在高中生物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策略

1. 培养高中生物教师生态文明意识。提高高中生物教师生态文明意识需要把握两点:一方面教师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熟知,可联系学生所熟知的学校和周围环境,组织开展有关生态文明教育的活动,在活动中渗透自己对生态文明的见解,最后思考在教学中应该采用怎样的方式更易于学生掌握、理解生态文明;另一方面,学校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有关生态文明教学的培训,主要是环境生物学,从宏观上探究污染物质对生态文明系统的作用,从微观上探究生物的毒理作用和遗传变异的影响及规律。通过实践活动和培训促使高中生物教师提高自身生态意识,为生态文明教育打好基础。

2. 结合周围生态环境问题,开发校本资源。在生活环境中,生态问题屡见不鲜。例如,水质污染、噪音不断、汽车尾气的排放等,这些都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根据这些问题,与高中生物有关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观察周围环境,参与到与生态文明有关的课堂讨论中来,提高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求知欲。生物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情境,将课本知识与学生所观、所感的生态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分析。我国国土辽阔,各地的生态现状各有各的特质,生物教师要合理利用当地的生态环境开发本校的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直观的观察和切身的体会,提高生态文明意识。

3.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有两种方法:显性和隐性。显性的教育模式是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结合生活实际用心安排有关生态文明的专题活动,在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隐形的教育模式是通过无形的精神文明建设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首先,开展生态文明专题活动。以高中生物教材为基础,结合学校周围的生态环境设计专题活動,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教学,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分析与生态文明相关的资料,对周围环境进行观察和探究,让学生了解自己生活环境的现状,增强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意识;其次,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穿插生态文明教育。目前,高中生物教材的很多内容都与环境保护有关。生物教师在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现有的生物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以高中生物教材为基础,渗透生态文明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环保意识;最后,着眼于校园环境的文化建设。将学生所学的高中生物知识与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在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融入可持续发展观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教师可组织学生利用本校现有的资源在学校内建立简单的生态平衡系统,让学生对校园的各种植物进行分类,提高学生参与生物实践的积极性。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对学校和社会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生物学科知识及其对我们日常生活的意义,还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观,从我做起,保护环境,为社会生态文明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陆菊琼,陆宗辉.农村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初探——践行国策“生态文明”之情感教育[J].教育观察,2012,(1):178-181.

[2] 刘文霞.关于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中渗透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7):173-174.

[3] 陈新见,冯少杰.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中生态文明教育的尝试[J].历史教学,2014,(3):39-40.

[4] 王磊,陈燕,唐思贤.生物学教学中如何融入“生态文明”理念[J].科学教育,2014,(14):85-86.

责任编辑 易继斌

猜你喜欢
生物文明生态
漫说文明
第12话 完美生物
文明过春节
生物趣多多
对不文明说“不”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