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禧跃
摘 要:语言在人类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语言攻击行为对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性格特征的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也就是说,语言在担当着传递信息的角色同时,如果不恰当使用的话也会成为一种伤害他人的工具。人往往是通过社会交往来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并据此来改变自身。当一个人遇到被别人用具有侮辱性的语言进行攻击的时候,就会对自己的印象产生负面影响,在思想和性格方面变得低沉,进而带来心理上的伤害甚至产生更加严重的自我伤害的后果。语言攻击行为给人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因此,语言攻击可以说是一种无形的暴力。基于此,本文以诸葛亮骂死王朗为例,首先介绍例例文,然后从语言攻击行为造成的心理伤害、语言攻击行为的特点等方面来分析语言攻击行为带来的心理伤害,为受到心理伤害的人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诸葛亮 王朗 语言攻击 心理伤害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03-0287-02
一、引言
随着网络的发展,语言攻击行为愈演愈烈,很多人都为自己能骂人不带脏字而感到“自豪”。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语言攻击行为的情况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来自社会和家庭等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内因则是自身的素养问题。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语言攻击行为都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的给对方带来难以言表的伤害。在三国演义一书中,许多人为《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段中诸葛亮骂王朗的语言称赞不已,都认为诸葛亮的用词虽然稍有不雅,但句句在理,然而其中的伤害却只有王朗才能体会得到。如前几年大热的电影《失恋三十三年》中的王小贱和诸葛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用滴水不漏的语言攻击别人,使对方在心理上全线溃败,不得不说语言攻击行为带来的心理上的伤害是可怕的。
二、诸葛亮骂死王朗案例简介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骂死王朗这一段长久以来是被后人所津津乐道。 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对立,王朗本是汉朝老臣,现任曹魏的司马。后来诸葛亮率兵讨伐曹魏,曹真率领大军在长安抵御蜀兵。曹真和王朗、郭淮一同商议退兵之略,王朗自认为口才了得,欲以一席之话说退诸葛亮,于是便对二人说:“你们只管整理军队,我亲自出马,只要一席话定叫那诸葛亮拱手投降,蜀兵不战自退。”这时的王朗对自己信心满满、对胜利志在必得的样子。第二天,两军在祁山前列队相迎。王朗首先洋洋得意地说了起来,接着劝诸葛亮说:“你们最好马上卸甲投降,我们还能给你们封侯保位。”诸葛亮听后大笑说:“我还以为你曾作为汉朝元老,会有什么惊人的高论,竟敢在这里说出如此下流的话。”可见诸葛亮并不是王朗想象中的那么好对付。接着诸葛亮又将王朗比喻成苍髯老贼,人人愿食其肉,字字如鞭,句句似箭,將王朗骂的狗血淋头。王朗听完,气满胸膛,大叫一声,撞死于马下。以上便是诸葛亮骂死王朗的故事。在王朗与诸葛亮在往来的对话的中,王朗本想一举说退诸葛亮,却没想到那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竟名不虚传,反将自己的过去在揭露于两军前,抓住自己的要害,尽情将自己丑化诋毁。王朗理屈词穷无力招架,被活活气死。由此可见,语言攻击行为也能够给人带来心理伤害,置人于死地。
三、语言攻击行为的特点和后果
1.语言攻击行为的特点
语言攻击行为具有很多明显的特点,有从攻击者本身体现出来的,也有从受害者身上体现出来的。第一,语言攻击行为是无形的,但也是最具有杀伤力的。语言攻击在表面上不会留下任何东西,给人一种过后就没事的假象。然而人们会把语言带来的伤害深深埋在心里,藏在记忆深处,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成为难以抹去的心理创伤。第二,语言攻击者的用词往往是带有侮辱性、恶毒的。语言攻击者用这些使人难堪的字眼让对方感到颜面无存,让对方在行为上和心理上畏惧自己。就如诸葛亮大骂王朗无耻老贼、断脊之犬等等。第三,语言攻击的速度一般很快。语言攻击者会用极其快的语速去攻击对方,让对方无法招架无法反驳。就像《诸葛亮骂死王朗》中,王朗被诸葛亮骂的无力还嘴。第四,语言攻击往往不会被阻止。人都会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多人害怕牵连到自己而不敢去阻止恶劣的语言攻击行为。虽然语言攻击行为实质上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然而却是建立在伤害别人的基础之上的。第五,进行语言攻击的人通常是比较以自我为中心的人。这类人不顾及对方的感受更不考虑可能会给对方带来的伤害,只为逞自己一时的口舌之快,用毫无底线的语言对对方进行攻击。
2.语言攻击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语言攻击行为导致的严重后果有很多, 具体有如下几点:
第一,不利于团队的团结。众所周知,队员的团结对于一个团队的成功来说是最重要的。然而,一旦稍有敏感的词语或是语言攻击行为的出现,团队内部可能就会出现嫌隙、影响团。结。比如在团队内部,队员之间因为矛盾而对对方进行语言攻击,这就会直接造成团队内部的不团结;对团队外部,若是某个成员对其他团队进行语言攻击,这个团队的三观正确的队友也许就会对这位队友产生隔阂,同样也不利于团队的发展,影响团队的团结。
第二,给社会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凭借着网络这个虚拟世界的有利条件,在网络中随意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其中的语言攻击不乏各种侮辱、下流的词汇,给网络世界和网民带来了恶劣的影响。例如,前些年的舒淇因为在网上发表了支持甄子丹的言论遭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极其恶毒的语言攻击,导致舒淇直接关闭微博,引发网络大震动,社会一片哗然,着实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第三,给他人带来了心理伤害。语言攻击行为在给群体带来不好的影响的同时,也会所造成个体上的严重的心理伤害。一个人一旦受到严重的语言攻击行为之后,心理便会渐渐产生微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恰恰是不好的。随着时间的增加,这些变化慢慢变成受害者无法抚平的心理伤害,这些心理伤害会成为一辈子烙在他们心上的阴影,成为他们日常生活和社交的巨大障碍。
四、语言攻击行为带来的心理伤害--以《诸葛亮骂死王朗》为例
语言攻击行为给他人的伤害远大于肢体冲突所带来的伤害,其中,对于受害人心理上的伤害在短期内是无法抚平的,有的人往往终其一生,也无法对一些语言攻击行为释怀,依然耿耿于怀。因此,语言攻击行为带来的心理伤害是巨大的,具体有如下几个方面:
1.语言攻击行为会导致他人产生自卑、不自信等心理
首先,受到语言攻击的人心理活动会产生变化。比如原本自信、乐观的人会因为别人的语言攻击而变得自卑、不自信,从而产生各种消极的情绪。如果一个人自卑的话,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品格等做出较低的评价,因而又会更加悲观失望,对自己丧失信心。就如王朗一样,原本信心满满、意气风发地想要凭借自己的口才退敌,这样对诸葛亮说:“你若倒戈卸甲,以礼降来,仍不失封侯之位。”不料想却被诸葛亮在两军面前用贬低轻视的言语攻击:“我原以为,你来到阵前,面对两军将士,必有高论,竟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使得作为统帅的自己在两军面前颜面尽失,于是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王朗从根本上被诸葛亮狠狠地打击了自信心,也变得自卑起来。两军之前,一个大将都如此自卑、不自信,又何以运筹帷幄呢?那更别提什么士气了。
2.语言攻击行为会导致他人自责心理
同时,语言攻击行为也会给他人带来自责心理。当一个人被语言攻击时,他会思考自己被攻击是不是因为自己本身的原因。接著在攻击者不断地语言攻击下,产生羞耻感,于是潜意识里开始认为事情都是因为自己的错,于是就会有自责的心理情绪出现。在《诸葛亮骂死王朗》中,王朗本是孝廉入世,一步一步成为汉朝的大臣元老。作为汉朝元老,王朗本应效忠蜀汉,却投身曹营。诸葛亮抓住这一要害,指责王朗成为给曹魏卖命的叛徒,帮助逆贼一同谋逆篡位,背叛国家和先列。王朗被震惊得磕磕巴巴:“你……诸葛村夫,你敢!”由此可见王朗对于自己作为汉朝大臣没有全心全意辅佐汉帝却反助曹魏的行为也无力辩驳,便开始责怪自己叛乱的行为,自然而然地产生自责心理。
3.语言攻击行为会导致他人意志低沉
一个人在被打击之后,往往情绪和意志会变得低沉。比如会变得精神萎靡、做事由于不决、情绪持续低落。意志低沉的话会导致当事人厌世、产生自我伤害的行为。据腾讯新闻的一则报道,一现年39岁的男子意志消沉了22年,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只剩下蹉跎岁月。由此不难看出,意志消沉对一个人的负面影响是巨大的,正如本文中《诸葛亮骂王朗死》的案例一样。在经过诸葛亮当着两军的长篇羞辱之后,王朗开始变得意志消沉。在诸葛亮的最后一番话的过程中,王朗全程闭口不语,也不再与诸葛亮争辩。实际上此时此刻的他已经身心俱惫,意志减退,处于抑郁状态下。所以说,一个人意志消沉就是失去斗志,那么将会一事无成。
4.语言攻击行为会导致他人心理扭曲
语言攻击行为除了会导致以上的心理伤害之外,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扭曲。对于不同性格的人来说,发展方向是不同的。例如性格内向的人,受到语言攻击会使他们更加害怕与外界交流,难以融入社会,心理上会变得偏执和古怪;性格外向的人,会变得狂躁愤怒、失去理智。如果没有及时正确地去梳理情绪,那么很快就会导致心理和人格上的扭曲,后果不堪设想。从王朗的死就能看出,在他被语言攻击之后,内心经历过很激烈的挣扎,思想上也经历了激烈的斗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没能客观看待自己,于是导致了自己心理和人格上的扭曲,最终大叫一声撞于马下,一死了之。
五、结语
语言攻击行为在生活中常有,大家也都见怪不怪。人们或许会为攻击者的语言和语速所惊讶,又或许会因为不堪的用词而愤怒,但包括攻击者在内的大多数的人往往不会想到语言攻击行为会给当事人带来多大的心理伤害。因此,后者应该是我们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为避免和缓解语言攻击行为带来的伤害,人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会换位思考,更要及时帮助受到语言攻击的人,舒缓语言攻击行为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和不快,以防出现下一个“王朗”。
参考文献
[1]张晓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痛骂王朗之修辞评析[J].时代文学月刊,2011(11):120-121.
[2]戴行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解析[J].北方文学旬刊,2017)(3):221.
[3]张雯.诸葛亮言语交际策略的语用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0(4).
[4]黄文汇.诸葛亮舌战群儒看辩论过程中的透析对手[J].才智,2012(20):159-160.
[5]卜问.骂,能骂死人[J].红旗文稿,2009(21):36.
[6]许婷婷.网络语言暴力研究[D].宁波大学,2015(5).
[7]邱业伟;纪丽娟.网络语言暴力概念认知及其侵权责任构成要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1):38-43.